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卫辉
离异后的徐萍,把全部心思都用到了儿子的教育上,她见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时兴早早送孩子出国留学,便也千方百计地将年仅15岁的儿子送到英国留学。不曾想,儿子的性格内向孤僻,再加上年龄小,缺乏自理能力,在异国他乡因为孤独而与女同学早恋同居,最终因为女友的离去和妈妈的责备,竟然准备一死了之……
单身妈妈赶时髦,“逼”儿子到英国留学
徐灿1992年生于河南商丘,父亲是一名机关干部,母亲徐萍在一家外企工作,家境比较优越。2004年徐灿上初中时,他的父母离婚了,徐灿跟着母亲生活并随了母姓,为此同学们偶尔取笑他,这给生性敏感、自尊心特强的他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徐灿从此变得孤僻,很少与同龄孩子交往。后来,他跨区转到另一所中学上初中,并因为英语成绩出色,被选为英语课代表。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徐灿考上大学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母亲徐萍婚姻失败后,便把儿子看作后半生的全部寄托,呕心沥血地为他规划着未来。当听说孩子年龄小出国留学好处更多时,她怦然心动。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她联系上了早年移民到英国的女同学李云,请李云做她儿子留学时的监护人,并让儿子寄宿在她家里,李云同意了。可儿子留学每年需要10多万元的费用,她的工资远远不够。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又找了份兼职翻译的活儿干。
谁知儿子徐灿压根儿不想小小年纪就出国留学。直到看见妈妈忙碌出了眉目,他这才有点儿慌了。一天,他对妈妈说:“妈妈,等我读完大学再去留学吧,那时候我也能够打工,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可徐萍说:“只要你有出息,妈妈再苦再累也愿意!我哪怕去贷款,也要让你去受最好的教育!”
2007年春天,临近出国的那段日子,徐灿越来越依恋家庭,越来越畏惧出国,他坦白地对妈妈说:“我不想走了,我怕适应不了。能不能让我先在国内读完高中再去?”临到这时还打退堂鼓,徐萍听了,吃惊地责备他:“你疯了?你看你的同学,多少人盼都盼不到这样的机会呢!”
见无法改变妈妈的主意,徐灿的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落。一天,徐萍下班回家见他独自抱着养了3年的狗在流泪,忙问他怎么了。他支支吾吾地说:“我舍不得它……”徐萍的眼圈一下就红了,可为了儿子的前途,她还是劝道:“你出国年龄越小,语言关就越好过。苦上几年,今后一辈子都受益啊!”徐灿只好含泪点头。
2007年4月底,15岁的徐灿独自直飞英国伦敦。一下飞机,他就遭遇了留学生活的第一个考验:答应做他的监护人和寄宿房东、说好接机的李云阿姨,居然没来!
徐灿惊惶不安地等了半个小时,最后还是一名警察注意到了他,走过来询问。他用不熟练的英语连说带比画,警察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帮他买了一张电话卡。拨通了商丘家里的电话,一听到妈妈徐萍的声音,他就大哭起来。徐萍在电话那头紧张地催问了半天,弄清了事情经过,让他赶紧给李云打电话联系。按照妈妈的指点,他这才和李云联系上了。原来对方记错了时间。一个小时后,李云开车赶到机场,把他接到了家。
在英国,寄宿学生的房租价格是根据是否包伙食、帮忙做家务而定的。徐灿在家里时被妈妈宠着,不会任何家务,到了英国一日三餐只得全由李云家负责,每周付30英镑。他吃不惯李云家的伙食,经常吃不饱,又不知如何与李云沟通,就常常买零食躲在房间里吃。李云发现后觉得他懒惰又好吃,对他的热情与日俱减。
几天后,徐灿进了语言学校,被分到中级班,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适应性语言学习。他虽然在国内曾是初中英语课代表,可学到的不过是简单的基本用语,到了英国自然不管用。语言学校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大部分都很主动地与人交流、沟通,到了假日就三五成群地拿着地图四处去玩儿。可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性格孤僻内向的徐灿根本不善于主动找人交流,显得很不合群,很快就被同学们遗忘了。
难耐异国孤独,儿子选择了早恋和同居
