刘 萍
摘要语感是一种重要的外语能力,保证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英语语感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语感。
关键词语感 策略 英语环境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语感及语感教学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Krashen指出,语感是直觉认识的结果,语感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学生的语言直觉或语言习惯,而不是逻辑的训练,培养英语语感是英语教学的核心” 郑华(2001)。良好的语感能使学生获得充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增强交际能力和应试能力,并促使教学质量提高。本文结合英语教学现状,就语感的内涵及重要性,学生英语语感较弱的原因以及培养英语语感的基本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语感的内涵
国外语言学界首先提出语感的是美国语言学家 Chomsky,他认为大脑里有一个“语言习得机制”,才能够知道哪些是合乎语法的句子,称为语感。我国的夏丐尊、叶圣陶先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提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外语界也有学者在其专著中就语感的形成及培养发表看法,如朱纯,1995;胡春洞,1996。
韦氏( Webster)解释是:语感即对语言习惯用法的敏感或对语言得体性的感觉(sensibility to conformity with or divergence from the established usage of a language;a feeling for what is linguistically effective or Appropriate。
张景祥(2009:8)将其定义为对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既定用法的敏感性;对语言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与某种经历、知识产生非因果联系,但这种非因果联系却在很大程度上或概率上导出一种正确的结论,好似存在因果联系一样。另外,他认为英语除了具有一般语感的敏感性、直觉性、个体性以外,还具有模糊性,如母语难以表达,母语无需表达,与母语表达习惯有别,不准确性等。
综上所述,良好的语感具有:一是高度的敏感性。当语言文字作用于视听感官时,学习者就会迅速地捕捉稍纵即逝的语言信息。二是快速的领悟性。迅速领悟、理解其内容的深层意义,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三是思维的直觉性。几乎不需要经过思考的过程,就能凭着语感迅速体察到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意味。
2 当前学生语感薄弱的原因
2.1 忽视对语感及语感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标准化考试的分数,以及教材、传统教学法、教学观念的局限,使得英语教学仍沿袭讲课文、记语法、背单词、做练习的做法,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以语言为中心。例如,一篇课文往往按照outline,段落大意、全文小结、语言点学习的方式进行。完整的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通过精读课的学习,对文章只留下一个对不完整的印象,学生成为被动的倾听者、抄黑板者,难以形成真实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2.2 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负迁移”
学生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不时受到汉语的干扰而产生“负迁移”,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就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如语音错误,词不达意,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不妥,这都是缺乏英语语感的表现。
2.3 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语感来自实践。对于大多数学习者而言,缺乏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而且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课下也难以保证仿佛是母语的真实语言环境。更有甚者,汉语的语言环境渗和干扰着我们英语学习的过程。这都势必影响着英语语感的提高。
3 英语语感的培养措施
3.1 重视语音教学,强调朗读背诵
英语界前辈范存忠先生曾指出:“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精神,而传达这种精神的是音调。所谓“语感”只能从音调里体会出来,也只能通过音调表达出来。” 教师必须示范清晰,发音准确,建立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通过大声地朗诵、背诵经典的片断会在听觉上给学习者造成一种强烈的语音外部刺激,形成言语知觉。朗读和背诵作品的语言表述、遣词造句方式和思想感情内化为所领悟和接受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经过作品的语言积淀而形成语感的过程。自古即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 之说。
3.2 多阅读,多听,多说,创造英语学习氛围
多阅读是学生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在阅读中,我们既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要体会其中句子或段落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其次,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读原著,首要的收获是吸取地道的语言材料,更深层次的收获则是“语感的传递和积累”。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练习听说的机会,让他们多看多听,多讲多练,通过真实情景操练,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课堂上教材中使用的语言,外国人话语,教师话语以及中介语等,课外的,如广播,电视,电影,磁带,讲座,英语角都是便利高效的输入资源。教师纯正的语言输入,导入文化背景,(下转第27页)(上接第24页)用手势、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作为辅助,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专心听,然后学着说,将语言交际情景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化学生真实语境的体验,形成语感。如在问候、自我介绍、问路、看医生、购物和打电话等教学中进行角色表演等,创设浓厚的英语“习得”氛围,培养良好的语感。
3.3 多写多译,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
胡春洞(1996)指出英语语感的成熟和成型就是逐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写和译,这是语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的过程。多写包括听写和写作两部分。听写同时练习听与写的能力,有助于从听觉与思维方面培养英语语感,让学生于特定语 言环境之中,使其认识句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并迅速落笔的快速反应能力。对于写作,康淑敏认为学生写作时之所以眼高手低是因为他们“语感差,没有形成英语的思维定势(1998:198)。对于多译,基于两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基础上,使其通过英译汉、汉译英的对比练习逐步领悟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包括词语组合成句、语序排列及构段谋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英语思维,利于语感的培养。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参考文献
[1]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 1981.
[2]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New York:Longman lnc,1983.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张景祥.英语语感漫谈[J].外语教学,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