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伟
【编者按】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作为安徽省会城市的合肥,近年来用其巨大的牵引力、包容力、辐射力,让这块土地发生质变,合肥“大建设”应运而生!建设者竭其心血和汗水,绘制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力作,铸造开启了“新合肥”的里程碑。
合肥的巨变凝聚着广大城建人的心血和汗水,挥洒出城建人独特的风采。而作为敢接任务、且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合肥市重点工程管理局项目管理二处处长张超,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用汗水为“大建设”谱写音符。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张超毕业于同济大学。1993年7月,在大学毕业前夕,张超刚踏上合肥,便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深深吸引住了。当时,合肥正掀起“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的城市建设热潮。这位同济大学的高才生决定放弃一些大城市优越舒适的环境,回到合肥工作,用自己的所学专长,为家乡的建设添一份力。从当初的市重点办,到现在的重点局,16年间,张超摸爬滚打在合肥城市建设第一线。在合肥市大建设之前,他曾经负责组织实施了合裕路一期、美菱大道、二环路改造等2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合肥市大建设之后,他开始负责组织实施了徽州大道南段、徽州大道北段、繁华大道东段、机场路、徽州大道南段等10余项重点工程建设。2008年,张超指挥建设的青阳路、亳州路、胜利路等工程均已顺利完工。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演绎着一名城建人的高尚情怀。
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张超意识到,修路架桥不仅是一项工作,更重要的是一项责任,那就是赋予道路以精、气、神,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名片。大建设启动以来,张超不仅全身心投入到大建设工作当中,更是带头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把工作做到细致,把管理做到极致。徽州大道、黄山路建设等几个重点工程,均是出自张超的手笔。这几场漂亮的战役也奠定了他在业界的名声。
在被喻为“滨湖新区第一路”的徽州大道南段工程建设中,张超坚持吃住在工地,指挥在一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以提前合同工期105天实现通车目标的优异成绩,为建设填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作为项目负责人,张超在项目开工之前就组织力量研究图纸、踏勘现场、制定方案,各类可预见的问题总是分门别类超前解决,为后期施工扫清了障碍。正因为这样,徽州大道南段工程目前荣获了2008年度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这一荣誉在市政工程中实为罕见。
张超告诉记者,搞工程建设是个苦活累活,只有实干,来不得半点虚假。2006年12月份,徽州大道工程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此时却面临着冬季施工的困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张超率领项目组北上济南、天津、北京等地学习取经,请教专家、收集资料。啃着饼干、睡在车上,短短四天半的时间,行程千里。在借鉴北方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合肥的实际,终于拿出了合肥市首套冬季施工方案,为保证工程按质按期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推进工程建设,尽早地还路于民,张超每干一项目,都吃住在工地,平均每天工作达12个小时以上。在他的生活中,假日休息、正常上下班、尽享亲情,甚至睡一个安稳觉,都成了很难实现的奢想。多年来,他义务加班几百个工作日。由于长年累月在工地,回家时间少,孩子长时间见不着面,看到张超十分生疏。对此,张超十分内疚,对于亲情,他欠得太多。但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孰轻孰重,张超心里清楚。
作为一名工程建设人员,张超深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人先正己,自己正了,才能高标准要求施工、监理单位,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开展。16年来,他所参与和负责的项目,工程一次性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0%以上。其中,多项工程获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其本人也荣获了合肥市优秀党员、合肥市“大建设”先进个人、“江淮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对此,他深感鼓舞,更倍感压力。大建设,合肥市重点局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作为其中的一员,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做得更多、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