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2009-04-29 07:17张智洪
管理观察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就业对策大学生

张智洪 李 双

摘要:本论文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就业观念,同时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协调与沟通等相关对策,期望能够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对策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毫无疑问,大学生就业已大不比从前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大学生应该针对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原因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最终找到满意的工作,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高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就其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

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化,是造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之一。许多的大学生对就业往往抱有较高的期望,缺少对自己正确的定位,忽视了社会的客观需要。一些毕业生对非沿海城市或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岗位、民营私营企业等基本不予考虑,一些毕业生感到“ 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些都充分地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 、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没有正确认识社会需求和自身情况,缺少正确的就业定位。

2、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

毕业生的素质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综合。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看毕业生的能力和人品。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不强,对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掌握得不够,在工作中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结果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3、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

学校对企业、社会需求的人才缺乏足够的了解,沿着原有体制进行学生的培养;高校部分专业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短线专业的供需比可达1:20, 而有些长线专业的需求则几乎为零。

4、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没做好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匮乏。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多是由大学教师进行,由于部分教师不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使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与实际需求脱节,甚至 “纸上谈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更多的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

二、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基于以上原因,要解决就业难的现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

在择业过程中,许多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

2、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大学生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培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例如,很多学生仅仅体现了合作能力,而企业对个人的领导能力非常看重,特别是这种在协作当中自然体现出来的领导能力;大学生还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练意志,掌握必要的科技与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高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模式,合理的设置和改造专业,调整,修正人才规格,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高校也要参与市场的竞争,努力开展以用人单位为中心的营销活动,想方设法推销毕业生。

4、高校应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应当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分阶段分层次地作好就业指导教育。应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应具有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社会实践的经验,他们更加了解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保证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更加切合实际;学校应将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大学一年级开始学生职业性格测试,初步确定学生的职业倾向;大学二年级侧重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在自己明确的职业定位指导下,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大学三年级侧重有助于就业的社会实践,学习就业择业的技巧;大学四年级则侧重于对准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讲教育,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完成人的完全社会化过程。

5、政府应发挥调控的作用

政府应当承担起规范人才市场、促进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的责任,从而保证相对有限的人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避免人才使用配置错位,人才资源闲置浪费。

大学生就业,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科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去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帮助他们顺利迈出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高一凡,李军.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5:330-331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就业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