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与产业政策作用机制分析

2009-04-29 08:53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作用机制产业政策

陈 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竞争力是诸多因素共同、动态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产业竞争力既受到经济体制、政府发展战略、经济环境、政府行为能力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到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相关产业及产业集群等中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企业能力的因素影响。只有立足上述层面,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才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产业政策 产业竞争力 作用机制

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含义,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定义进行了诠释,主要有:国际环境学说。波特(2002)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政策在产业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找出一个国家可以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那些因素;生产力学说。金碚(2003)指出,产业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产业竞争力就是一国的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综合素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说。裴长洪(1998)指出,产业竞争力是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在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综合能力说。该种观点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产业的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盛世豪,2003);效率能力说。张超(2002)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属于国家的同类产业之间效率、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以及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同类产业最终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层次性分析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由于产业竞争力关系到各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水平,直接影响一国的劳动生产率、产业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所以产业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实行产业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所关注的焦点。各国在国家宏观层面的各种表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产业竞争优势的发挥。

1.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国对其经济发展所作的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长期规划和行动纲领。是政府根据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国情、国际环境和前期战略的执行情况,为了达到某些目标,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的安排,在内容上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和战略步骤等。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政策具有决定性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某一时期产业政策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政策重点和政策方式。

2.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模式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必然影响到产业资源配置的状况和效率。经济体制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产业政策,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下,政府介入的程度、介入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模式,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实现方式。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中,信息的类别、信息来源、信息渠道、信息失真度等,都会有所不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发生的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和力量抗衡会有不同的方式和结果,对产业政策目标的选择会产生影响。因此,经济体制模式会通过产业政策影响到产业竞争优势。

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于一国产业竞争优势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等。波特(Michael Poter)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指出,国家所处的经济环境影响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发挥。其“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素和需求就属于宏观层次上的范畴,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的生产要素和高级的生产要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自然条件上拥有一定的得天独厚的稀缺资源也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生产要素,在产业竞争力作用中的地位会逐渐下降,替代它的是以人力资源和技术为主的高级要素。需求条件主要是国内需求的结构、市场规模,还包括需求变化、需求质量、需求国际化等各个方面。波特认为,苛刻需求环境迫使公司达到更高的标准,刺激公司不断改进、创新和提升竞争力。

4.政府行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政府的作用比较特殊,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通过产业政策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为产业发展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影响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使产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1.产业结构。一国的产业的竞争力是产业内各个企业竞争力的复杂合力,该合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组织结构是指同一产业内厂商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大中小型企业的分布状况、产业集中度、产业空间集群度、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水平等内容。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相关产业及集群。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里,最先把集群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联系起来。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其实质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的系统集成。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相关横向企业、纵向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网状组织。产业集群不仅能够降低产业的组织成本、实现产业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散,还能够促进组织学习,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产业集群中,各个企业和组织拥有的知识、能力可以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行充分的发酵,企业间的知识能够进行有效的吸收、传递、转化和创新,形成共享效应,显然这种集成性系统能力是在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互相学习、相互渗透的知识作用获得的,必然使集群外企业或产业难以模仿和获得,从而使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

(三)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微观层面因素是产业内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是产业竞争的具体承载者,没有一个个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很难判定一国某产业具有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衡量企业竞争现状的表象指标,主要通过像市场占有率、净资产回报率等财务指标来综合度量,它是由作为更深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所决定的。而企业竞争优势又取决于企业资源和企业核心能力。根据企业能力理论,由于企业资源(技术、劳动力、人力、设备等)可以在竞争的市场中通过购买等手段获得,因此,资源不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因素,只是一个载体条件。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通常在使用资源的效率方面有差异只有企业核心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能力的差异才是产生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具体而言,企业能力就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即组织人、资源和工作去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式,它体现了企业关于做什么和怎样做的知识。

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是企业中一系列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而不是一种单项能力。企业能力是通过组织学习而建立并不断强化的,其形成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性,其依托于企业特有的资源、企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不能轻易地移植,因此构成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质量与成本、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面。

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分析

产业政策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述三个层次因素的互动而进行的,其作用机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宏观层面的因素决定产业政策的内容和创新环境

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经济环境和政府行为等宏观层面的因素对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国产业政策的灵魂,经济发展战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产业政策的命运;经济体制模式是产业政策的骨架,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实现机制;不同的经济体制中,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有明显的差别;经济环境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考察了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资源和人口等因素(周振华,1990)。

(二)产业政策通过产业竞争环境影响产业竞争力

产业政策分为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组织政策等内容,它们通过对竞争环境的影响,作用于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幼小产业保护政策、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战略产业扶植政策和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等,其核心是产业发展的重点顺序选择问题,产业结构政策选择哪个产业作为支持对象、采用何种方式实施政策,直接关系到该产业的竞争力;产业技术政策则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变化;产业组织政策是为促进产业组织能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竞争态势,由政府规定的协调竞争和经济规模矛盾、指导和干预产业市场结构、行为、调整企业间关系的政策,其能够有效解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问题,使市场结构趋于合理,获得最佳产业绩效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产业布局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用于规划和干预产业的地区分布的政策,良好的产业布局政策有利于形成大量相关产业聚集的产业集群,降低产业区内产品及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发挥了由产业集中所导致的集聚经济效益;使产业内部形成资源互补、相互学习的创新氛围,取得产业的集聚效益等,从而提高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三)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微观企业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企业是产业的载体,一个产业竞争力的大小主要是由该产业内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的。根据企业能力理论,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能力,实质上是企业积累和拥有的“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决定的。因此,企业能力才是影响产业竞争力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传统的产业政策遵循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思维,存在一个暗含的假设前提,即产业内的企业是同质的。在该理论假设下,传统的产业政策通常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为政策目标,通过限制竞争的政策手段来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以此来取得最佳的产业绩效。没有把构建企业能力作为产业政策的目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能力的构建,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大多不再是垂直干预的产业政策,往往是水平式、或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即对产业内部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鼓励竞争,但是刺激鼓励企业的某种行为,比如自主研发等。这样的产业政策有助于微观企业能力的构建,会直接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结论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既受到经济体制、政府发展战略、经济环境、政府行为能力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到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相关产业及产业集群等中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微观企业能力的影响。在三个层次的因素集合中,产业内部企业的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内因,毕竟其它两个层次的因素属于外部因素,无法单独发挥作用,比如,不能指望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干预培育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显然是内部因素为主,内、外部因素结合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只有立足上述层面,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才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周振华.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产业竞争力作用机制产业政策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争议产业政策
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