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职学生中国历史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2009-05-12 03:14蔡宝娟
消费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学习兴趣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教师在中国历史旅游文化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是课程难度大而学生接受能力差。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和结合社会实践等方法,来优化中国历史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学 中国历史旅游文化课程 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蔡宝娟(197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师。

现今,旅游行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旅游专业被列入热门专业行列中,而旅游高等专科院校的情况也正如唐代诗人岑参诗中所提到的那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随着旅游院校的增多,彼此之间存在的竞争也就愈来愈激烈。很多专科院校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扩大自己的招生吸引力,而就业率的高低又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其知识底蕴,开设了很多专业性的课程,其中不乏历史旅游文化这样知识性浓厚的课程,而工作在前沿的教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底子薄、接受能力差的高职学生能够学会、学好这种难度大的课程。

一、调动学习兴趣,改变固有想法

提及历史旅游文化,很多高职学生立刻会产生心理压力,他们一般会认为自己的历史水平有限,而且历史类的课程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并且在未来的导游工作中似乎用处很少,就算在日后讲解旅游景点时会用到一些历史知识突击背一背也来得及,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然而,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抵触心理就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历史知识是在于积累的,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导游讲解是要经过自己的理解才能给游客“讲”出来,而不是生硬的“背”出来。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学生的固有想法,接受这门课程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首先,让学生学会在“历史”与“旅游”二者之间寻找快乐,淡化历史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难度。究竟“历史”与“旅游”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又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旅游文化?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旅游文化这门课程之前所要解决的。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学习这门课程的快乐也就寻觅到了。例如,可以让学生站在游客的角度上明白“历史”对“旅游”的重要性。目前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景点沈阳故宫对于一个略懂清文化历史知识的游客来说,参观游览之后感想颇多,而对于一个不懂当时历史背景的游客来说,或许游览之后会觉得不过如此,甚至还会挑剔房屋质量问题。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却证明了一个较为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拥有历史知识底蕴可以给人在旅游中带来乐趣,提高旅游审美层次。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引导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主观上愿意接受看似枯燥的历史知识。

其次,让学生懂得“历史”底蕴是导游讲解的灵魂。旅游专业的专科生毕业后,很多人都会从事导游工作,而导游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导游讲解。如何让自己的讲解引人入胜,单凭景点外观的自然描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导游员能够在景点讲解中加入历史背景,营造当时的历史氛围。但是,这些历史知识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吸收理解,讲出来是非常枯燥生硬的,非但没起什么作用,反而会带来反效果。那么,如何使历史性的导游词讲得自然不生硬这又是一番功夫,那就是对于历史旅游文化知识的日积月累。从学生未来就业的角度出发,让其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改变他们固有的想法也就不难了。

二、改善教学技巧,调动学习动力

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这是成功上好这门课的开始,然而如何让高职学生学好较为复杂的历史知识才是重中之重。高职学生的特点就是底子薄,不容易接受理论性很强的知识,而且只对感兴趣的事物全神贯注,他们的这些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技巧,不断增添每节课的“亮点”。

(一)注重实用性知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在历史旅游文化这类课程中,所说的实用性知识就是指学生在日后的导游工作中比较常用的历史文化知识。那么,哪些历史文化知识会是学生经常用到的?这不妨可以参考所在城市的一些导游词,毕竟日后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都会从地陪做起,而地陪经常接触到的景点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使用频率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种把景点导游词与历史旅游文化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二)采用虚实结合的授课方法

虚实结合的讲解方法经常会用到导游词的讲解过程中,即适当融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以增添导游讲解的吸引力。然而,这种方法亦可用在历史旅游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弥补历史知识的枯燥。说到旅游专业的历史教学与中学的历史教学稍有不同,前者注重的是趣味性、实用性,后者注重的是规范性、应试性。旅游专业的历史教学完全可以多引入一些神话传说等“虚”的典故,毕竟高职学生对于一些规范性的历史文化知识都已粗略地学习过了,在大学的课堂上再反复强调已经失去其原有的吸引力。相反,这些“虚”的故事,可以增添课堂的新鲜感,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历史知识点。但是,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虚”的典故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虚”的成分不宜过多,否则就掩盖掉了历史的真实性。

