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就在我们身边

2009-04-29 04:37王宏智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千里马伯乐文章

王宏智

俗话说“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往往忽视对自己习作的修改。有的学生写完作文仅仅是读一遍交差了事;有的甚至读都不读,文章一写完直接交给老师,就完事大吉。把评改作文看成是老师理所应当的事情。而老师们也往往是尽职尽责,整天埋头于圈圈改改、眉批总批、谈优点、提建议,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当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时,他们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看等级和评语,便“一放了之”。其结果是:教师负担虽重,而学生收获却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长期为此所困。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学生作文评改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次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按照这一思路,近年来,我也进行了一些摸索。比如说:当面批改。这种方法针对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改进。可是,由于受时间和班容量的限制,无法面对全体学生推广实施。我也曾尝试过“小组互评”。这种方法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扩大学生的受教育面,有利于学生间取长补短,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然而操作中,受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因素的局限,课堂上,学生们有时候死气沉沉,一言不发;有时候又七嘴八舌,不知所云。一堂课下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许多次的尝试,可结果却总难令人满意。我为此感到困惑不解。终于有一天,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一些感觉帮助我解开了这个困惑。我把它概括为四个环节。

一、我是快乐的小蜜蜂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枯燥、有限了。”这是鲁迅先生在《致颜黎民》的信中,写给文学青年的寄语。是的,蜜蜂在博采众长、收获甜蜜的同时,也通过辛勤的劳动为花朵授了粉,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次作文讲评课,讲评的内容是有关环保方面的《建议书》。我安排了“小组互评”的学习方式。可任务刚一布置下去,教室就“开锅了”。读文章声、议论声、说笑声,不绝于耳。于是,我临时决定,调整评改方法。让“四人小组”的成员间相互交换作文进行独立评改。这样,就使学生们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潜入文章。教师择机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着手,对文章进行全新审视,精心揣摩。这样,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评改一次其他三个人的文章。画出优美语句;找出不足和缺点;批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与此同时,每个同学又能从其他三个人的文章中汲取营养、学习写法、拓展思路。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通过取长补短,一轮下来,每篇作文都经过了三个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评改,自然增色不少。而每个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自身也是受益匪浅。我把这一轮的评改叫做——我是快乐的小蜜蜂。

二、 “千里马”就在我们身边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对人才的埋没,更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于是我给学生讲起了“伯乐相马”的故事。通过故事,激起了学生爱才、惜才的共鸣。接着,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现在‘千里马就在我们身边,慧眼的伯乐们,请你们把刚才自己所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好吗?千万不要让一个天才的作家因你的疏忽而失去展露才华的机会。”“情到浓时言自发”。这时,过去那种评议时畏首畏尾、冷冷清清的被动局面终于被打开了。有许多孩子纷纷举起手来,推荐自己心中的佳作。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不再是简单地说出某位同学的作品即罢,竟然主动地介绍起了自己所推荐文章的“闪光”之处——我要推荐的是李睿同学的作文,因为她在《建议书》中运用了很多比喻,使人读后感觉形象生动;我要推荐的是刘宇峰同学的文章,他的文章视角很独特,和生活联系很紧密;我要推荐的是刘善雯同学的作文,她在《建议书》中运用大量的数字说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渐渐地,就连那些平时胆小怯懦、不擅言谈的学生也举手当起了“小伯乐”。由于“伯乐”们的推荐有方,使得全体同学的听读欲望被调动了起来。于是,一匹匹“千里马”大大方方地登上讲台,读起了自己的作文。台上读的人,声情并茂;台下听的人,目不转睛。当听到精彩之处,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教室里的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在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作文评价的过程之中。全班同学针对范文谈收获、说感受、提建议。通过这一轮的评改,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自主性、自觉性和有效性,使一匹匹“千里马”出现在我们身边。

三、让我说声:“谢谢你!”

毋庸置疑,在作文评改中,“佳作”、“范文”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但对于学生的习作而言,更多的是一些尚待完善的作品。这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样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当他们重新拿到自己的文章时,看着上面的批改,一定是感慨颇多。他们或茅塞顿开,欣喜不已;或反复推敲,回味悠长。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评改环节——让我说声:“谢谢你!”我对学生们说:“在前面的评改中,一定有一处的修改是最令你满意的。那么就请你向那位给予你帮助的同学说声:‘谢谢你!”这样,学生们既是出于礼貌,又是发自内心,很自然地就流露出了自己的谢意,进入了表达状态。“我要感谢艾澍芳,她帮我把‘侵袭这个词改成了‘肆虐,更加突出沙尘暴的危害之大。”“我要感谢冯璐宇,她帮我修改的节水建议贴近生活,很实用。”……听着那一声声由衷的感谢,看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尊重,那些被感谢者心中的喜悦自然是溢于言表。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积极参与作文评改的动力,进而得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水平。

这种形式,不但有利于受评学生真正领悟评改者的评改意图,将“改”与“悟”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而且有助于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孩子们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达到了“他评”与“自评”,“作文”与“做人”同步进展的新境界。

四、众人拾柴火焰高

当评改进展至此,学生表达的闸门已经完全打开。这时再安排一些时间让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展开充分的口头交流,就“水到渠成”了。我把这种方式叫做: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答疑解惑,使得各自对于评改建议的理解更加充分、深入。这时教师可以站在自己的高度,针对学生们在评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缺点发表个人看法,也可以就一些个性问题展开师生间的交流。这样,经过评改后的作文就会集众家所长、文从字顺、立意高远。

自从找到这个办法之后,我多次采用,屡试不爽。感觉这种评改方法最大的好处是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实际的讨论和评改中,学生体验更深刻,感悟更透彻。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出现,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互议,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间的个体互补优势。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大胆探索,细心体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启迪了学生思辨的灵感,激活了学生积累语言和积淀语感的灵性。这种自主合作的评价方式,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互动学习中提高了作文素养。 ■

猜你喜欢
千里马伯乐文章
伯乐一顾
挑剔的千里马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车伯乐
其实你不是千里马
爱跳的“千里马”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
“马相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