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量评价思路的研究

2009-05-11 08:52黄中南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词语新课程

黄中南

一、 问题的提出

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给小学语文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深化了小学语文的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走上了现代教育的轨道。尤其是教师们在教育观念及教学行为上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如对语文式的“政治课”、“工具训练课”以及“标准化考试”等方式方法的认识,已经从盲目的听从走向了理性的判断与分析。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仍在改革与守旧之间进行抗争,一些挥洒不去的怀旧情结,成为改革行进途中蹰躇不前的主要障碍,在改革与变化掩盖下的“涛声依旧”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诸如部分课堂阅读教学依然沉溺在字词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中,其抢占整体领悟课文内容的场面令人感到惊讶和疑惑,犹如一种正在欣赏一部精彩的影片,不时被插播广告打断的感觉。笔者在所听过的35节阅读课中做过统计,竟有18节课出现这种状况,占所听课总数的51%强,“急功近利”的、机械的实用主义代替了语文的思想碰撞、情感沟通和审美陶冶。

为此,我们重新审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寻找“涛声依旧”的原因。在对每个学习周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梳理后发现,主要的症结竟出现在教学过程的终结 —— 考试评价上。考试一直在导向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正如教师们所言:考试考什么,我们就得教什么。之前,我们对考试评价也做过研究,但只是停留在对每类试题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好的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的方面,却很少对评价的内容进行过质疑,更没有将课改的文件与之进行比照。于是,笔者将三个不同城市的6份小学语文二年级、六年级试卷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从考试导向的视角,为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寻找一些可汲取的经验或教训。

分析:

1. 从表1看出:阅读、写话在二年级是处于弱势的地位,两者的分数合起来,A卷仅占总分(100分)的25%,C卷仅占总分的22%,B卷竟没有“阅读”的考查,只有“写话”占10%。可见“阅读”在低年级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汉语拼音考查中,B卷占总分的18%,A卷仅占5%,也就是说,B卷汉语拼音的检测占了将近整个语文检测内容的五分之一。这样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首先要了解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中的定位,课程标准把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部分,说明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和“纠正地方音”,汉语拼音只是帮助识字和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其次,按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排,汉语拼音教学主要是安排在第一学年里,而二年级是第一学段的第二学年,汉语拼音的教学已经没有必要占据语文教学的五分之一的权重比例。因此,我们认为,在二年级的汉语拼音检测占总分的18%是过高的,而占5%的A卷又偏低,两者所占的权重比例都是不恰当的。

分析:

1.从表2看出,基础知识( 含拼音,字、词、句、段 )所占试卷总分(100分)的比例:A卷占48%;B卷占45%;C卷占42%。而阅读的分值分别占22%、25%、18%。“基础知识”在语文测试评价中的分值比例将近整个试卷总分的一半,可见,“基础知识”在语文学科中地位已经超过了“阅读”和“习作”。

2.汉语拼音在总分中的比例也不容忽视,最多的是C卷占总分的10%,相当于汉语拼音占了整个语文测试内容的十分之一。在六年级的检测中,这种结构比例是偏高的。

从以上两个年级6份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二年级(下)把测试的重点放在“汉语拼音,字、词、句、段”上,说明阅读教学还没进入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这势必影响学生小学阶段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六年级(下)的测试的重点依然是放在“汉语拼音,字、词、句、段”上,其结构比例将近整个试卷总分的一半。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目标的阐述就足以看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上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六年级(下)的测试中,仍然是以测试“汉语拼音,字、词、句、段”为主,把阅读能力的检测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所以说,以上两个年级测试评价的内容显然偏离了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

从这些试卷的内容布局、分值权重以及导向功能等方面来看,这类试卷至少会使一线教师作出两个判断:一是“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段)是语文测试评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所占总分权重20%左右,显然是属于次要部分;二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上,至于对文章的理解、体验、领悟,在阅读教学中是处在从属地位的。

基于这些判断,很容易就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既然考试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那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的练习中就应该反复训练,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于是,以“拼音,字、词、句、段”为主的训练题,必然会充斥课堂和学生的课外练习中。对此,我们要付出的代价,不仅是让学生再次淹没在新一轮的“题海”之中,而且使语文教学偏离了课程目标,且越走越远。这种现象,在实施新课程中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便于认识语文学科的体系、明确语文教育的目标,将语文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不仅大纲这样要求,教材也这样编,理所当然教学和考试也是如此。”上面用来进行分析研究的语文测试卷的测试内容及评分权重,其实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然而,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诸如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词、句、段的分析思路,淡化了段落的教学,注重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等。这无疑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走向明示了方向。因此,可以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实施,上述这类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近三十年的测试评价题型应该结束其历史使命,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引导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二、 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量评价的理念

新课程学业水平测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的发展需要,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测试评价要着重体现以下的评价理念。

