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为主导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

2009-05-11 02:27张希胜段永瑞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竞争力大学

张希胜 王 雁 段永瑞 张 勤

[摘要]大学创业或服务功能始于美国的“威斯康星理念”,之后迅速影响至欧美及世界其他地区,成为创新型城市发展和增强其竞争力的强劲动力源。鉴于此,要通过构建以大学为中心的产学研联盟模式,将其作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主导创新型城市产学研联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65-02

[作者简介]张希胜,王雁,段永瑞,张勤,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一、欧美大学创业功能的衍生已成为城市创业的动力源

1862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发展农业和工程技术教育,培养工农业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开了高等教育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先河。1912年形成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经验,即“威斯康星理念”,使大学实现了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大学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也从中受益匪浅。威斯康星理念的兴起使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得以确立,美国的州立大学甚至一些私立研究型大学都开始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就这样,社会服务成为与教学、科研相并列的大学职能之一,表明大学理想已逐步摆脱昔日那种崖岸自高的象牙塔形象,进一步转向为社会现实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理念经历了又一次重大变革,致使“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理念最终得以确立。

在美国,波士顿地区有65所大专院校,共有学生约25万人,其50%的人口都与大学有关。位于该区的麻省理工学院有悠久的培育企业的历史。远在19世纪80年代就创立了斯通_韦伯斯特(Stone&Webster;)和亚瑟·利特尔(Athur D.Little)两家工程咨询公司,后者如今已成为了享誉全球的管理咨询公司;20世纪2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又创立了雷神火箭公司(Raytheon),40年代创立EG&G;和柏立得公司,50年代创立数字设备公司,60年代创立类比仪器公司(Analog De-vices)。据麻省理工学院企业创新理论专家爱德华·罗伯兹在1988年时估计:1975年以来在波士顿创业的高科技企业,72%都与麻省理工学院有着渊源关系。另据波士顿银行198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马萨诸塞的636家企业都涉及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员与技术,这些企业雇佣的员工超过20万名,营业额逾400亿美元。大通银行1989年的调查显示,硅谷的225家企业与麻省理工学院有着渊源关系,其营业额合计为220亿美元。

鼓励大学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更大作用,这已经是各国一个普遍的政策。在欧洲,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已经成为各主要国家尤其是城市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由于欧洲的学者仍然被看作文明的公仆,所以创业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而进行的。在古巴,大学创业教育遍布整个校园,成为鼓励所有学科领域学生致力于创新事业的一部分。

大学是个不断涌现创新成果、不断创造资金财富的地方。大学研究在创新中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引发了城市新商业概念的产生,其中有些来源于大学的研究成果,如合成DNA引发的生物技术革命等。这样的例子国内外不胜枚举,这也正是创新型城市倚重大学的地方。在英国,牛津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由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创立,该地区的人均GDP高于国家水平。牛津大学在工程、物理、生命科学、IT等领域广泛进行跨学科合作,还与所在城市建立企业创业中心,专门成立技术转让公司,平均每6周到8周的转化收入即可建立一家新企业。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陈天桥,在短短5年时间内,把“盛大网络”打造成全球著名的游戏运行商,成为知识创新的一大“传奇”。

种种迹象表明,大学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所在城市区域创新和创业活动的主力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都需要大学切实组织科技人才等各种资源,创建一系列生产或研究组织机构,在城市区域的创新系统中发挥龙头作用。

二、高等教育已成为创新型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竞争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科技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首先,城市科技竞争力受到教育竞争力的直接影响。科技竞争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而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然而,目前有两大失衡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是人才低价流出,技术高价引进;二是轻视人才培养,重视技术引进。教育的落后已经成为提升科技竞争力、经济竞争力的瓶颈。

其次,企业竞争力直接受到教育竞争力的影响。“入世”后,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和主战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从提高教育竞争力入手。

第三,城市文化竞争力也直接受教育竞争力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们往往只关注大学给城市和社会带来的直接物质功用,而忽视了大学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当前,大众文化中即时的、感性的、躁动的、沉靡的倾向,亟须精英文化予以引领和提升。在这普遍的喧哗和躁动中,大学有责任、也有能力来匡正世风,让人文精神温润世人心灵。城市品味的提升首先是人的品位的提升,提高人口素质是其中的关键,而大学更是责无旁贷。一所好的大学,就是一个高层次的文化辐射源,它不仅仅能传授知识,还能聚集文化名人,鼓励思想创新。所以,一个开明的政府,总是热心于对大学的投资,并支持和鼓励社会投资,以充分利用大学的思想库资源,增强大学对所在城市的文化辐射力。

