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颖
[摘要]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想要发展,必须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的结合。文章初步分析了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体验与认识,本质上是一种反省认知活动。而对数学来说,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未来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不断学习策略,建构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产生超越已有信息外的信息。这就是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基本特征。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经验,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反思性数学学习是一种多维的学习,它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直接结果又关注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学生自身的发展。综上所述,反思性数学学习具有启智价值,它使学习者真正“学会学习”、“学会知识”,从而具备数学反思能力。
通过实践表明,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进行培养,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学设计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的逻辑过程上设计教学过程,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应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处理方法。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的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二、听课反思
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从教师讲解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及时找出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三、解题反思
在解题时不要仅满足于做出题目,而要对解题方法的优劣加以评价,想一想是否还有其它方法,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有些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解完一个题后,教师就很有必要启发,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思考解答过程中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特殊代替了一般,是否忽视了特例,逻辑上是否严密,若能在解题后再杀“回马枪”,细致准确的审题,抓住关键词语,找准突破口,仔细回味、反思,不仅使思路畅通,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简捷性。
这一评价过程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四、对学生学习的反思
在新课改下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才会花更多心思,数学课本就乏味,所以如何让学生提起兴趣,这对于教学质量的好坏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予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五、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新课程的课堂,教师比较重视课前的情境设置和图片的运用。新教材刚实施时,课堂中把图片融入教学中,学生感到新奇,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好景不长,由于教学模式没有多大变化,就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因此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新意、有活力,就必须得首先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而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必须从教师自身抓起。教师要虚心听取听课者的意见,学生的反馈及专家的引导,多与自己对话,明白自己的缺点,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相互讨论、相互合作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反思性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也不能脱离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既要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又要考虑满足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实际上,反思性教学不仅是教师的学习、发展过程,更是学生领悟生活、优化自己、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