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长江边的都市里

2009-05-12 10:30
中国民族 2009年2期
关键词:宜昌阿妈藏族

许 鑫

湖北省地处华中腹地,南北交汇,连贯东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除没有乌孜别克族和德昂族外,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大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少数民族同胞进入武汉、宜昌等城市,不同民族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观念碰撞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民族关系健康发展,是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武汉、宜昌由于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城市民族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外来的少数民族群众,不论是落户的,还是暂留的,都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武汉:努力为少数民族营造一个“家”

汉口。清晨5点。当这个城市大多数人还在甜美的梦乡中酣睡时,位于中山大道的新疆阿迪力烧烤店内,勤劳的男主人阿迪力和妻子应梅红已经早早起身,开始为一天的忙碌做准备了。

年过不惑的阿迪力,是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20年前到武汉做生意,从最初的街边流动摊点到如今在汉口闹市区的两家烧烤连锁店,阿迪力的业务越做越大,对武汉的感情,对市民宗委的谢意,也越来越深。

“1987年来武汉时,我只有19岁,那时候在六渡桥附近摆个摊子,一个月也就百八十块钱的收入。现在,两个门面加起来,一天收入有四五千。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阿迪力一边招呼着店里的伙计给我们递上新炸的油酥馓子(一种清真食品),一边向我们讲述他20年的风雨历程。

2002年,响应武汉市民宗委鼓励少数民族群众进店进场经营的号召,阿迪力和妻子一合计,想把当时经营的流动摊点规范化,开办一个烧烤小店。因为缺本钱再加上个别开发商对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经商的“另眼相看”,这个计划差点流产。后来,在武汉市民宗委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银行、开发商方面都给阿迪力开了绿灯。

“民宗委的同志领着我,去和开发商谈判,给他们讲解有关的政策,说服他们把门面租给我们。银行方面,民宗委为我们做了贷款担保,首付也比普通的商业贷款首付降低了很多个百分点,这才把生意做起来。”应梅红告诉我们。

应梅红大约30岁年纪,身材窈窕,面容姣好。这个性格倔强的武汉女子,当初为了和阿迪力结婚,硬是冒着跟家人“决裂”的大不韪,离乡背井,来到阿迪力的老家——新疆和田发展。后来几度辗转,夫妻俩终于又回到武汉。

“孩子是维吾尔族,在武汉,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很多,我们考虑到孩子在教育方面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和这里良好的教育环境,当然还有我们自己创业、就业方面的政策优势,还是决定回武汉发展。”应红梅说。

在阿迪力烧烤店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大门口左边墙面上挂着的一个金色的牌子,上面写着:武汉少数民族人员联系点。

随行的武汉市民宗委领导向我们介绍,在武汉,这样的联系点一共有48个,一般设置在基层民族工作部门和少数民族活动、居住相对集中的街道、居委会、清真寺、清真餐厅等地方,目的是随时掌握情况,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配合公安、工商、交通、城管等部门依法加强规范管理。

“落地就管”是武汉市少数民族工作的一个成功做法。外地来汉的少数民族群众,只要来到这48家联系点,都可以领到武汉市民宗委发送的印有联系电话、办公地址的联系卡,上面印有“有困难,找民委”的承诺。当民族工作部门得知他们的困难后,会立即来到他们的身边,给予真诚的帮助。2007年,部分四川、新疆等地的藏族、维吾尔族群众在汉经商不利,造成经济困难,想要回家乡,却无力购买车票。武汉市民宗委获知此事后,迅速协调交通、民政部门对他们进行救助,免费提供食宿和返回家乡的火车票,共救助40多人,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赞许。

阿迪力还告诉我们,现在中山大道这家烧烤店的店面,他已经花156万元盘下来了。车子、房子、儿子、票子都有了。20年前的穷小子阿迪力摇身一变,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经营户。他在武汉发展的故事,也在老家和田广为流传。

“年深外地皆吾地,日久他乡是故乡。”如今,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拉面馆、新疆烧烤店、清真餐馆遍地开花,北京东来顺在汉的8家分店陆续开业,100多个超市专柜供应清真食品……这些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民族餐饮业,改善了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状况,也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餐饮需求。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在武汉的少数民族经营者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日益加强。

“我们一直在努力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少数民族同胞营造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贾耀斌说。

宜昌:藏族阿妈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曲

在宜昌市民主路河水巷社区,提起藏族阿妈次仁卓玛,人人都会将赞扬的话语一遍遍地重复。的确,这位来自西藏昌都地区的66岁的藏族阿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曲。

