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彦
12月8日,北京市公交集团出台新举措,规定老人上车没找到座位前,公交车不能启动,且每辆公交车的“老幼病残孕”专座须达到10%以上。
保证老人乘车人人有座,这样的服务理念大家都赞同。但是,如何保证?就目前公交资源的配置来看,仅靠“老人没座公交车不能开动”的强行规定恐难实现。这是因为,一是老人的标准不好掌握;二是在恰逢乘车高峰而座位有限又没人让座的情形下,当如何处置?
实际上,保障老人乘车有座,无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倡导文明乘车,通过让座提高有限资源的适配率;二是增设爱心专座,提高弱势人群的有座率;三是扩充公交资源,缓解公交压力。相比之下,在解决老人乘车难的问题上,单纯寄希望于“让座”的道德力量,显得非常薄弱。
提倡爱心让座没有错,但是,个人行为意义上的爱心让座,远不如社会意义上的爱心资源配置更有效。与其强行让座,不如强制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