(三)适当运用地方方言,营造听觉吸引力

在很多课堂上都提倡普通话教学,但对于历史旅游文化这类枯燥的课程,如果在普通话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地方方言,则很容易营造听觉吸引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对于旅游专业的历史文化教学也应该把课教活,在授课过程中讲到一些地方旅游景点,可以适当说几句有代表性的地方方言,这样可以在平淡的讲解中平添一份乐趣。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方法,加入竞争机制

课堂提问是反映课堂师生互动的行为,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行为链。这个回答“行为链”的“链节点”主要有四个:组织诱导(发问)回答反应(评价)。落实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序列为: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在候答与叫答的过程中,有很多发言都是被动的,这样不仅不能锻炼学生思考问题主动性,而且也不能与学生很好地产生互动。

候答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到学生回答前的时间(也称候答时间Ⅰ)和学生回答后到教师对回答做出反应之前的时间(也称候答时间Ⅱ)。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效率或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运用了不断的发问,最多可达10-12个问题/分。候答时间通常在1秒-3秒之内,有的甚至不足一秒。有一项实验证明,教师的候答时间Ⅰ增加至3秒以上,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原因首先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也给了学生鼓足勇气发言的时间;其次是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而当候答时间Ⅱ,由通常的1-2秒调整到3秒以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这种变化有益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候答时间Ⅰ里可以融入竞争机制,即让主动发言的学生与被动发言的学生的得分稍有区别,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另外,也可以在候答时间里适当运用启发式的鼓励。例如:“试一试,你肯定能行!”“你一定能说得更好!”这类语言既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五)融入“流行因素”,调动学习兴趣

这里所说的“流行因素”,指的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历史题材的书籍及影视。作为教师可以把这些“流行因素”适当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懂得所学的历史文化知识其实就潜藏在自己的身边,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恍然大悟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会大大提高,这对于教学是有益无害的。另外,适当融入这种“流行因素”,会使学生认为自己的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与他们还有“共同语言”,这个所谓的“共同语言”就是有共同爱好、有共同关注的事情。有了这种“共同语言”,他们听起课来才不像听文言文那样难懂,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多媒体教学对于历史旅游文化课程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和旅游景点图片,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亦有弊。有利之处是它可以起到很好的画龙点睛作用,让很难理解的地方迅速攻破,但它亦可以画蛇添足,即不恰当的音效及机关会混淆视听、喧宾夺主。这把 “教学双刃剑”的特性是值得教师深思的,把握好有利的一面,对历史旅游文化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三、结合实践活动,明确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旅游文化教学课堂中为什么学生失去了灵气和活力?其实道理很简单。首先,学习的内容远离生活世界。其次,脱离现实,缺乏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合理构建。最后,课堂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狭小。可见,社会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可以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并讲解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是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历史旅游文化课程重要性的有效途径。

首先,通过真实的参观游览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的真实性,让学生懂得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相反,在今后的导游工作中,如果能够正确并恰当地运用历史知识,还可以使导游词锦上添花,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得到游客的赞赏。

其次,通过切身地参加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现有的知识结构得以重组。在社会实践中有很多的经验和见识是课堂中难以触及的,把实践经验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优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了解,从而明确枯燥的历史知识其实乐趣无穷。

最后,参观真实的景点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历史文化课堂的学习空间毕竟有限,而且学生只能在想象中跟随老师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这样难免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种难以理解的感受。然而,通过真实的参观,不仅使学生走出课堂的小圈子,而且还愉悦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总之,中国历史旅游文化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是比较难理解的课程,同时又是旅游专业中比较重要的课程。通过调动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技巧和结合实践这三大方法,可以使这门课程达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然而,对于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研究,还是有更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每位老师去探究。

参考文献

[1]王桂玲,郑雪蕾,历史教学[M]《历史学基础教育研讨》2006年第2期

[2]高书国2002年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目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高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功利倾向及克服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学习兴趣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