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云
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无疑会促进区域工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贪大求全、好高骛远,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虽然政府做出了努力,提高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抑制工业用地低成本扩张,可惜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千百年来我们祖祖辈辈,一代接一代依附于这片热土,孕育着人类的繁衍及生命的延续。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建设用地如潮水般的快推猛进,使原有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显得匮乏。如何解决土地供需矛盾,是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近年来探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当我们走进顺义区牛栏山工业基地,我们了解到:这个面积仅一平方公里的镇级工业基地,近5年来土地未增加一分,企业从13家增加到31家,税收以年均200%的速度递增,做到了增资不增地、增项目不增地。2004年,属地财税收入仅5000余万元,去年仅1至3月份就达到2.9亿元,全年税收预计突破5亿元。
这样惊人的增长速度是如何取得的?近日,记者来到牛栏山工业基地。
540亩闲置土地 转换成高效企业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前年11月28日,城建集团北方公司总部从市区搬进了牛栏山工业基地。从9月份签订入驻协议,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200多名技术人员就已经开始在新办公楼工作。
“这幢4层的办公楼不是新建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而是利用2005年就已经关停的牛栏山水泥厂旧办公楼重新装修的。”利用闲置资产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建设成本,也赢得了发展时间。当年,北方公司就上缴属地税收500余万元。
与这座办公楼一路之隔的是正在建设中的8栋标准厂房,占地100亩的新厂房也是利用占地数年而一直未投产的某食品厂闲置土地。这家食品厂的办公楼被改造成研发楼,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德国公司已签约进入。
牛栏山工业基地2001年规划建设时,园区内有数家纸箱厂、果脯厂等规模小、效益低的乡镇企业。此后陆续引入了牵手饮料等优质企业,但仍有部分企业是占地大、产出低的低端加工型企业。2004年,入区企业13家,,园区土地已基本饱和,当年财税收入仅5000余万元。
2005年,牛栏山镇政府在对工业基地进行整理和规划时发现,540亩土地虽已出让给企业,但处于长期闲置状态。这些闲置土地一部分是应开工建设而未开工的企业用地,另一部分是由于企业运转不良而空置。
要让每一寸土地创造最大价值,镇政府坚持“节约型”用地发展模式。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通过转让、合作等方式,重新引入高产出的新企业,做到增资不增地、增项目不增地。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镇政府利用一家制衣公司40亩闲置土地引入特种玻璃设备企业;占地达150亩地的“烂尾楼”工程成为百强家具新厂房;某食品厂占而未用的230亩土地成为培育新兴企业的“华尚企业园”……
2007年,工业基地盘活闲置资产9处,新引进项目23个,注册资金总额7584万元,协议投资总额达到12.7亿元。
牛栏山工业基地建成时,最早入区的13家企业仅有2家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其余都是加工型企业。2006年开始,镇政府招商引资开始倾向于“品牌企业”,在不新增土地的情况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将优先引入工业基地。
“江河幕墙”是工业基地里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02年刚入驻时,仅有一栋生产车间,2005年,公司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迁入牛栏山镇。2006年,在镇政府的支持鼓励下,20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研发机构挂牌成为北京市技术研发中心。自主研发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2007年,这家民营公司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0多家分支机构,技术人员也从200名迅速扩张到2000名。目前,工业基地的31家企业,有25家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两家企业成为市级科技研发机构。
同时,对占地大、产出低、高消耗的企业引入“退出机制”,一部分按协议收回土地,转让给高效节能型企业经营,另一部分由镇政府牵线搭桥,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生产型向科技型的转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一家经营不景气的人工关节生产企业与同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合作,获得了3000万元的技术改造资金。
在工业基地今年的规划里,一家已退出经营的食品厂闲置办公楼,将被改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研发楼,满足小企业科研办公的需求。
让土地还原其应有的价值
我们从牛栏山工业园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其更大的价值的个案中,我们看到,只要政府发力,各部门积极协调,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宝地。但我们也应该从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中,看到工业园区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理想,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区域格局和产业布局。长期以来工业园区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自由的无序发展状态,受地方和部门利益割据的影响,以数量扩张的粗放式发展为主。
土地利用率偏低。从宏观上看,大多为了县城区域的经济发展。一些绝大部分都采取了拼资源的发展方式,部分基层领导热中于新城区、开发区的建设或搞大片房地产开发。在部分刚起步的工业园区,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普遍存在。少数领导为了追求经济上的效益,而忽视了广大群众的切身的利益。有些企业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及时开工建设,造成建设用地大量闲置。
土地粗放利用、规划随提,调整依然存在。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为了能引进大的项目,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外商的用地需要,“不惜血本”以廉价土地招商;一些地方开发商也“狮子大张口”地要地,看中哪块地就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哪块土地,造成了土地的粗放利用和“广种薄收”,而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要求土地部门为项目随时调整规划,从而也破坏了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
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和产业层次不高。目前工业园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传统加工业比重较高,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少,存在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呈中低水平,产业布局不够集中等问题,多数企业都使用的是单层厂房,容积率不高,没有很好的利用土地空间。如果都能向牛栏山镇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高的效益,而不因为本区域的局部利益,让非常珍贵的土地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人们常说地球是人类的家园,那么土地就是人类赖以立足的地方,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在土地上耕作、建设、生活,人类在土地上生活着,繁衍着,生生不息,土地是人类的命根子。
而如今,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变得越来越少,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耗着土地资源,如此发展下去,人类将面临这样的处境:我们已无地可耕。有的地方,政府为显示政绩,为了短期效益,一味强调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把土地用廉价卖给一些外商,这些投资者就把土地用围墙围了起来,在里面建厂房;有的投资规模小,形成了小厂房大围墙的格局;有的买了地就圈起来,里面杂草丛生,既不建设农民又无法耕种,实在令人痛心,有的开发商及早就把大量的土地买下来,等土地升值,再开发赚大钱,城里已经没有土地卖了,乡镇也这样,如此下去,子孙后代靠什么发展,人类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好好的想一想,为我们自己,为自己的后代想一想,土地资源都被你们用光了,后人怎么办?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生存的依托,我们要珍爱土地,我们用完了就不可能再有。我们也要为我们的后代想想,现在无节制浪费资源、享受资源的是我们,将来受苦受难、无法生存的可就是他们呀!因此严格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为子孙后代留块口粮田,是我们目前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县城区的改造建设用地及工业园区用地应由开放型转入节约集约型用地转变意识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