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苔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广场顿时礼炮齐鸣,国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
当年受命组建开国大典礼炮队、并担任开国大典鸣放礼炮的指挥官的就是许欣之老人。许老今年92岁,离休后现住解放军某部驻郑州干休所。听笔者说明来意,许老欣然打开了记忆之门——
受命组建礼炮队
1949年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时任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作战科长的许欣之,匆匆赶到司令部。司令员高存信向他下达了一个光荣而重要的任务:临时组建一支礼炮队,在即将到来的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许欣之被任命为礼炮队指挥官。
许欣之明白任务的重要性,他既高兴又紧张。作战打仗他能做到弹无虚发,但鸣放礼炮却是和平形势下的一门新课题。从接受命令那一刻起,许欣之就绷紧了神经,他和作战科副科长韩怀志、作战参谋沙复新一起挑选炮手,并制定了严格的选择条件:一、炮长必须是连排干部,炮手是班排干部。二、必须是在战斗中立过战功的英雄才有可能被选上。三、用来鸣放礼炮的火炮必须是战争中的功勋炮。
因为1门炮需要3位战士负责,所以最终选出了160多名炮手。炮手全部到位后,许欣之把他们拉到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内开始了艰苦的训练。鸣放礼炮看似容易,要求却极高。54门礼炮一齐鸣放28响,必须在2分05秒内与奏国歌、升国旗同起同落,而且这54门礼炮要齐发28响,必须同时打出一个声音,完全同步,每一响的间隔时间仅仅是4秒多。“54”和“28”都有着它的深刻寓意。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领域、界别的人士,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为了达到这样的严格要求,炮手们必须在5秒内完成取弹、装填、发射、退壳等一系列动作。动作要求虽然简单,但要做到迅速、一致,整齐划一。比如装填的时候,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把炮弹推进炮膛,同时要单膝下跪。如果一个动作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时间上的偏差,使礼响中出现杂音。
7月是北京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战士们每天都要在高温炙烤下训练8个小时,他们中的很多人手磨破了,胳膊也累肿了,手套不知磨烂了多少双,但从没有一个人抱怨过。
历史性时刻打了“漂亮仗”
转眼,许欣之和他的礼炮队已刻苦训练了近3个月。一天,他接到上级命令:在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鸣放礼炮。
1949年9月21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因为会议时间定在晚上7点开始,根据上级指示,许欣之的礼炮队要在开会时鸣放礼炮,用9门炮打出54发(响)。9月21日下午,许欣之率领礼炮队进驻中南海,他们把炮位选在了怀仁堂的左前方,炮口冲着中海,仰角为35度。晚上7点,许欣之接到了大会秘书处指示放炮的命令。随着他令旗一挥,声响一致、有节奏的礼炮次第打响,新中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正式开始了。
许欣之的礼炮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称赞他们打得非常好。其实,在鸣放礼炮前许欣之一直提着心,如果一位炮手出了问题,那么打出来的响声就会出现杂音,影响鸣炮的整体效果。没想到第一次“上阵”就打了个漂亮仗,大家对在开国大典上完成任务更有信心了。
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了!
10月1日那天凌晨,许欣之带队赶往天安门,他和战士们按照指定位置,把礼炮摆放在天安门东侧一个叫三座门的地方,向东一字摆开了54门礼炮。许欣之和战士们全部身穿专门为开国大典制作的新军装,头戴钢盔,腰系武装带,足蹬长筒靴,个个威武挺拔。
下午两点多,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三点整,毛主席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宣布开国典礼开始,许欣之接到了鸣放礼炮的命令。
庄严神圣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只见许欣之把手中的小红旗用力往下一挥,然后洪亮地发出命令:放!一时间,国歌声、礼炮声、人们的欢呼声在天安门广场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炮声过后,许欣之和战友们听到54门礼炮28响打出的是一个声音,他激动得当场流出了热泪,而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战士们更是在激动的泪水中抱在了一起。
令许欣之更加难忘的是10月2日这天,他收到代表礼炮队去北京饭店参加国宴的邀请。可惜的是,当时许欣之忘了把请柬保存好,这也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想看国庆60周年盛典
“那场面太难忘了,无数革命志士为之浴血奋战多年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采访中,许老因为激动,多次流出了眼泪。
许老虽然九旬高龄,但他口齿清晰,记忆力很好。接着,他回忆起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许老祖籍杭州,191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1938年,他和几个思想先进的热血青年长途跋涉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加入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七大队第二队,投身到了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之中,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学业优秀的许欣之毕业后,被分配到冀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当作战参谋,后任侦察科科长,1949年3月调到特种兵部队担任作战科科长,并幸运地被选拔为开国大典指挥鸣放礼炮的指挥官。许老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使命,因为他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那历史性的时刻。
开国大典之后,许老被上级安排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学习,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副院长,一直到1983年,年近七旬的许老离休后才回到郑州颐养天年。许老家中的荣誉柜里至今保存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发给他的多枚勋章。他对国家颁发的每一个勋章都很珍惜,细心地编了号。在许老的客厅内,挂着2008年8月中央老干部管理局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证书。
“由于年龄的原因,爸爸有好几年没去北京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盛典之际,他老人家十分想去一趟北京,再看一眼天安门,也想亲眼看到60年国庆典礼。”许老的儿子许璨对笔者说出了父亲最大的心愿。祝他老人家能如愿成行!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