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一、教学内容分析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变异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它既是前面四章合乎逻辑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生物进化和多样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对基因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对生物的变异并不陌生,但还没有深入到分子水平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学习遗传物质是如何变化,及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
三、设计思想
1、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2、引入新课程理念
本节设计以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把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3)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阅读、整理、提交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资源应用与学科学习结合的习惯。
(2)通过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功效,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探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
(1)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2)基因突变的概念及意义。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环境
绿色网络教室,学生两人一机。
2、教学过程
3、板书设计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实例:探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
(三)基因突变的概念
(四)基因突变的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五)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随机性、有害性
(六)基因突变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
本节是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设计的,在多媒体的基础上贯穿网络资源,突出体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直观,形象,亲和力强,设置情境容易的特点和优势。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准确地对整合点作出诊断,并制作合理的课件弥补了常规教学手段的缺陷。
在教学内容上,怎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是本次教学思考的主要问题。所以我采用逆向思维,通过探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追根溯源,理解本质;接着以想像类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再用问题串由浅入深,进一步深化基因突变的概念,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