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志浩 齐兆群 杜若飞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积极进行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快高校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该篇论文就新形式下如何开展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展开论述,基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的一项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网上招生平台”展开实践,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开展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 办公自动化 网站建设 .NET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7-0032-03
研究生招生,近年来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受重视程度不亚于本科招生。总的来说,它有着政策性强、工作量集中、敏感度高等特点。所谓政策性强,是指研究生招生需要在国家、学校及学院的招生政策下,公平、公正地开展招生录取工作,工作中要时刻注意科学规范,避免任何不合理、不规范的事情发生。工作量集中,是指考生多,而每年的招生工作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使得学院在一段时间的工作非常集中。同时,研究生招生还有着“敏感”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研究生招生受国家及社会的关注程度正日益提高,这从社会监督的角度更加促使了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鉴于以上原因,建立一个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研究生网上招生管理平台在教学管理与改革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是一个集招生工作自动化和网络信息化为一体的先进的电脑网络系统,不仅可为教务工作有关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数据管理和事务管理,同时采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处理和控制技术,能够规范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并且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一、我院研究生招生的现状
鉴于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通信领域里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因此与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专业颇受考生的青睐,每年报考的学生众多。同时,受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具体环节的限制,在该平台使用之前,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有着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等特点。
1.工作量大
经统计,从2005年至今,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每年均在2000人以上,在这其中,通过国家初试分数线的考生在700名以上,每位考生的报考信息(考生编号、身份证号、分数等)高达40项,海量的数据必然导致了工作量的骤增。从名额分配、分数整理统计到录取招生,每一个步骤所涉及的数据都数以百计,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准确性。
学院有8个硕士招生专业,下属76个研究方向。这76个研究方向的面试、录取都是独立进行的,由此而产生的关于招生信息、数据的分配、协调、统计也使招生工作变得更加繁杂。
该平台使用之前,我院的招生工作仍然处于全手工状态,由专人进行负责,并通过Email来通知、传递相关信息。鉴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考生的情况只能以表格的方式传给各个导师组,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招生管理者的难度,同时也不便于导师了解考生信息。在招生过程中,招生负责人则要时刻提醒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内容,生怕遗漏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又面对近千名考生的咨询,工作难度很大。
2.时间紧迫,工作集中
从每年的3月下旬开始,学院便开始接待考生的咨询,各招生环节也随即开始:学习学校招生政策、整理考生信息库、研究制定学院复试录取政策、组织安排笔试面试、监控招生相关环节、安排调剂、整理上报拟录取名单等。这些工作均要在4月中旬前,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由此可见招生工作量的集中程度。
二、招生管理平台的组织与构思
鉴于我院以往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建设一个能够辅助师生进行招生录取工作的平台提上了日程。
1.平台的功能定位
经过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认真调研与相关方案的多次论证,笔者与院招生负责人一同明确了“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的功能定位,即切实解决研究生招生“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的问题,并努力实现研究生招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建设。
依靠计算机处理繁琐的考生数据,并生成多种形式的考生报表来辅助导师招生,进而减少了招生录取的工作量;平台也应能自动甄别每个导师所处的招生状态,并随时提醒导师下一个招生程序的进行;利用计算机来实现自动统计、识别非法数据等功能,从而解决“时间紧迫”的问题。
其次,招生录取工作应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考生及导师提供更人性化的咨询与服务;为导师提供一个简便、可视的平台,进而使导师随时感受到平台所带来的方便,以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
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趋势,且有广阔的建设空间。为此,建设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时,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可继承性,以方便今后工作的开展,适应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2.实现招生管理平台的技术手段
