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江林
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增多,以老年人为轴心的家庭矛盾也日益多起来了。从大量调查的资料显示,这类矛盾集中表现在两方面。
赡养矛盾
第一方面是赡养矛盾,即人老了,失去了生活来源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子女等晚辈赡养,而子女又不愿意赡养的矛盾。如多子女的父母子女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养老;或对父母断食让其饥饿;或把父母撵出家门让其乞讨度日;或用打骂等残酷的虐待手段逼老人自杀、早死等。很明显,这种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子女一方。解决矛盾的办法,除了诉诸法律,从思想上来说,要对儿女等晚辈进行孝心教育,使儿女对父母自觉尽孝道。
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直被社会视为做人的基本品德,这种品德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大育小、小养老是人类繁衍的永恒的规律。一个对于含辛菇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没有孝心的人,不可能对党和人民献忠心;一个不关心父母死活的人,决不会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可见,人的孝心是善心、良心的基本表现,是对党和人民忠心的发端。如果说,抚幼养子是延续生命的需要,动物的本能,那么,孝敬父母和长辈则是有理智的人类必具的道义和特有的品格。《论语·为政第二》中子游问孝于孔子,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人儿女对父母有孝有敬才是与动物有本质区别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热爱党和人民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同时,作儿女的还应认识到,孝心的作用是多向的,既有益于父母,也有益于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动力和高远的理想,事业心是动力,对父母虔诚的孝心也是推动人成长的一种动力。无论是历史或现实社会,都有不少有作为的人物,是怀着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奋力拼搏成才的。并且还应看到,孝心作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它要反作用于社会。儿女在为父母尽孝心的过程中,也就同时服务了社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故忠孝双全的人是最受社会崇敬的人。
养老之道
第二方面是老年人缺乏养老之道,不知道如何养老,在行为上引起儿女晚辈的反感或不满,从而导致不愿意对老人尽孝道的矛盾。例如,有的老人成了“麻将迷”成天牌桌坐,谁劝也不听,常为输钱等弄得家庭不和;有的老人认为养老就是坐享清福,自己能动却啥事也不做,只知道桌子上领饭吃;有的老人烟酒成癖,又不锻炼身体,多种疾病缠身,活得很痛苦;有的老人脾气古怪,倚老卖老,自认为了不起,动辄生气骂人;有的老人丧失晚节,行为腐败等。老人的这些行为,不仅难使子女萌生孝心,甚至会使儿女讨厌或仇恨,希望他(她)们早点离开人世。四川省芦山县宝盛乡有一老人成天打麻将,啥事也不做,又经常输钱,上门女婿和女儿都恨他,女儿女婿和亲友怎么劝也无济于事。
一天老人对女儿说:“我算了命,算命仔说我要活80岁。”女婿想,现在才70岁,再活10年不知道会把这个家败成啥样子?不如早点让他死了好。于是同妻子商量后就把老人杀后毁尸,并谎称外出失踪了。女婿女儿的罪行已经遭到法律的惩处。笔者列举这件事显然不是说女婿女儿杀害有过错的老人应该,而是在于说明:当今社会上产生的对老人不孝的矛盾,虽然大量的、主要的发生在子女身上,但又不完全在子女身上,确因老人缺乏养老之道而引起的儿女不孝,也应规劝老人自善其身。
如何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减少矛盾,我国历来奉行这样的观点:父慈子孝,夫敬妻柔,兄友弟恭,长贤幼尊。这些话的意思集中到一点: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互敬互爱原则。当父母的对子女要慈爱,子女对父母才会乐于尽孝道。
有一家报纸宣传了这样一个事例:某地一对夫妻与公婆同住,后来儿媳修建了一座新楼房,新房还空着一层楼却不让父母住。正当儿子和媳妇刚住进新楼房不久,媳妇就病重住院了。这时父母并未因儿媳不让住新房而嫉妒在心。而是相反,他们对儿媳关怀备至,特别是母亲坚守病房,不分昼夜地照料媳妇,使她很感动。媳妇的病刚有好转就对丈夫说:“还是请爸爸妈妈搬到新房来住吧,我们以后要好好的孝敬老人。”这件事说明,孝与不孝矛盾的双方都是促使矛盾转化的条件,当矛盾产生时,任何一方思想觉悟了,能以是对非,都可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使家庭和睦起来。
家庭中夫妻矛盾、老少矛盾是长期存在的,孝与不孝的矛盾也必然是长期存在的。因此,研究、解决这种矛盾就成了老年学者的一项任务。本文讲的儿女要讲孝道,老人要讲养老之道这一命题,就是想用它来解决孝与不孝矛盾的一种企望。儿女要讲孝道的必要性前面已讲了,这里还要简略地说一下老人应讲养老之道的问题。
一门学问
所谓养老之道,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懂得如何当好老年人。英国著名作家爱伦堡是一位笔耕终生的长寿老人,活了80多岁,他的体会是做好老年人“是一门很难的学问”,这门学问的基本要求就是:养老要“不成为身边人的包袱”,反之,生命本身就没有价值了。养老如何才不会成为“身边人的包袱”,他未细说。我的体会是,要充分认识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第二个青春,就应该像第一个青春一样活得有价值。而不能稀里糊涂地活。人的前60岁是在为求生存而活,为社会和家庭尽义务而活。60岁后才真正开始为自己活。老年人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各方面成熟的优势,按照党对老年人“老有所为,安度晚年。”的教导和自己的意愿,活出一个理想的“自我”,活出一个成功的老年,再现人生的辉煌。也就是利用自己余寿的几十年,力所能及地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有益于家庭的事,有益于健康长寿的事,使自己的人生更完善,更美好。乘鹤西去后给后人留下一个值得怀念的形象。
(四川雅安市老科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