结束语言学校的课程后,徐灿转入伍德中学。英国的中学是走课制,每天早上9时才开始上课,下午一般到3点半就放学了。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里,徐灿以为自己会学得很好,成为同学们敬重的对象,可结果却恰恰相反。在伍德中学,全校只有他一个华人学生,金发碧眼的同学们起初对他很热情,常常主动跟他打招呼,但仅仅限于这种一问一答式的简单交流。几次交谈发现无法交流后,就很少有人再主动与他搭讪了。
徐灿这才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语言障碍。上课时,遇到需要理解和领会的问题,因为有语言障碍,他学得很吃力。下课后,身边的同学总是一堆堆儿地凑在一起说得热闹,随意发挥的俚语与口语常常让他听得一头雾水,那种旁观者的感觉就更加强烈。渐渐地,语言的障碍导致了心理的障碍,他在觉得被冷落的同时,感到大家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孤独中,他惟一的乐趣就是给国内的同学写信。他在给同学的信中只字不提在海外的寂寞与压力,描述的全是存在于幻想中的世界:“因为我的成绩好,老师特别喜欢我,专门开了一门课,让我上台讲中国的风俗……”,“全校学生都认识我。在这里恋爱是很正常的事。情人节那天,我收到了17盒巧克力……”可在给妈妈的信中,他却如实描述了自己的窘境,并流露出对国内生活的留恋,甚至在信里写道:“我像被所有的人抛弃了。”谁知,妈妈不是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激励他,就是说她为了送他留学做出了什么样的牺牲。时间一长,他也就不再对妈妈倾诉了,信也写得越来越短、越来越少。在学校,他越来越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当了近一年的“哑巴”,连叫得上名字的同学都没几个。
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徐灿才基本扫除了语言障碍。这时,班上来了一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交换生弗朗茜丝。弗朗茜丝个子高挑、活泼开朗,很健谈,爱说笑,男同学们都想与这个可爱的美国女孩儿交往,但她却偏偏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独来独往的徐灿。
这学期英语科一开课,老师就布置了整个学期的主要作业,让大家进行一项交流计划。老师刚一布置完,弗朗茜丝就主动坐到徐灿旁边,徐灿吃了一惊,手足无措。有同学在一边开玩笑,弗朗茜丝却咯咯笑着大声说:“我就是要找喜欢的人交流。我喜欢东方中国,也喜欢神秘的东方男孩儿!”
就这样,弗朗茜丝和徐灿开始结伴进行这种英语科作业,他们商定的选题是筹办一场演讲比赛,需经3个多月才能完成。当他们把有关这次活动的所有资料交给老师后,得到了“A”级评分(最高分)。看到成绩单,弗朗茜丝兴奋得抱住徐灿大叫起来,徐灿也高兴地壮着胆子按照西方习俗贴了贴她的脸,没想到她居然更大胆主动地与他亲吻起来……
这是徐灿第一次体会到来自异国的“温暖”。“恋爱”后,他回监护人李云阿姨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一天晚上,在弗朗茜丝的汽车里,他们偷尝了禁果……
2008年9月,徐灿离开了李云的家,和弗朗茜丝私自另找了一间公寓,过起了同居生活。没有了约束,徐灿兴奋不已。刚同居时,两人一放学就开车去看电影、演出,哪怕是呆在屋里也总有说不完的话,日子过得很快活。
不堪失恋和责备,懵懂少年自寻绝路
但时间稍微一长,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于这两个还是孩子的同居者来说,更大的矛盾不仅仅在生活习惯上。他俩因为同样远在他乡留学,最初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心理,相处得还融洽,但不同的文化背景最终导致他俩处理问题的方式很不相同。弗朗茜丝喜欢徐灿,和他同居了,可这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来留学是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多结交这里的朋友。因此,她的大部分时间仍然主要是和朋友们交往。而对于在英国没有什么朋友、性格内向的徐灿来说,弗朗茜丝不仅是他的恋人,还几乎是他学习以外的生活的全部。同居后,上学、放学时虽然都是弗朗茜丝开车和他一起走,但在路上碰到同学,弗朗茜丝总是会热情地叫他们一起上车。这种很单纯自然的事,徐灿却始终非常不习惯、不乐意。有一次,弗朗茜丝的轿车里挤进了6个同学,被警察拦住了,眼看上课要迟到了,大家向警察赔着笑脸求情,他却气呼呼地下了车,打了一辆的士扬长而去。事后,弗朗茜丝非常生气,说:“你让我在同学们面前丢了脸!”他却说:“我早就让你不要带那些人,是他们带来的麻烦。就我俩坐车,享受二人世界不是很好吗?”
