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政
办公室某教师辅导学生时,某学生问:“老师,这个写的什么意思,我这道题是对还是错呀?”原来是他读不懂老师的批注。作业批改作为实现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关键环节,“批”应指教师批注,“改”应是学生主动改错,这应是作业批改之原意。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重视自身的“批”,也重视学生的“改”,往往忽视了介于“批”与“改”之间的桥梁纽带——让学生读懂作业批注。因而,同样的错误,教师反复的“批”,学生反复的“改”,却不知错在何处,作业信息反馈出现了阻断梗塞现象。
让学生读懂作业批注是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教师批改质效的关键环节,如何让学生读懂作业批注,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 批改符号要统一规范
作业批改符号,是实现师生信息反馈的一种特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输工具,它需要规范统一,以利于信息在一定范围内(本班)实现师生之间准确便捷的沟通。不仅教师知道某个批改符号要用来告诉学生些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个符号的意义。因此,批改符号应根据简明、生动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规范统一。以下是我教学中的常用符号,与大家交流。
1.错误处可用圆圈“○”标记,再打上“?”,让学生反思改正。
2.漏写处可用添加号“∧”标记,再打上“( )”,让学生主动添加。
3.不全对处可用三角形“△”标记,再打上“√”,让学生重新订正。
4.精彩处可用着重号“……”标记,再打上“”,让学生继续努力。
二、 批注用语要有针对性、鼓励性
除了简明、生动的批改符号外,作业批改还应有提示性语言,这里姑且称之为“作业批注用语”。批注用语应遵循针对性、鼓励性原则,以便让学生能高高兴兴地去读,明明白白地读懂。
1.针对性原则
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对于因马虎而造成的错题,可在旁边批注:“一不小心,马和虎一起来了”;对于因贪玩而匆忙完成的作业,可在此次作业后写上:“下次作业可要用时间来保证好好完成呀”;对于因明显知识性障碍造成的错题,可简要提示:“下课后来找老师,老师有悄悄话跟你说呢。”课后,务必加强对该生的个别辅导。总之,对于学生的作业错误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具体问题写出明确、简短的批语,让学生知道“我该怎么做”。
2.鼓励性原则
正如我相信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老师,也没有不想好好写作业的学生。从这个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对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批注用语,教师要力戒否定性和消极性用语,力求批语具有鼓励性。对于学生的作业错误,教师要多从自身的课堂教学找原因,少从学生身上找借口。因此,教师作业批语应多用儿童化语言,用学生能接受的用语劝勉学生继续努力,勉励学生改正错误。限于篇幅,此处不一一列举。
作业批改的根本目的,一方面在于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教后反馈信息,以矫正调整教学,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让学生从教师批改中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以提高作业质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促进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教师的鼓励性作业批语,能更好地促进作业批改实现这一根本目标。
除了以上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经常督促学生读作业批注,通过督促教育让学生养成习惯,作业批改一定会事半而功倍。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