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贤
2008年10月上旬,北京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北京)全国剪纸大展”,同年10月中旬,上海也举办了“上海当代海派剪纸展”。这两地展览都说明了当今中国剪纸艺术已经发生了“胚变”,两地展览同时表达了传统民间艺术亦时尚的审美趋势,许多作品展现了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现代神韵,展示了当代剪纸艺术家的人文情怀和当下“现代剪纸”的学术观点与艺术水平,探索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在当今现代艺术领域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推动剪纸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化和世界现代艺术的对话。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现代大都市,历史上众多重大事件往往都是从这两个城市开始,然后影响到全国。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刚在中国出现,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中国美协前身)画家陈志农率先采用剪影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旧北京风情人物的作品,受到时任中央美院院长徐悲鸿先生的高度评价和推崇,称他是“今日中国艺术界代表人之一”,认为他的艺术心灵“在世界任何地区,也是少有的”,希望他“将来成一新型的曹雪芹”。虽然他像一颗金子被埋在沙里,但说明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已被画界所重视。
1934年,上海美术界权威刊物《万象》第三期封面刊登了5幅民间剪纸作品,这是民间剪纸开始被美术界所重视,最早发表在刊物封面上的又一例证。20世纪40年代,延安“鲁艺”画家古元、张仃、夏风等人在吸取陕北窗花特点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反映抗战和大生产运动的新剪纸,而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开创了现代剪纸艺术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众多的美术工作者、专业画家的加盟和具有创作能力的部分农村妇女、民间艺人的艺术实践,又进一步改变了传承型原生态的民间剪纸,从原先单纯民俗形态走向反映现实生活的美术欣赏形态。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剪纸艺术已经从单一的民俗剪纸走向多元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大剪纸的概念,它包括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和创新型现代剪纸两个概念。
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与创新型现代剪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辞海对剪纸的定义),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主要指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作者以农村家庭妇女为主,部分作品往往要由一些名家画工设计,再由一些民间艺人高手剪刻制作完成,或者家庭妇女依据花样制作完成,体现出集体创作的智慧。制作手法和纹样讲究一定模式,形成了一整套的特定形象符号,如锯齿纹、月牙二纹、漩涡纹、折线、曲线圆孔及二方联续的图案纹样等。而创新型现代剪纸属于美术创作范畴,作者以文人、画家及美术爱好者、艺术学校的一些美术教师为主。这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跨度、内容风格、气质情调、功能用途、工具材料和作者的经历及创作方法是不一样的。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的产生基础是小农经济,而现代剪纸的产生基础是工业、信息、经济社会基础,两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是完全不同的。现代剪纸已经摆脱了民俗实用的模式束缚,而形成了现代剪纸艺术独特的风格,如对反映现实生活的敏感性、对弘扬时代精神的当代性、对表达作品风格的独特性、对工具材料的多样性。现在有人公开否认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剪纸艺术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甚至提出所谓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这是对广大美术工作者参与剪纸艺术创作的否定,也是不符合当今中国剪纸艺术实际情况的。只有将传承型民间剪纸与创新型现代剪纸这两个概念明显区分开,才能体现出中国剪纸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包容性,才能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同时还可以避免各种矛盾,有利于和谐共处。这好比将交通分为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样,各行其道,硬把它们捏在一起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由于评委们对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和创新型现代剪纸认识不统一,评奖无法进行。后来将奖项分为“优秀民间艺术家奖”和“优秀现代剪纸创作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目前出现对剪纸展览作品的评选有争议,问题就出在对作品的概念模糊上。如果今后展览和作品评选将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和创新型现代剪纸分开,矛盾就会少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对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的原汁原味保护,同时也有利于倡导和鼓励创新型现代剪纸继续加大创新和发展的力度。
我在这里虽强调传承型原生态民间剪纸和创新型现代剪纸在概念上的不同,但绝不否认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胚变”比喻事物的开始或形成。《尔雅·释诂》:胎,始也。“郭璞注:胚胎末成,亦物之始也。”虽然形态变了,但体内仍然要保存着母体的基因——剪纸的语言特征和它所拥有的中华文化内涵,也就是说,创新型现代剪纸要在民族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2008年9月,在浙江象山举办的“廉政剪纸大赛”和11月在北京举办的“古韵新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阳·全国剪纸展”,都体现了传统观念的解放,说明了当今剪纸艺术的发展正朝着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体现时代主旋律这条路子走来。中国的剪纸艺术应当与时俱进,这不光是众所希望,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好比一棵千年古树,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出现衰竭,为了使它延续,最好的办法是对其嫁接,让它“胚变”,在母体的基因上复活再生。
当前国家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国家最高层领导都亲自参与剪纸艺术实践,来推动文化建设的高潮。剪纸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机遇,这是千百年来剪纸历史上出现的又一次发展“高潮”。第一次是:纸张的发明把平面镂空技术普及到纸张上;第二次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俗在中国出现,一些文人、画家加盟民间剪纸的创作。这一次出现的发展高潮是在国际范围内,由政府和民间共同来推动的,这在广度和深度都会超过前两次。我们务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把中国现代剪纸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没有现代就不会有未来。我们必须把传统、现代和未来三者衔接好。希望京沪两地剪纸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并将现代剪纸艺术从京沪两地影响到全国以至世界各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