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斌
[摘要]街道、社区图书馆建设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成为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思想的基本立脚点。本文对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街道、社区图书馆建设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成为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思想的基本立脚点。
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大中城市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它在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引导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基层和农村。街道(乡镇)社区(村)即第三、第四级馆网的建设将成为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的难点与重点。
一、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思想的提出,不禁使人想起图书馆界一直倡导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建设,当然前者已经赋予后者新的内容和更探刻的含义,但是四级图书馆网的建设确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当前图书馆界有人把街道(乡镇)和居委会社区(村)统称为社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无可非议的。但从传统的四级图书馆网的划分上,对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早有明确的界限。二者无论从性质、职能、规模、工作标准和要求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划定。2000年11月30日民政部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二、我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营口市区有公共图书馆4家,承担市内100多万有阅读能力人口的文化服务工作,其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必须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市委提出的“建学习型城市、做知识型市民”活动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载体和窗口,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想事、做事,必须善于利用我们的自身优势,为各层次的文化需求提供有效供给,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扩大读者服务领域和范围。尽管从市图书馆的角度,我们在逐渐扩大和丰富服务功能,但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于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而言和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比较而言,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极不平衡,布局不尽合理,服务网点严重不足甚至存在“盲区”,信息网络化水平不高,总体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有差距。加上体制上的条块分割,资金上的投人不足,法规政策上的不确定,运行机制上的不通畅,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公共图书馆特别是街道、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街道、社区图书馆尚未达到应有的服务功能,居民群众对知识、对阅读的渴求难以满足。
三、街道、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街道、社区图书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街道、社区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市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1.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街道、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力度。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全市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县区各级政府。
2.通过政策法规促进街道、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将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使街道、社区图书馆从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到人才队伍、“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法律保证。
3.增加投入。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
4.建立多种办馆模式。街道、社区图书馆要以政府办馆为主,社会办馆为辅,但具体而言,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也可采用下几种办馆模式:
一是与企业联合办馆。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馆,图书馆免费为企业职工和本地区居民提供服务。
二是社区办馆。把图书馆直接交与社区管理,确保图书馆的巩固和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其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街道、社区图书馆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主要可以通过建立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街道、社区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业务辅导站是针对有些街道、社区设施全,藏书丰富,自身发展的后劲比较充足。对这样的图书馆,市区公共图书馆就可以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居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
(三)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街道、社区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将为街道、社区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居民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街道、社区图书馆建设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来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电子阅览室。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一是电子阅览室本身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街道、社区馆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经费来源渠道。二是通过与“共享工程”市分中心联网,使街道、社区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三是可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对于那些不具备建电子阅览室、上网的街道、社区,可以通过最简单的配置(一台投影仪和一套计算机设备),采用非在线方式,由市馆针对居民特点制作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免费提供给他们。
参考文献:[1]邹华华.关于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图书馆系志,2004,(5).[2]余子牛.弘扬人文精神打造图书馆之城.图书馆杂志,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