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拉·玉素甫
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已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吸收各国文化并兼容中原文化之优,成为欧亚大陆文化交融的摇篮。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自古以来,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少数民族在这块富饶、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包含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富有民族性、表演性、娱乐性、经济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记载并反映了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
现在依然盛行的赛马、刁羊、姑娘追、摔跤、赛骆驼、射箭等活动,清晰可见这些民族狩猎、尚武的历史痕迹。在民族传统体育中广泛开展的偏重于竞技项目,表现出坚毅粗犷、豪爽智慧的风格;偏重于技巧的,表现出优雅洒脱、纤巧轻盈的感觉;娱乐的,则表现出活泼可爱、天真无瑕的特色。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内容上包含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在形式上包含形体美、姿态美、表情美、服饰美等。正因为有了这些美的因素,使其文化价值更加突出,对传统文化的承载延续更为重要。
2004年4月至200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新疆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和现状,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活跃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查工作。现已收集到了维吾尔族达瓦孜、萨哈尔地、摔跤、帕卜孜、打尕尕、顿巴采、赛马等240项;哈萨克族刁羊、赛马、姑娘追等188项;回族武术、象棋等30项;蒙古族摔跤、射箭、赛马等93项;柯尔克孜族刁羊、飞马拾银、赛马、马上角力、秋千、射元宝、日下赛跑、走马等42项;锡伯族打螃蟹、打靶、响箭等6项;塔吉克族牦牛刁羊等16项;乌孜别克族赛马、摔跤等6项;俄罗斯族嘎里特克、踢踏舞等2项;塔塔尔族赛跳跑、赛马、爬杆、碰蛋等11项。共636项具有竞技性、表演性、游戏性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其中,速度赛马、赛走马、民族式摔跤、射箭、秋千、武术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达瓦孜、马上角力、姑娘追、叼羊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这些项目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系统的表现形式、独特的比赛风格而在繁花似锦的各民族体育中独树一帜,堪称我国西域文明的典型代表。
人类社会的所有遗产,都以文化的形态得以保留和延续。新疆各民族对民俗的重视,对传统的继承,以及伴随的各类体育活动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民族文化的历史脉络。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提炼出的体育成分,逐渐分化而独立的体育文化。近年来,由于新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经常性活动条件的欠缺以及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的不断冲击等原因,使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失传日趋严重。据资料统计,目前濒临失传项目共86项,已失传项目共66项,濒临失传项目和已失传项目占总项目的23.9%,状况让人堪忧。
如何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针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我们要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这些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与发展。要制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
地方各级政府应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保护工作;加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发挥其带头作用。
可以成立“振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指导委员会”,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命名一批具有悠久传统、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乡镇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乡”,增强全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鼓励各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进行整理、研究和开发。
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和普及教育活动。
应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新疆的体育旅游业结合扩大市场空间、推动产业化进程。同时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课结合教学的步伐,改善传统体育的基础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民族体育、支持民族体育、自觉参与民族体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