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生产力发展的跳跃性进步及其政策促进

2009-04-29 08:53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力

李 瑛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经济理论论述了生产力跳跃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我国后发地区的具体情况并得出现阶段促进生产力跳跃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后发地区生产力跳跃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后发地区 生产力 跳跃发展政策促进

生产力跳跃发展现象的理论阐释

生产力的商品属性能合理地解释生产力的跳跃性发展。生产力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体现着人与物的关系,本身只有自然属性而没有社会属性。生产力的价值就是生产生产力各要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综合体现,而生产力的使用价值也和其他商品一样,在消费中得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生产力使用价值的消费就是经济增长。因而,只要合理地利用好生产力这种特殊商品,生产力的跳跃发展就有了可能。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生产力各要素结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它的价值,另一方面,合理有效地运用生产力的使用价值来加快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达到生产力的超常规发展。

生产力经济学观能合理解释生产力的跳跃发展。早在1975年,民主德国的经济史学家于尔根•库钦斯基就提出了生产力经济学观。黑龙江大学教授熊映梧提出的“四代生产说”以及薛永应所提出的生产力成长周期论就推动了生产力经济学的发展。他们的共同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出现有更多的关联。一种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工具的出现会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质的飞跃。由生产力经济学观可知,只要有新的生产工具出现或有着技术创新,社会生产力就会呈现出超常规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样,生产力完全可以独立于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而且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生产力有相同的可能。

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有效阐述生产力跳跃性发展的关键。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差别的基础上,要素总是流向成本更低、效益更好的地区,并且要素间的流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时滞”,世界各地区可以通过市场配置的力量调剂资源,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因而,生产力作为一种商品,其所包含的各种要素也是无国界的流向能发挥其价值的地方,从而国际经济的流动就使生产力各要素发挥集体的合力。这样,在经济后发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要素的流动来达到资源的共享,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行政配置的力量引进资金、资源和技术,在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条件下,落后地区的生产力将会得到超常规的发展。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能解释后发地区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对经济增长进行统计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渐进式制度变迁,其在区域空间上表现为制度变迁的省区渐进和梯度推进形态。这种渐进式制度变迁所决定的制度创新的省区渐进和梯度推进方式决定了我国制度创新进程的省区差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变迁的过程来看,这一制度变迁最先是从东部沿海省区开始的,从而使东部沿海省区向市场经济体制变迁的进程远远走在中西部省区的前列。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后发地区制度变迁的差异就导致了西部后发地区的经济增长大大滞后。然而,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西部后发地区可以增加市场自由化程度以及对产权体制进行改革以大大加快制度变迁的速度,那么西部的经济增长将会以一种超常的速度增长,从而达到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

我国后发地区生产力跳跃性发展的现实意义

根据前文对生产力跳跃发展理论的阐述可知,应用生产力要素学说和贸易学说就完全可以解释我国后发地区生产力跳跃发展的可行性。虽然我国后发地区的当地政策和本身基础设施状况不尽如意,但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以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后发地区的投资环境将会有质的飞跃。有些地方政府已经颁布了有关引进外来资金以及引进外来人才的相关政策,西部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通信设施的改观也可透视到经济腾飞的迹象。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后发地区具备生产力跳跃性发展的条件,而今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优化现有的经济环境。

毋庸置疑,我国后发地区生产力跳跃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以及我国东西差距日渐显著的情况下提出这个课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国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近几年西部地区尽管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依然大大滞后于东部地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部发达地区完全可以依靠本身的实力以及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际进行更广泛的交流,这就会促进东部经济发展,同时也拉开了东西方的差距,这样东西方经济的“梯度”将会加大,经济学的“马太”效应会产生连锁反应,财富将向少数地区集中。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下,如果国家还不营造一个优越的环境促使后发地区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那么由“马太”效应所产生的恶果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受得严重的影响。由此后发地区就有必要凭借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契机实施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动生产力的跳跃性发展。

后发地区生产力跳跃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鼓励创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各企业鼓励创新,加大研发力度。但对于后发地区而言,目前所使用的技术仍然是发达地区数十年前所使用的,即使增强研究力度也只会走发达地区所走过的老路,这对于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收效不大。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同等的技术和发达地区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同场竞技。目前后发地区的大部分企业重复投资严重,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流程雷同,从而造成效率低下。因而在此形式下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将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营造良好的经济氛围,使要素流向效率更高的地方。现今我国的后发地区的经济环境不尽如意,因而就非常迫切地需要改善这一经济氛围。首先就是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状况和信息灵敏程度是影响要素自由流动的最直接因素。其次,当地政府应着手消除各种地方性壁垒以及减少不必要的管制。虽然我国已经成功入世,国际间的关税壁垒已经打破,但是各个地区间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管制意识仍然很强烈,各地所设置的各种关卡和无形壁垒就直接阻碍了各地要素的自由流动。因而,有必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来消除地方壁垒以及各种管制,争取能够使各个地区间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双赢”局面。再次,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度、社会管理的合理秩序的“软环境”,这对于要素间的自由流动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选择主导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在选取主导产业的过程中,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契机,扶持和鼓励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例如,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改善旅游服务,这将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另外,云南省植物种类繁多,所以可以考虑发展生物工程技术。此外,后发地区也可凭借本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绿色工业”。因为加入WTO后,各种非关税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的障碍加强,而后发地区可以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加工生产绿色产品,这样的产品不仅能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还会大量打入国外市场,具有无穷的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1.周永华.生产力跳跃发展的理性思考.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4(2)

2.朱志安.边疆民族山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探索.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3(3)

3.洪名勇.制度变迁与省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生产力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框架协议在港签署
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对策探析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