诸如此类的事情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他俩的矛盾和误解就越来越深。没过多久,徐灿这个“神秘的东方男孩儿”就不再神秘了,弗朗茜丝对他们的关系失去了信心。2009年4月,在英国读交换生只能呆一年的弗朗茜丝,借口马上要回国,希望回到寄宿的家庭去住,提出要搬出同居的公寓。热恋着她的徐灿,当时心里每天都在为一天天临近的离别而难过,却没料到她突然要提前搬走,与他分手,他顿时蒙了。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脆弱的徐灿忍不住掩面痛哭。弗朗茜丝被他感动了,心一软,又留了下来。
这件事发生后,两人虽然还在一起,但隔阂已经产生,徐灿沉溺在感情漩涡里更加无法自拔,成绩直线下降。他万万没想到,偏偏这时一直拼命攒钱供他读书的妈妈徐萍,突然来探望他了!
徐萍是因为获得所在外企公司的奖励到英国出国旅游的,想到马上可以见到阔别两年的儿子,她欣喜若狂。然而,她临行前给英国的同学李云打电话,得知儿子徐灿早就搬出了李云的家,不禁大吃一惊,一路上忐忑不安。
2009年5月12日,徐萍抵达英国,一下飞机,就马上坐车去了儿子徐灿的学校。母子重逢,没有预想中的激动,徐灿对突然出现的妈妈只是淡淡地道了声好,就说要去上课,对于妈妈对搬离监护人李云家的原因的追问,他支支吾吾解释半天也说不清楚,令徐萍满心疑惑。放学后,弗朗茜丝开车与徐萍徐灿母子一起回到公寓,然后迅速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微笑着向徐萍说了声“再见”,就开车走了。
徐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牛作马地供儿子出国留学,见到的却是儿子与一个美国女孩儿早恋、同居的结果。徐萍傻了,站在儿子租的公寓里一动不动,双眼直直地瞪着面前头发长长的遮住了脸的儿子,许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徐灿心里既愧疚又痛苦,觉得对不起母亲,更为弗朗茜丝的一走了之伤心欲绝。他怯怯地叫了一声“妈!”徐萍被这声呼唤惊醒,恨铁不成钢的她愤怒得抬手就猛地给了他一记耳光。徐灿盯着妈妈,只说了一句话:“我又没要出来读书,你为什么要送我出来受罪?”就扭头冲出了门。
当天,人生地不熟的徐萍无法去找儿子,只得一直守在公寓里焦急地等候,然而儿子当夜没有回来。徐萍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第二天赶紧到李云那儿请求帮助。下午3点钟,李云突然给她传来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徐灿出了车祸,虽经医院抢救脱险,但却永远失去了右腿!随后,有关部门根据徐灿的讲述和现场的痕迹鉴定,得出徐灿是自杀未遂的结论。
2009年7月,带着儿子回国治疗的徐萍接受笔者采访时,悔恨交加地流着泪说:“其实在国内读书,他的成绩很不错,一样能够上大学成才呀!我真不该盲目赶时髦,该尊重他的意见,等他再大点儿,有了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再送他留学。我真是后悔,我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啊……”
编后:目前,以为孩子出国留学越早越好,己经成为当今家长中流行的一种时髦观念。许多家长只是盲目地“跟风”,并没有综合考虑孩子实际的心理年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对诱惑的承受力。徐灿的悲剧,无疑为这些家长们敲响了警钟。事实上,送孩子留学,只是培养子女的方式之一,未必真能达到预期效果,若出于盲从心理送年少的孩子出国念书,到头来也许适得其反,害了孩子。愿天下父母三思而行!
(尊重女主人公的要求,本文人名均为化名)责编/王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