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教 正德育人

2009-05-07 05:48游三祥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3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教育

游三祥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实施者,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具体承担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人民教师的形象,关系到教育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需“修身治教,正德育人”。

修身治教——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治教于人,正德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才能孕育于人。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教育于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本文就新时期师德建设作一浅论。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特别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而且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下面就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党和国家把无限的厚望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这是对教师最大的关心和信任,那么,作为人民教师,如何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呢?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道德素养和敬业奉献精神。这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好书育好人的根本。

当前,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只面向少数的尖子生,忽视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教好少数尖子学生,而且要教好全体学生;不但要教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不但要对学生当前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而良好的师德是激励教师学政治、钻业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是更好地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良好的师德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特别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更大,影响更长远。他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所以,教师的为人师表显得更为重要。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是一面旗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教师的高尚品质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培育着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努力完善自己,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最后,加强师德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在这两方面,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其他行业的人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一方面,社会把教师看作是文明的象征。教师通过自身的道德塑造,在社会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传播种子”,即培养大批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总之,良好的师德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师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纲。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二、新时期搞好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好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不可避讳,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的原则和规范,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将会给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据有关权威者调查发现,当前在部分教师身上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师德问题:

(一)难抵诱惑——缺乏事业心。

前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经商下海热,一些意志薄弱又有门路的教师纷纷效法,“跳槽”下海了,这是教师队伍的显性流失。但是更让人担忧的是“隐性流失”。据调查了解到,有些教师,捧的是教师的铁饭碗,打的是个人的小算盘;八小时内养精蓄锐,八小时外满头大汗。例如,有这样一位教师,上课心不在焉,把主要精力用于为老婆采购材料、推销产品、拉接客户、社会影响极坏;又有这样一位外语高级教师,一星期四个晚上在外兼课,搞得精疲力尽,而对所任学科却不备课,不批作业,不辅导,甚至连考试卷也不批改,只把标准答案往墙上一贴,还美其名曰,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学生和家长意见很大。

(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心。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文件,教育教学理论,有意识地获取教改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有的教师,自从跨进了教师队伍以后就好比进了保险箱,不思学习,不求进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例如,有的教师除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从来不关注教育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几年来,没有买过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籍,也不看有关少年儿童的电视片,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站在三尺讲台上,凭“教参”念经,缺乏进取心,缺乏成就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三)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缺乏爱心。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服务对象,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等生,歧视后进生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有的教师认为后进生影响了班级的名次,丢了教师的面子,不是从正面加以教育和耐心辅导,而是对他们放任自流,冷漠忽视,有的甚至采用讽刺挖苦,心理施暴和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诚然,后进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转变后进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但这些学生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更需要阳光和雨露。那种“太阳穴一戳或后脑勺一拍——呆爹呆娘生,还读什么书”,以及罚晒太阳,站墙角等行为,都是与师德相悖的。

(四)不抵金钱考验——利欲熏心。

有的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以教谋私,以校谋私。例如,有的教师拜倒在“孔方兄”脚下,利用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挖空心思赚学生的钱;有的甚至故意把课内的教学任务,留到课外,来吸引学生参加家教;更有甚者,任意泄露考试的内容,以博取家长、学生的欢心。

(五)师表意识淡薄——形象扭曲。

叶圣陶先生1983年给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代表大会的题词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但是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爱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脏污;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还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在三尺讲台上任意发泄不满情绪等等。

三、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矢志不渝。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一个不忠于教育事业的老师,是不会安心教育工作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抓师德建设,首先要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志向,特别对青年教师来讲显得更为重要。

(二)热爱每个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更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学生也一定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教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喜欢听话的、聪明的、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但要热爱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或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却不是很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三)教好功课,一丝不苟。

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能认真上好必修课,而且要积极上好选修课,这是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需要。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不但要做到“五认真”,而且要根据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渊博的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并积极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圆满完成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它是约束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影响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教师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甚至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对中小学生影响更大。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做到用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

(五)团结协作,共育新人。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辩证统一;从教师的劳动方式来讲,是个体式的心智劳动。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靠教师集体的共同劳动才能完成。同时,教师的个体劳动也需要在教师集体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新时期的教师既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有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的精神。

(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师德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面对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那种墨守陈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已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难以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素养的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从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对教师要求的高度狠抓落实。

第一,外争权利,内抓义务,做到双管齐下。所谓“外争权利”,是指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宣传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落实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是教师的主管部门,必须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师讲话。不努力追求和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育行政领导。当前,首先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使全社会进一步重视、支持、关心教育工作。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样,既有利于吸引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从根本上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素质。同时,使在职的广大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能甩开膀子安心搞教育。所谓“内抓义务”是指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抓好《教师法》提出的教师应承担的六条义务的落实检查工作。从战略的高度,抓好教师的职业形象,做到从严治教,依法治教。当前,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履行师德的自觉性。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师德教育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氛围。三是大力表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人好事,树教师形象,开时代新风。四是在评选先进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坛新秀、教坛中坚中要把师德放在重要地位。考察提拔干部、教师职务晋升也要把德行放在首位,防止重业务,轻政治;重能力,轻品德的倾向。五是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以规范教师的行为。对不履行教师义务,违背师德原则的教师要给以严肃教育,触犯教师法规,要绳之以法。总之,在教育系统内部,一定要形成讲奉献、比贡献的良好风气。

第二,切实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特别要抓好校长队伍的建设。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决策者。校长的素质,特别是校长的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许多事实证明,一个好的校长能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能办出一所好的学校。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在抓师德建设的同时,要重点培养选拔好校长,抓好校长队伍的建设。

(二)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严格规章制度,优化学校风气,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放在首位。加强师德教育,也必须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入手。因为一个教师只有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才会产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担负起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教书育人的重任。严格规章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师德建设中,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德认识,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保证。学校应根据国家要求和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行为准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一目了然。同时,在评优晋职时,要优先考虑勤奋踏实又有水平的“老黄牛”,不让老实人吃亏。优化学校校风,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首先,学校领导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其次,要营造树正气、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对热爱学生,认真执教,勤奋踏实,改革创新的先进教师和事迹要大力表扬;对擅离职守、讲条件搞攀比的人与事要敢于批评,并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经常开展“学生在我心中”,“青春在讲台上闪光”以及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每一个教师都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所谓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境界。教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加强师德修养,首先要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着手,这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定位器”。当一名中小学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举,其一生是平凡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教育事业是关系人类千秋的大业,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是在教师的辛勤教育下才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所以,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上。要牢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讲政治”的指示,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放在第一位,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问题。其次,进一步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认识是情感的基础,信念是履行师德要求的内在动力。教育要深刻了解国家对师德要求的内容及其提出这些要求的客观依据,充分认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克服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并根据师德的评判标准,主动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到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即做到慎独。加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认真学习,是师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知识激增的今天,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拓者,如果自己不学无术,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在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有一颗教好学生的心,但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做出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事,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缺乏学习。教师不但要学政治,明方向;学业务,增本领;而且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事迹,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只有象蜜蜂采集百花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在育人的百花园中酿出红专双全的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油溪小学)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