1. 导向性。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量评价 (下称小语测试评价)必须要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的依据,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注意各学段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察、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测试命题必须要为教师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明示正确的导向,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2. 发展性。小语测量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它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及发展的多样性。教师要注意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 差异性:小语测试评价命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命题要注意难易度的比例,试题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 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量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小语测试评价思路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应分三个学段来设计评价内容,每个学段分为三个板块命题: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

1. 各年段测试工具结构比例参考(试卷满分为100分):

2. 小语测试评价内容要点分述(分值权重供参考)

第一学段 ( 1~2年级)

● 积累与运用(共50-55分)

(1)识字与写字的考查(共30分)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是多认少写。

识字评价(15~20分)。把每学期要认识的字组成词语,让学生认读。能全部认读的给满分。每个学生均有三次认读机会,以最好一次成绩为准。三次都不能全部认读的,可酌情扣分。此题应在考前两周进行。

写字评价(10分)。此题检测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平时能认真完成写字作业的给5分;二是在试卷上书写10至20个不同的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给5分。否则酌情扣分。

(2) 汉语拼音的考查(10~15分)

汉语拼音的考查,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汉语拼音评价:①汉字找读音;②读拼音写汉字(一年级);③地方音辨析(二年级)。

(3) 查字典的考查(5分)

查字典评价:① 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② 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一年级可进行现场查字典计分,不一定要进行笔试。)

(4)其他内容评价(5-10分)

① 积累词语(如:写出五个表示高兴的词语);② 选用教材的词语进行“词语搭配”;③ 选用教材里的词语进行“选词填空”;④ 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⑤课文的诗歌默写或简单的解答,简单的情景想象。

● 阅读 (25-30分)

选择课文片段或一篇适合本年段学生阅读的文章进行“阅读”检测。

评价内容:(1)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章中词语的意思;(2) 词语(成语或格言警句)积累;(3) 理解内容的简单回答(如文章主要写了谁、什么事情,你对这个人或事有什么想法等)。

● 写话 (15-20分)

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第二学段 ( 3~4年级)

● 积累与运用(共25-30分)

(1)识字与写字的考查(共10-15分)

识字评价(5-10分)。将每学期要认识的字组成词语,让学生认读。能全部认读的给满分。每个学生均有三次认读机会,以最好一次成绩为准。三次都不能全部认读的,可酌情扣分。此题应在考前两周进行。

写字评价(5-10分)。此题检测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平时能认真完成写字作业,二是在试卷上书写10至20个不同的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查字典、词典的考查(5分)

查字典、词典评价。用音序检字法或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结合生活的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汉语拼音的复习考查(5分)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汉语拼音评价:①汉字找读音;② 地方音辨析。

(4)其他内容评价(8-10分)

① 积累优美词语(如:写出五个学过或读过的优美词语);② “词语填空”,理解带点词的词义;③“选词填空”句子;④近义词、反义词; ⑤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⑥ 课文的诗歌默写,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阅读(40-45分)

选择课文片段和一篇适合本年段学生阅读的文章进行“阅读”的检测。

评价内容:(1) 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一、两个疑问;(2)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 找出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来体会;(3) 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及体会有关优美语言;(4) 初步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或事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 习作(30分)

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三学段 ( 5~6年级 )

● 积累与运用(共20-30分)

(1)写字的考查(5分)

写字评价:听写一段话(约50字),要求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给5分。否则酌情扣分。

(2) 查字典、词典的考查(5分)

查字典、词典评价: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

(3)汉语拼音的复习考查(5分)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汉语拼音评价:① 汉字找读音;②地方音辨析。

(4)其他内容评价(10-15分)

①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②“词语填空”辨别感情色彩; ③比较、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④关联词语填空;⑤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⑥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⑦ 默写课文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阅读(40-45分)

选择课文片段和一篇适合本年段学生阅读的文章进行“阅读”的检测。

评价内容:(1) 就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一两个疑问;(2)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说出自己的感受;(4) 了解文章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顺序及表达方法;(5) 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或事情的发展与结果。(6) 结合文章有关的内容,考查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 习作(30-35分)

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或想像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四、 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量评价的说明

新课程小语测试评价是实施新课程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它对小学语文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新课程测试工具结构比例的分配可以看出,低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从中年级起,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与传统考试把“基础知识”列为测试重点所产生的导向作用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充分发挥小语测试评价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再作几点说明:

1. 小语测试评价的命题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本文提供的是一个评价的思路。因此,命题者要把握好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依据课程标准,在测试评价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2. 小语测试评价按学段划分。每个学段中四个学期的测试评价,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期的学习内容递进,从评价内容要点中选择测试内容。

3. 在小语测试评价内容分类中,“积累与运用”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的内容,也包括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教材中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之所以不采用“基础知识”的提法,是因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等问题从理论上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考虑到“识字与写字”所涵盖的内容与命题技术的矛盾,为了不至于由此产生教学理论上的争议,参考了中考一些试题术语用法,采用“积累与运用”的提法。

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语文课程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 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因此,我们研究小语测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责编李景和)

猜你喜欢
汉语拼音词语新课程
容易混淆的词语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找词语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一枚词语一门静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