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川:喜欢对牛弹琴的钢琴师

2009-04-29 00:44
山西青年 2009年1期
关键词:双孢菇秃头刘海

二 海

不了解他的人都叫他傻子,怎么能给牛弹琴呢。也许搞艺术的人都傻傻的,神经不正常吧。他们也看不惯他那条小辫子,觉得他是个怪人。但刘海川依旧我行我素,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会离开北京跑到这小地方来。他觉得牛和音乐都是他的艺术,他沉浸于这些波动的旋律之间,并且乐而忘返。

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去农村呢?

北京是个人文气息很浓重的城市。在这里你随处可以见到一些衣着打扮怪异的人群,当然他们大多是艺术家,他们身上的时尚感觉正是北京现今和未来的流行色彩。刘海川并不排斥自己在北京的身份。他在钢琴城里演奏钢琴,每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过着闲逸的生活。他的妻子付娟在中国石化总公司工作,两个人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车。

那时候,刘海川正准备到澳大利亚旅游。他从电视上看到一个专题片:中央七套,《牛粪里抠吐一千万》。讲了个一养牛的人,利用不起眼的牛粪种植双孢菇,使传统的养牛项目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循环经济,从中获得了更大的效益的事儿。刘海川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在他的印象里,牛粪就是废物,它不能产生价值,那为什么人家那一头牛,一年光牛粪就可以产生2300到2500元钱的利润呢?“我从小就梦想着自己有一份产业,很简单,无论这个产业大还是小,那都是我自己的产业。”刘海川突然觉得自己的机会就是这个了,“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去农村呢?虽然在北京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可习惯了这种生活后有时也觉得很枯燥。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看完就不想去旅游了,把机票退掉后,就到安徽找到那名养殖户,向他讨教经验。

他决定到妻子的老家干一票养牛的事儿。

刘海川和妻子谈了自己想回梅河口创业养牛的事儿,这让付娟颇感意外,她原以为丈夫只是心血来潮或者开玩笑而已。北京的繁华和大都市的生活让她难以割舍。在北京,她也有着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她不想离开,可刘海川心意已决。对丈夫的不舍最终让付鹃放弃了北京的一切。她希望丈夫永远记住这些:“我觉得到北京是我一个梦想,我已经实现了,在那儿过的那么稳定,那么安逸,我觉得很好。尤其一说是要回来养牛,就特别接受不了。”

她说:“当时我特别想哭,但是我不敢发泄出来,我只是默默的,那个滋味特别难受,有泪又不能流出来。”刘海川自己不那么想,他想,对他来说,这是个转折。

2007年3月17日,他们怀着纷繁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生活了九年的北京城。在刘海川的眼里,梅河口比北京更具有吸引力。可对养牛一窍不通的他,究竟该从何做起?刘海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当地的养牛业和市场行情。这一天,梅河口下了一天的雨,刘海川冒雨来到梅河口市畜牧局了解情况。一个老同志接待了这个梳着长头发的“艺术家”,把他领到局长办,在那里刘海川第一次听到西门塔尔牛这个词语。接着,从长春市的一家大型肉牛加工企业传来的信息更让刘海川兴奋得不得了。

他立刻着手选地儿建牛场。

为了承包牛场,他给党员上了一堂绿色循环经济课。

当时可选的大概有七八个地方。首先要离开交通要道800米,离开居民区要500米。然后不允许在居民区的上风头,因为涉及到一个空气污染的问题。综合考虑后,刘海川最终看中了位于二八石村荒山上的一处荒地,可怎样才能承包下来呢?刘海川动起了脑筋。

2007年3月31日吧,村里边正好赶上党员支部开大会。刘海川给全体党员代表上了一堂课,绿色循环经济课。他讲肉牛下边的循环链是什么,从牛粪到双孢菇,到沼气,到蚯蚓。讲这个产业本身对当地的环境是一个保护性的,不是破坏性的。课讲完之后,大家一致赞成,都拍手鼓掌,都挺叫好。说是大学生跑农村来致富来了,所以挺支持他的。

这堂课上得留给大家很深的印象。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刘海川最终以18万元30年的价格承包了那片荒地。

颇具自信的他,自己抓了20头牛拉回了梅河口。

8月,刘海川从吉林伊通营城子黄牛交易市场买进了他养牛场的第一批20头西门塔尔肉牛。这个市场是东北地区较大的黄牛交易市场。但提起那第一批牛,刘海川至今还唏嘘不已。

“自己什么都不懂,当时想着这个牛呀,没什么奇怪的,过来就买呗,拿钱就买,就跟我们平常买电视呀,买洗衣机一样,到那儿就买呗。”

事实上,买牛却不是件容易事儿,得有会估重的本事才行。估重是当地一种不成文的习俗,就是买牛的时候不用秤称而是用眼睛来估。买牛的人一般都请行家帮忙,但颇具自信的刘海川却自己抓了20头牛拉回了梅河口。

“觉得这个牛抓的还不错,还在那儿美呢,家里有秤呀,上秤一称,傻眼了,360斤,整差了40斤。”

