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专业职业化教育模式的创新

2009-05-07 09:22商振东
会计之友 2009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岗位职业化模式

李 昕 商振东

【摘 要】 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树立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在推行全员的职业化管理模式和运用职业化管理的思维进行专业及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开展全过程的职业化教育,全面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并重点要抓好三个环节。

【关键词】 职业化; 职业岗位; 创新; 人才培养; 模式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走过的辉煌历程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真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批批国家级及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正在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笔者作为吉林省首批国家级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的带头人,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践及探索中,虽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经验,收获过成功的喜悦,但仍感到由于受认识程度、学习深度、视野宽度以及会计专业特殊性等多方因素的限制,以往的改革在总体上缺乏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主线,即:职业化。职业化的内涵很宽泛,它包括环境的职业化、管理的职业化、员工的职业化特别是团队的职业化等等,而以往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致力的核心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是员工职业化素质中的一个组成内容,并且这一部分的改革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环境、管理、服务、团队等多方面职业化程度的制约。正因为如此,虽然专业教学改革始终没有间断,但仍然没有突破本科学历教育的模式,会计专业教育与未来专业岗位的零距离仍然处于努力的目标状态。职业教育的特色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必然导致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仍然面临就业难的困惑。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冲破传统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以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引领新一轮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

一、推行全员的职业化管理模式,为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职业教育是一个全员、全程、终身的教育,要实现会计专业教学与未来专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首先要解决的是高职院校职业化思维的养成和职业化环境的营造。要做到学校像工厂、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员工,就必须用企业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学院。学院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要制订并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应有特定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用制度去管理学院,用规范去约束员工,用业绩考核结果来决定对职工的物质奖惩及职位升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能感受职业化环境,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环境育人功能;就能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服务育人功能;就能接受职业化管理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管理育人功能。通过全员的职业化管理,为创新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氛围、奠定基础。

二、运用职业化管理的思维进行专业及资源整合,为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

职业化管理的思维就是把办学校、抓教育当作办企业来做。办企业要重效益、讲诚信。一要考虑市场需求(即:以市场为导向);二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即: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用职业化管理的思维来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专业群群体优势,注重品牌效应、工作效率以及办学效益。

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向,做好未来3-10年会计及相关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变动趋势的预测。在认真分析学院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资源,充分考虑办学成本的基础上,做好专业调整及资源整合工作。形成以一个专业为龙头,各专业在人才需求曲线上分布合理且彼此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度的专业群。这种整合方式的优势在于:一可以突出重点,保证有限教育资源最有效的投放方向;二可以保证生源的细水长流,实现高职教育外延上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专业建设形成梯队,重点带一般,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四是强调专业关联度,有助于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办学成本与风险,实现高职教育内涵上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资源的合力作用,推动专业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

三、启动全过程的会计职业化教育工程,全面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如何培养会计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精髓就是高职教育的职业化人才培养,这也是制约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难点,就必须启动会计职业化教育的系统创新工程。

(一)以会计职业岗位的用人标准为依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专业教育的特色是具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作为技术应用性较强、就业面较宽的会计专业要有生命力,就必须用职业化的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就业岗位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人员,会计信息加工处理人员,也可以是商业企业的收银员,银行窗口工作人员。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职业用人标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广泛吸纳主要行业的就业岗位专业人士及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根据不同的专业就业岗位的用人标准,科学、准确地定位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职业化特色、行业特色以及地域经济的特色,从而为开展全过程的职业化教育,全面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指明方向。

(二)根据专业岗位的职业需求,制订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贯彻、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同样的会计专业岗位,甚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职业需求。高职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向,要求我们必须以专业岗位的职业需求为模板,去设计、制订并不断修改、完善专业教学计划。立足于把学生作为一个即将上岗的员工,根据企业专业岗位用人的标准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以及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专业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去设计具有人才资源培训特点的专业教学计划。这个教学计划必须是由企业的专业岗位专家,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国家的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往届毕业生和学院的专业教师等共同参与制订,并在执行中得到各方的监督。内容应包括职业化精神的培育、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化会计人形象的树立、职业化会计人心态的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会计职业化习惯的养成、会计职业标准与规范的执行、会计团队职业化建设等模块。

一个由职业化群体共同打造的与企业用人岗位完全对接的专业教学计划,为全面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勾勒了框架。

(三)以职业环境为依托,以职业化教育要素为重点,完成职业化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过程是由解决几大支撑要素来完成的,具体归结为职业化教育的主要场所、指导教师队伍的构成及职业化程度、职业化教育的(教程)内容(及来源)、职业化考核标准、考核人员及考核方式的确定等。即:学生上课在哪上?由谁上?上什么?由谁考?考什么?如何考?笔者认为:完成职业化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上述疑问的过程。

1.建立多维空间的校内模拟仿真会计综合实验室,解决课在哪上问题。会计岗位工作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日常的业务工作,来处理企业与政府部门(如财政、税务部门、国家审计机关)、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投资人、债权人(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关联单位(如供应商和客户)等方方面面的经济关系。而现在各高职院校的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解决会计岗位自身的职业能力训练问题,大多没有实现会计职业岗位之间的轮岗(或小组合作)实训。这种实训完全脱离职业环境。笔者认为,可将原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以及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作为基础实验室,继续发挥岗位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功能。同时,建立以ERP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沙盘为基础(即:突出会计岗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同时纳入企业内部供、产、销、财务、信息中心等各部门,企业外与本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单位及部门的一个具有多维空间的大型校内模拟仿真实验室。学生不仅要在企业内的会计机构内部以及与会计相关的各部门轮岗实训,还要在企业外的相关单位或部门参与实训,从而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职业化。

2.逐步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课由谁上的问题。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岗位应用能力是所有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双师型不等于双师证。由于我国目前在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上采取以考为主的方式,考取证的大多是考试型专业人才,而并非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在明确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前提下,广泛吸收企业会计岗位专业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使企业能定期接纳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并接受来自校方提供的专业技术咨询及专业人员培训服务,实现合作双赢。通过鼓励专职教师脱产竞聘企业专业职务,或定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师资队伍的职业化素质,进而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实现师资队伍的职业化。

3.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职业鉴定标准,广泛收集和利用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资料,编写会计岗位的系列教程,解决课上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按照职业化教育的要求,会计岗位系列教程编写的总体框架要服务于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鉴定标准;形式或体例必须按实践教程(有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编写;资料来源应尽可能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可稍加变通)或业务流程;编写人员队伍必须由企业专家为主体、由校内外的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集中实习、实训教程应单独编写,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并有完备的课程计划、实施方案、考核评价标准与方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职业化。

4.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参加全国会计专业岗位职业鉴定考试的课程,在考核内容、标准及方式上要与国家编考相一致;与计算机操作有关的课程可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来完成;考核小组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考核;在具体内容上突出彰显会计岗位特色,在组织形式上以体现岗位分工特点,倡导团队合作为方向。

高职教育的会计专业教学,是有明确就业指向和岗前培训功能的专业教育。作为从事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职业化教育的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从而使受教育者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担负起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开放、民主的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昕主持完成的吉林省重点教改立项课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2] 李昕主持完成的吉林省重点教改立项课题《高职教育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3] 李宏飞编著的企业员工培训教程《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

猜你喜欢
职业岗位职业化模式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讨
基于职业分析的系统化构建高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浅析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商务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职业岗位的数控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