为实现平台的既定功能,并使之准确定位(方便简单、功能强大、扩展性强、可继承等),本平台决定使用.NET技术。
.NET是微软公司提出的一种分布式运算的框架,以XML为基础,以Web服务为核心,辅以其他各种技术实现。.NET框架提取出微软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精华,将它们与松散耦合计算的精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成了强大、高效的Web组件系统——基于这一平台可以快捷、高效地进行网站的搭建。
鉴于Microsoft .Net技术的多种优点,以及我院现有的服务器配置,我们决定依靠此技术来实现硕士研究生网上招生管理平台。
三、基于.NET技术的研究生网上招生管理平台
1.软硬件配置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开发环境:Visual 2003.net
编程语言:C#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CPU:800MHz以上
内存:最低512M
硬盘:500M
2.平台功能介绍
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相关人员有导师以及学院的招生负责人,因此根据招生管理平台使用人员的不同,笔者将平台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和前台招生模块,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后台管理模块:主要为各招生导师组提供账号、密码和访问权限,并通过实时查看网站信息来了解招生进程,随时协调导师组进行招生工作。
(2)前台招生模块:每个招生导师组具有唯一账号,并在该特定账号中进行本方向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可以随时与后台及其他导师组进行交流,以便顺利完成工作。
导师组招生页面(图1):左侧是该导师组可以进行的招生工序,右侧是相应的实现页面,上方是该导师组的实时招收信息。
图1导师组招生界
学生信息页面(图2):通过该网页可以查看报考学生的报考情况及照片等信息;并可以下载打印考生的PDF报考信息表。
图2学生信息界面
为了简化招生工作量,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招生管理平台还兼有一些数据自动处理的功能:自动判别非法数据、自动整理考生录取总成绩、自动排名、自动判断导师的招生人数与权限等等。
同时为了将计算机处理好的数据供招生管理者及导师下载,招生管理平台还集成了Excel报表下载、报考信息PDF表的下载打印,以及发送Email等多个功能。
四、招生管理平台的亮点与特色之处
1.实现了招生录取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提高招生的效率
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实现了整个招生录取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平台设有与国家考生报名信息库对接的功能,可以直接将考生库通过网页以多种形式呈现于招生管理员以及导师面前。随着招生工作的开始,计算机可以自动地进入招生录取程序,有效地辅助招生工作的开展。平台具有自动判别非法数据、自动整理考生录取总成绩、自动排名以及自动判断导师的招生人数与权限等功能,同时还具备打印保存相关档案的功能,实现了对于考生信息的数字化存档,便于今后整理与查找。
招生录取工作的办公自动化,一方面减轻了招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解决了“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的问题,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把握整个招生过程的大局;另一方面事先为导师准备好的报表、学生成绩的动态排名也极大地简化了导师的招生录取工作。一举两得地提高了院行政与教学单位的工作效率。
2.保证了招生录取工作信息的规范与安全
以往由于大量的数据需要人工操作,给招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实现招生录取工作的办公自动化以后由计算机提供错误检验与提示,极大地降低了信息错误率,使考生信息的整理与统计更加规范和完整。
平台的另一个好处是安全性:登录平台时,使用特殊的MD5加密算法,杜绝了通过局域网等方式截取的密码;在服务器端则编写了一个程序用以实时查看用户的登录状态,并定时删除Cookies,这就避免了用户错误操作以及非法链接对平台数据的破坏。
3.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研究生招生有着“敏感”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研究生招生受国家及社会的关注程度正日益提高,这从社会监督的角度更加促使了我们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平、规范”。本网站由于计算机程序的严格性,可以有力地支持整个招生过程的公平和规范化,无论是常规录取还是调剂考生,本网站都严格检查考生的录取资格,避免了不规范操作的可能性。
4.具有良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是对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自动化的一次探索,也是我校研究生招生历史上依靠计算机网络招生的首次尝试。该平台自使用以来得到了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赞扬与广泛认可,它对于我校招生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与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办公自动化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总结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办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它不但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也使得各高校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变成可能,为新形式下高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同时也为高校的管理者就如何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建设美好校园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杨淑华,沈岩.关于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1).
[2]陆国平,张晓涛,江莹.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的思考与设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2).
[3]李桂芬,蒋元星.基于.NET技术的工程热力学教学网站设计[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