三、构建以大学为主导的产学研联盟是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大学主导型产学研联盟的形式及特征

这里所说的以大学为主导的产学研联盟,主要指两类情况。一类是依托大学优势学科群、学科链,进一步发挥高校知识技术外溢、辐射效应,吸引和促使产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周边,在政府的协助下,区校联手推进产业带升级为“知识经济圈”。另一类是指大学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实力,与一些人驻周边的企业、研发机构通过投资、签约、协议、备案等方式形成的比较松散的战略联盟。这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大学自办生产企业,使大学在自己的直接组织和调控下实行科学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二是在产学研联盟中,由于大学掌握了重大项目的科研成果,在决定成果的转化、开发和销售市场的前景,大学处于主导地位,所提供的技术往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能够决定合作对象与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承担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风险,享有利益分配方面的优势。而企业是大学实

现其市场化目标的载体和实践场地,政府和中介机构等组织在其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是大学与诸多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的联盟中,既存在大学依靠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企业入驻其周边,以便利用大学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又存在企业与大学签订实质合同协议开展合作的联盟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混合型的产学研联盟。

(二)大学主导的产学研联盟组织方式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对这一方式都很重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予以扶持。大学创办的经济实体、大学科技园等都是这一方式的典型代表。

1、大学创办经济实体方式

这是一种较早的产学研结合方式,也是一种小规模的产学研结合方式。

大学通过自己创办科技产业或建立实验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结合。它们既是一个教学实体,又是一个科研实体,同时又是一个产业实体。这种方式把高校和市场、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学校主动出击,把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提供给企业,企业不仅可以得到技术,还可以得到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设备,得到和设备配套的技术和培训。

2、大学科技园方式

大学科技园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结合的产物,是集科工贸为一体、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方式。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区——“硅谷”。此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竞相创立大学科技园区。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大学科技园,浙江杭嘉湖科技园区,以及东北大学科技园区等。

(三)以大学为主导的产学研联盟的管理及保障机制

1、产学研联盟的组织与领导体制

在这一联盟中,政府以其政策予以支持,大学作为组织者,领导成立产学研联盟总部,主持草拟联盟的组织章程,并经全体大会表决生效。各参与方成立相应的处理联盟合作事宜的分支机构,接受联盟总部的指导和质询,同时负责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总部。社会中介机构受联盟总部的委托,负责收集联盟各方对协议、承诺等的履行情况。联盟总部在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制定和出台一系列具有约束性的政策规章,以确保联盟各方信守承诺、照章办事。

2、产学研联盟的运作机制

首先,大学通过人力资源(培养人才、自有师资、引进人才等)溢出,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过程,同时改进、提高和繁荣企业的文化。其次,大学通过自己的科研力量和设备,吸引企业的资助,开发出科研成果,然后通过大学科技园或科技孵化基地,对研发成果进行转化和中试,最后签订合同交给企业生产和销售。第三,大学联合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培养人才和联合攻关,经过一系列的中间阶段(如孵化、中试、与企业谈判签约等),然后将科研成果转给企业生产销售。第四,经过生产销售,企业将搜集到的相关市场信息反馈给高校,高校组织有关各方进一步改进研究成果,再交给企业生产销售。如此循环,不断推进联盟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带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繁荣。

3、产学研联盟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为了保证联盟各方自觉遵守相互间的规则和协议,维护联盟的约定,在享受联盟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与评估机制,以加强对各方资格的审核、权益的分配、职责的承担、义务的履行、违约的惩处、解散的条件,以及进一步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的监督与评估。同时,由于产学研联盟具有一种结构松散性、行为战略性、主体平等性的特点,所以对其监管与评估的过程一般从基本面上着手,以免给合作的效益造成一定的障碍。监督与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建联盟的指导思想和各加盟方的战略目标,各加盟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各加盟方的资源优势,人才的调配与培养,项目的合作开发(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成果的转化、投入与产出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奖惩措施的执行,项目立项的进展,日常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反馈等。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产学研竞争力大学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至善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