按当时8元一斤的价格计算,差了40斤的分量,那么这一头牛刘海川就多花了320元钱,这让刘海川颇感不妙,他又相继称了其余的19头牛,结果发现牛或多或少都不够重。

这次遭遇让刘海川备受打击,原来买牛也有这么多门道儿。

他做了一个工具,专门用来给牛挠毛。

牛买回来后,刘海川开始全力以赴地养牛了。善于学习的他又从书本上学到了一种养法。

“秃头,乖,别动”,刘海川一边梳毛,一边不停地给秃头说话。秃头是刘海川养牛场的一头牛,因为没长角,被他称作秃头。与秃头一样,这里的几十头牛都有自己的名字。“我都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一喊名字,它们就有反应”,刘海川说。

像这样给牛挠痒痒是刘海川和工人们每天必做的事情。而且每天每头牛要挠两次,每次五到八分钟。

“一般勤清理的牛,皮张好。皮张松弛,弹性很好。将来在销售的时候,比别人的皮张也要销售得要好,并且它没有寄生虫。”

刘海川自己做了一个工具,专门用来给牛挠毛的,“不能够太锋利,因为会伤到它,但是也不能太迟钝,因为牛的皮肤相对要粗糙点儿。”

刘海川尽量每天都给他的牛弹钢琴。

9月的一天,刘海川突发奇想地把心爱的钢琴搬到了养牛场,开始对牛弹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他发现听到琴声后,安静的牛群有了动静。伴随着激昂或柔美的琴声,牛群时而狂躁,时而悠闲。牛对音乐的反应让刘海川大吃一惊。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他发现,在国外早就有饲养员给牛听音乐的事例。从那以后,每逢晴天,刘海川就把钢琴搬到院里,给牛弹各种桑美的曲子。天气变冷,刘海川担心钢琴长时间在户外不利于保养,就在各个牛圈里装上音箱,每天定时给牛群播放钢琴曲。

每当《梁祝》等优美的曲子响起,这些牛变得温顺,用刘海川的话说就是“牛脾气不见了,好管理了”。“对牛弹琴”不仅使牛听话了,牛肉也变得更好吃了。不少客户品尝了刘海川的牛肉后,表示味道鲜美。现在,刘海川养的牛销路好,每批牛都提前接到订单,价格也不错。

现在,刘海川已俨然成为了估牛的行家。

在繁育第一批牛的同时,刘海川又先后买进了几批牛。汲取上一批买牛的教训,他开始潜心钻研和实践看牛,最终掌握了抓牛估重的诀窍。“首先身长、身高,然后前胸、后座,综合分析。这个牛本身它的体型是比较符合肉牛的体型的,那么肉牛的体型它有一个体长,再就是它的胸围。胸围的平方乘以它的体长,有一个数值,大概在心里边,或者拿计算器可以算一下。就估一下体长是多少,然后再估下它的胸围是多少,这样的话有一个公式可以算出来,用眼睛估呢,也大概是这么一个范围。”

现在,刘海川已俨然成为了估牛的行家,做得游刃有余。几个月后,刘海川养殖的第一批牛逐渐长到了六、七百斤。这个时候,刘海川按照从畜牧局得到的信息与长春市那家肉牛加工企业取得了联系。这家集团是亚洲一家大型肉牛加工企业,梅河口市的养牛户大都是把养大的牛送到这里。按照合同的规定,养殖户的牛出栏标准是八百斤,饲养到八百斤以上的牛,养殖户就可以直接拉去屠宰。

对此,搞音乐出身的刘海川牛倌做得得心应手,靠养牛在一年内就赚了三十多万元。

刘海川的生态养殖法。

与别的养殖场不同,除了养牛外,刘海川的养殖场还养鸡、鹅,种植双孢菇,这就是刘海川的生态养殖法。

2008年6月,闲不住的刘海川从外地购进了100斤蚯蚓,搞起了蚯蚓养殖。

“我查过资料,牛粪发酵后释放掉氨气会产生很多腐殖质,这是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这种条件下,蚯蚓繁殖速度快。蚯蚓的粪便可做成绿色有机肥销售给当地农民,也可用来种植双孢菇”,刘海川说。

牛粪、蚯蚓、双孢菇、鸡、鹅、有机肥,每次说起自己的生态养殖法,刘海川都神采飞扬,“养牛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部分,我的目标是让整个链条有效地运转起来,发挥生态养殖的巨大潜力”。

他还计划再建一处沼气池,用养完蚯蚓后的牛粪发酵沼气,这样就能延长产业链,还能扩大养殖规模。现在,他的妻子也在梅河口市艺术学校当上了一名舞蹈老师,而且,她理解了当初丈夫的选择。

猜你喜欢
双孢菇秃头刘海
大学秃头专业劝退表
以小见大 以情动人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t Fingerprint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秃头的罗曼史
我的青春期很“刘海”
莫让“说”“秃头”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
郯城双孢菇丰收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