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能 王会军 赵炳瑜 鲁 冰
自2002年1月~2008年11月,我科收治11例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病人,笔者采用单株毛发移植的方法修复毛发缺损区,移植的毛发生长自然,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平均28岁。毛发缺损区面积最小100cm2,最大306cm2,平均150cm2。致伤原因:11例中,火焰烧伤7例,电击伤2例,外伤2例。
1.2 手术方法
1.2.1 供发区选择及头皮瓣的切取:在头颅枕部的毛发优势区。局部采用肿胀麻醉,切取供发头皮瓣时,手术刀片与毛发的生长方向平行一致,切取深度达筋膜层。切取供发头皮瓣的宽度以能直接拉拢缝合为度。
1.2.2 单株毛发移植体的制备:头皮瓣的一端用注射器针头固定在小木片上,从另一端开始与毛发方向平行将头皮瓣切取为多块头皮片,头皮片的厚度要尽可能的簿,然后再将头皮片按与毛发平行方向分离出单株毛发移植体,保留毛囊下少许脂肪。将分离好的单株毛发分多组规整排列放置在较湿的盐水纱布间备用。
1.2.3 单株毛发移植体的种植:毛发缺损区局部采用肿胀麻醉。用18~20号注射器针头,在瘢痕性秃发区按原毛发自然生长方向刺入头皮,刺入的深度至少达到毛根的深度,轻退针头,当针尖接近皮面时作轻挑动作,右手用无齿镊将制备好的单株毛发植入针孔中,如此反复种植。手术结束后,外用敷料适当加压包扎植发区。
1.3 结果:本组11例大面积瘢痕性秃发区,移植的毛发成活率在90%以上。术后随访1~2年,移植的毛发生长自然,效果满意。
1.4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26岁,于1994年12月被火焰烧伤头部,组织坏死脱落后致颅骨外露,采用颅骨钻孔,后期在肉芽创面上植邮票皮片修复外露的颅骨,但植皮区毛发缺损,毛发缺损区大小12cm×18cm。一次手术完成单株毛发移植约4 000株,移植的毛发成活率达95%。术后随访2年,效果良好(见图1~3)。
2讨论
烧伤、创伤、电击伤等因素常致瘢痕性秃发,不仅影响到外表美观,同时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组织扩张技术、局部皮瓣转移是传统的治疗瘢痕性秃发最常用方法。因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所使用的扩张器容量较大,在扩张后期给病人的心理及生理均带来不适[1],组织扩张过程时间较长,且毛发缺损区周围要有足够的正常毛发区,大面积瘢痕性秃发区周围可供扩张的正常毛发往往有限,为了修复大范围毛发缺损区常需超量扩张,头皮扩张越大毛发越稀疏,有时皮瓣转移后毛发的生长方向与瘢痕性秃发区原来毛发的生长方向不一致,使患者难以接受。组织扩张术一般可以修复缺损面积为100cm2以内的瘢痕性秃发,对较大面积瘢痕性秃发难以处理[2]。对于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组织扩张术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由于局部皮瓣转移范围有限,只适用于小范围瘢痕性秃发,不适合大范围瘢痕性秃发。笔者采用单株毛发移修复11例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患者,术后移植的毛发生长自然,取得满意效果。头部各部位的毛发生长方向及形态不尽相同。采用单株移植可以按原有的毛发生长特点任意地调整方向,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恢复毛发的原有形态[3]。与组织扩张术相比较,单株毛发移植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突出的优点是不改变秃发区周围毛发的密度。由于移植体为单株毛发,不受移植区域及范围的限制,移植的密度可自行控制,移植过程非常灵活。毛发来源于毛囊,因此,分离单株毛发移植体时保护毛囊是提高毛发移植的重要步骤。我们在切取供发头皮瓣时局部采用肿胀麻醉技术,使供发区切取下来的头皮瓣毛发间距扩大,分离单株毛发时方便,减少毛囊损伤。单株毛发移植的数量决定术后效果。但移植时针孔间距太近,很容易将前面已植入的毛发挤出来,难以达到高密度移植。笔者在瘢痕性秃发区亦采用局部肿胀麻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因瘢痕组织间隙扩大,便于进针,针孔间距以不挤出前面已植入的毛发为度,肿胀液吸收后,移植的毛发间距缩小,从而达到高密度移植目的。单株毛发移植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如果毛发缺损区太大,需多次移植才能达到最佳修复效果。有时因供发区不足而毛发缺损区又过大,导致毛发移植的密度不够,显得毛发稀疏,但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单株毛发移植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其不足之处是手术耗时、费力。
[参考文献]
[1]潘宁,曹文安,刘建民,等. 头皮扩张术治疗大面积瘢痕性秃发[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6,7(5):253-254.
[2]陈言汤,刘林嶓,张建文,等.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整形修复[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1):37-38.
[3]王会军,张捷,蒋永能,等.自体单位毛发移植修复毛发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786.
[收稿日期]2008-12-10[修回日期]2009-02-07
编辑/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