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芙
我们常常被告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是,有时候,故意落后半拍反而能出奇制胜。
长跑比赛与灾区森林重建
在长跑比赛中,有经验的运动员常常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跑在第一位。他们往往会故意落后领跑者一点距离,保持低调,待到最后一圈冲刺的时候,他们才开始奋起直追,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超过领跑者,最先到达终点。到现在,这种“策略性落后”几乎成了体育赛场上的金科玉律,如果哪位选手在中长跑比赛中“一不小心”处于领跑地位,连解说人都为之心惊胆战,生怕他被处在第二位的运动员赶上。
为什么跟跑者常常是笑到最后的人?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跟在领跑者后面,他的体能、耐力、优缺点,他每一步的频率与步长,以及你们之间的差距,你都可以一览无余,了然于胸,而领跑者将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无遗,却对对手的状况毫不知情,不但难以适时调整而且还得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到冲刺阶段很可能被超越。
在自然界中也有这种“先赢后输”的规律。比如,许多森林在汶川大地震之中遭受损毁,那么怎么恢复呢?或许你会说,重新种上被毁前的那些树不就行了!比如,樟树、木兰。林学家告诉人们,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森林在不同的演替阶段,其组成树种是不同的。当土地上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地震后的裸地,砍伐后的森林等),在这里安家的是那些“先锋树种”,比如马尾松、旱冬瓜等。它们耐贫瘠、喜光、生长迅速。另外,这些树的落叶肥力很足,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不过,一旦它们生长了一段时间,原先的空地被改良之后,其他的树种便会冒出来,比如樟树、木兰等。比起先锋树种,它们具有更好的初始生长条件。因此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自身的生长,所以到后来就能大面积地取代先锋树种,最终成为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树种。由此可见,取得最终胜利的一方,并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领先。
“按兵不动”的战术
古时,在战场上便有“后发制人”、“按兵不动”等成语,而现在,商人们也常常借鉴这样的思路——保存实力,避免与对方正面交锋,耐心等待对方暴露致命弱点(或陷入低潮期)然后乘虚而入,后来居上。
以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为例,这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其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它几乎从未首先在市场上推出过位居新技术前列的产品,当被问及原因,他们解释说:“我们有意在技术上落后两三年,然后根据用户们对其他公司的新产品的试用体验来开发研制更合适的产品。”
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几乎屡试不爽。首先,在人们对某一技术还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那些急于推出新技术的厂家便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宣传推广,于是,一小部分勇于尝试的人开始使用了。此时,像IBM这样的公司才开始出手,并且把精力集中用于研究人们使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之后的反馈意见,并着手改进现有技术。两三年之后经过他们改良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了,另外,人们此时对这一新技术也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受众数量增加,所以他们的广告成本要小得多。在这样的时候推出新产品,无疑是致命一击。因此,尽管某些企业总是落后于最新技术两三年,但他们却总是能够成为最终的赢家。
选自《百科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