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红丽
[摘要]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写作功底不扎实,因而很难去面对高考,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采取了模仿教学一法,模仿的内容包括文章的语言、结构、技法、立意等等,实践证明,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写作帮助很大。
[关键词]普通高中 作文 模仿
模仿亦作摹仿,它不同于雷同,也不同于抄袭,它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可以这样说,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艺术,无一不充满了模仿。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文章之模仿,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结构、立意、写法上,乃至词句、题目,可以说,模仿往往受前人文章的影响,但不落入前人文章的窠臼,模仿不是写作的康庄大道,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但模仿不失为步入写作之门的重要步骤,在写作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
面对普通中学的学生写作情况,作文模仿训练无疑是一种捷径。普通中学的学生写作现状是:不会寻找话题,不会分析,对人对事的看法没有一定的见解和深度,没有创意,不会合理选材,安排欠妥当,思路欠清晰,结构欠完整,语句有病句,语言模式化,文采不够等等,读完后,给读者没有深刻印象,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基础决定的。而模仿作文训练能规范学生的写作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认为写作有章可循,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经过与学生一年的训练,收效甚大。先就以下三个问题跟大家进行交流。
一、模仿与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作为模仿写作者,首先就要阅读大量的文章,这样在写作中我们才会潇洒自如,因为人不可能在知识严重欠缺的情况下写出惊人之作。
对高中生而言,可借鉴的范文大概分为四类,即语文教材、时文、同龄人习作和同学作文、教师下水作文。要让学生仔细阅读、分析这些文章,形成积累,打好模仿写作的基础。在阅读中,我要求学生要做到以下三点:
1.阅读中,要注意筛选,建立评价机构
我们往往模仿的是那些佳作,而不是劣作,那么佳作与劣作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这是初学写作者最大的问题,如果筛选不到位,就会影响模仿写作者的水平,不能建立相对规范的文章体例,所以对初学写作者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那怎样建立这种评价机构呢?是阅读,写作者在大量的阅读中,通过比较鉴赏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并慢慢学会对文章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欣赏,在以后的写作中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模仿。
2.阅读中,要注意分析范文
分析包括范文的文体、结构、立意、技法、语言特点等,在初学者的头脑里形成写作的整体框架。虽然这些东西老师在课堂上会教给学生,但学生如果没有经历阅读的感性过程,是不可能真正把握的,那就更谈不上仿写。阅读过程中,每篇文章的写法都不一样,即就是同一文体的文章表现出来的语言、技法也大不相同,所以对初学模仿写作者来说,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加强对范文的分析,才能渐渐明白经典文章的可学之处。
3.阅读中,要注意背诵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前人一语道破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紧密而微妙的关系。那如果我们把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的文章、段落,优美奇妙的词语、句子背诵下来,对作文不是很有好处吗?古人也曾言:“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这便是强调了背诵的重要性和背诵对作文的好处。纵观古今,哪一个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不是“读破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呢?一代大儒顾炎武就是凭着超人的背诵能力取得多个成就而永驻史册的,蔡文姬也正是背下父亲的数篇传世佳作而享有“千古才女”之称的。我们再回头今天学生中的佼佼者,哪个不是随口便能吟诵几篇精彩的文章和一些精美的段落呢?作为初学写作者来说,我们更应如此。
二、模仿与写作
如果说阅读是准写作过程,那么写作模仿就进入了正式写作过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1.表现手法的模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一些写作表现手法的讲授,因为学生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把理论知识转为实际应用,可利用阅读教材中的经典例子让学生去模仿其表现手法。如:讲完《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后,我让学生模仿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讲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让学生模仿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讲完《老人与海》,让学生模仿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等等。也还经常让学生模仿写一些小片段,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懂得很多写作方法,并能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写出一些精美的片段,如在教学完《背影》后,可让学生通过模仿动作来表现其心理活动,有位学生这样描写了父亲为自己筹集学费的片段:父亲奔波了一天,拖着千斤重的双腿回来了,脸一是厚厚的阴云,父亲径直走到火铺上坐下,拿出烟斗点上烟,然后叭啦叭啦的抽着烟,眼睛直视前方……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感受到父亲去借钱但没借到的苦闷、焦急,又在想办法的心理。
2.语言表达的模仿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流传久远。但一些学生的作文词语平乏、句法呆板、用语不当、行文罗嗦。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很多人认为那是一个长期的大量阅读的积累过程,但高中生由于课程多,时间紧,课外阅读就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学生模仿教材中的选文,选文中的大部分都是名篇佳作,学生可通过模仿教材里的优美句让自己的语言逐渐生动起来,如模仿《荷塘月色》中博喻的修辞方法,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后,语言都有很大的提高,语言由干瘪无味变得生动,如有位学生的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大树是小草眼中的英雄,因为大树让它看见了坚强的力量;大海是小溪眼中的英雄,因为大海让它看见了海纳百川的宽广;爸爸是孩子眼中的英雄,因为爸爸让孩子充满了成长的希望。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表达了孩子对父亲的歌颂,还使文章文笔生动,富有文采。又如一位学生写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花儿开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天空阴了,有再晴的时候;可你走了……,这位学生用自然现象引出了自己爷爷离开自己无法再回的无限哀思,语言也非常形象生动。
3.结构的模仿
在必修四教学《拿来主义》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体会揣摩其内容与形式方面的规律特点,从而提炼出一个阐明扼要的模仿程序。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段意,引导学生提炼出一个阐明扼要的说理程序:“是什么”(即提出论点),“为什么(一)”(即分析原因),“为什么(二)”(即从另个角度再补充分析原因),“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既提供了议论文写作模仿的内容,又提供了模仿的思路,看似简单,实则是在深刻探究了议论文写作的规律及模仿训练程序。在教学荀子《劝学》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与记叙文结构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把握议论文文章的特点。
4.选材的模仿
一谈起学生的作文,许多老师都埋怨学生阅历少,积累的素材少,因而呼吁深入生活,开阔视野。这固然是好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不可能为写好某篇文章而放下手头的功课,去体验生活;老师也不可能等到学生阅历丰富了,再去教学生写作。关键在于老师在教完课文之后,应趁热打铁,对已有的生活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寻找生活感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例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虽然是一首诗,但诗中体现大堰河对“我”的关心与爱的片段描写却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后,可要求学生模仿此文写一篇同题作文,调动他们平时积累的素材。于是有的写老师,有的写长辈,记叙一些往事,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怀念之情。在语言表达上,学生也模仿艾青的文章,以反复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模仿与创新
模仿与创新是写作运程的两极,缺一不可,如果说模仿是学习前人之法、积累写作经验的过程,那么,创新便是在此基础上的超越和有限的创造。
我们不提倡抄袭、简单的模仿、人云亦云——“照葫芦画瓢”。但是,积极的模仿、创造性地模仿、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照瓢画葫芦”,却是我们所提倡的。它是中学生(特别是写作能力暂时不高的同学)提高写作能力的好的方法之一。“瓢”和“葫芦”比较,葫芦是难画的,但是画葫芦可以从瓢上得到启发,从瓢的形状、颜色想到葫芦的形状、颜色,从死的瓢想到活的葫芦,进而想到葫芦的枝蔓、花朵、叶子,可以画出一幅活生生的葫芦图来。这个假设的例子,就是一个积极模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画者就有创新,但也有模仿。
总之,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差,模仿写作不失为一种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