次仁卓玛曾经是一个农奴娃, 7岁就在领主家帮佣,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她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年年是先进工作者、工作标兵,曾被誉为“高原上的五朵金花”之一。

1986年,次仁卓玛随同退休的丈夫回到宜昌。刚到宜昌时,由于语言不通以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夫妻俩的退休工资不高,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当时还在宜昌担任市委书记的罗清泉知道情况后,亲自帮忙安排次仁卓玛到制药厂工作。心存感激的卓玛告诉两个孩子:“我是因为领导照顾你们爸爸才让我先内退的。但国家给我工资,现在回到宜昌领导又给我工作,我的身体也还很好,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虽然退休了,但党员没有退休。我还是要为社会、为大家多做点事。”

因为要转党员组织关系,次仁卓玛了解到社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基层组织,事多人少忙不过来,便主动要求参加义务工作。从此河水巷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热心肠的藏族阿妈。

年近八旬的王爷爷和杨奶奶是一对孤寡老人。杨奶奶多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屋子里常常恶臭冲天。次仁卓玛知道情况后,主动去帮二老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孩子们心疼阿妈,有时候劝阿妈别去了。可卓玛说:“他们是孤寡老人,社区有那么多事忙不过来,我就多帮帮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就这样,次仁卓玛坚持了8年,直到送走两位老人。

年近八旬的孤寡老人毛以孝,是社区照顾的低保对象,次仁卓玛知道后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义务。从清洗衣服、整理房屋到买生活用品、送早点,一年又一年,老人逐渐习惯了卓玛的照顾,遇事就会来找她。邻居们跟他开玩笑:“毛老头,你哪辈子修来的福?遇到这个好人呀?这比你亲姑娘还亲吧!”老人弥留之际说:“卓玛你是一个大好人,对我比亲人还亲呀!我这辈子都无法报答你了。”

在河水巷居住的20多年的岁月里,这样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次仁卓玛用她最朴素的爱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也用她最朴素的爱感动着周围的人……

2001年,宜昌三峡大学迎来了第一批西藏学生。次仁卓玛主动找到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逢年过节,卓玛就在家中准备丰盛的家乡饭,把这些孩子都请来,一起吃着可口的饭菜,唱着家乡的歌,孩子们都感觉像回家一样的亲切。有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吃饭、穿衣遇到困难,次仁卓玛也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学生向巴次仁得了传染性肺结核病,因为是高传染时期,被医院隔离了。次仁卓玛知道后就赶去看望,并走进病房跟他谈心,做些可口的饭菜给他送去。这批大学生毕业回藏时,都抱着前来送行的藏族阿妈哽咽地说不出话,火车鸣响汽笛时,大家都泪流满面……

很多人问次仁卓玛:“你辛苦了一辈子,钱都花在不相干的人身上,你自己长期住在低矮潮湿的小平房里不窝心吗?”卓玛总是笑着说:“窝什么心呀,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战友和同事有的早在筑路工作中献出了生命,连一天好日子都没过,比起他们,我是幸福的!”就这样,68岁的藏族阿妈顶着花白的头发、做着她认为应该做的一切……

2008年年初的雪灾发生后,次仁卓玛立即购买物资送到“学雷锋协会”捐出。

西藏拉萨“3.14事件”发生后,次仁卓玛从电视上看到很多武警战士受伤了,十分心疼,就转寄了1000元钱表达一个藏族阿妈的心意,又给在西藏的亲戚及回藏学生打电话让他们千万不要相信“藏独”分子的煽动:“要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

5.12汶川大地震时,次仁卓玛的姐姐病危,可家里仅有的钱都寄回去了,最后只借到400元捐出。每天看中央电视台不间断播出的地震新闻时,老人都泪流满面。因为自己的力量有限,她还一直自责……

当次仁卓玛用爱关心着身边人的时候,湖北省、宜昌市民族工作部门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她。次仁卓玛的两个孩子下岗后,民族工作部门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两个孩子自主创业成立了辐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创建了“‘净城农民工创业培训基地”。如今,一家人的生活焕然一新。

“像次仁卓玛这样优秀的少数民族同志,是我们民族工作重点表彰和树立的典型。通过这样的典型,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渗透进宜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民族团结所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武汉市民宗局局长王仁俊说。

猜你喜欢
宜昌阿妈藏族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蜡梅一树绽放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为了失去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
阿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