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猜”

2009-04-29 00:44:03李启万
中学理科园地 2009年1期
关键词:科学因素探究

李启万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后就要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是科学探究中得出科学结论的先导,它有可能成为科学结论;其次猜想与假设能帮助探究者指明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者沿着探究的目标进行探究,避免探究的盲目性;其三有趣的猜想与假设能唤起探究者探究的动力,激发生命活力。可见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各个环节中是—个重要环节。

科学猜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二是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不管是那个方面的假设都离不开“科学”两个字,只有“科学”的猜想对科学探究才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是胡乱猜想,没有根据的猜想不但对科学探究没有积极作用,反而会误导探究者进行无意义的探究,这样的探究当然就不可能得到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可见,猜想与假设的科学性在探究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寻提出如下看法供同行们共同启发。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猜想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只有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的心理有实在的“安全感”,才能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设法使师生之间变得和谐融洽,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让学生“无法亲近”,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待,让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更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大朋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克服学生畏难心理,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质疑问题,敢于与老师理论,敢于动手寻求知识。只有彻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才能让学生自由自在的猜想,才能实现猜想的“飞越”,让学生在“猜想的天空”自由的翱翔。

二、创设含有丰富信息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要猜什么?

科学家可以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根据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及敏锐的感觉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提出科学的猜想,从而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知识积累的限制,如果没有一些问题的情境信息,那么就很难对一些物理问题提出科学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含有丰富信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知道猜什么,不会盲目的胡猜乱想。比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中,在猜想前让学生先用小木块在长木板上不断滑动,感受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及其大小,可能会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再进行猜想。这样在猜想前让学生对滑动摩擦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就不会盲目胡猜乱想了。

三、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和想象

猜想与假设的过程就是学生对问题深入分析的过程。在提出问题后,每个学生都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求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阶段,如果提出的问题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话,学生就会群情激昂,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用充足的时间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想象力,有时一个小的问题,学生可以猜出许多有趣的答案,一猜就是一节课,教师对此不要害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刻意终止学生们“激动的猜想”,应该对学生们的猜想进行认真分析讨论,选出具有科学依据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猜想时寻求科学依据的方法,因此有时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的猜想。

四、采用合理方法,让猜想更具科学性

由于见识的局限性中学生对问题的猜想往往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要让学生的猜想更具科学性就应该教给他们猜想的方法,让学生能利用合理的猜想方法进行科学的猜想,猜想的方法很多,下面几种是笔者教学时常用的方法。

1、利用经验和直觉思维进行猜想

虽然中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都不丰富,但通过十几年的生活以及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一般性的问题还是有些感性上的认识。因此,要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经验和直觉思维进行大胆的猜想,对于学生的猜想不太科学的东西,教师不要责备过多,要进行全面分析,使猜想慢慢走向科学。如在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有很多同学猜想滑动的方向、滑动的速度、运动的状态等与滑动摩擦力有无关的因素时,学生猜想的这些因素凭直觉好象与滑动摩擦有关系,教师不应马上给予否认,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直觉有时不可靠。

2、运用归纳法进行猜想

归纳就是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具有的特征,进而得出一般的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在猜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运用归纳法进行猜想,如在猜想一个在水平面上滑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同学猜想可能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重量等因素有关,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密度、体积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归纳出物重包含了密度和体积。

3、利用类比法进行猜想

类比就是根据几个问题具有某些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其中一个问题还具有别的特征,从而推论出其它问题也可能具有跟这一问题相同或类似的特征。“类比猜想”是在分析了已知问题的基础上对未知问题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比如在猜想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升高吗?可以类比晶体熔化过程加热温度不升高进行猜想。又如:在猜想两杯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升高相同吗?这时可以类比两杯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质量不同进行猜想,等等。

总之,猜想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过程,教师只要注意引导就能使猜想过程成为学生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好时机。

猜你喜欢
科学因素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科学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
雕塑(1999年2期)1999-06-28 05: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