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函谦
捡骨师陈旭仁住在台湾最大墓区——观音山狮子头,家门外就是满山坟墓,家族从事捡骨已有5代。有人健康、事业走下坡,会归因于祖坟风水不佳,便找陈旭仁捡骨迁葬;也有人想将分葬各地的亲人迁入纳骨塔或家族宗祠,方便祭祀。
陈旭仁依家属指定时辰到坟前,备妥小三牲(鸡蛋、鸭蛋和猪肉),祭拜后挖开墓穴。先从手部开始捡,意思是请亡者起身;接着再捡上身、头部,最后捡下半身。
捡毕,墓碑须敲破,告知亡者换新房了,不要再回来。也让人知道此处墓地已空出。骨骸装袋带回家,刷去尘土,晒在仓库屋顶,“免得被野狗咬走”。干透后,由脚至头依序装入骨瓮,“让亡者坐着较舒服”。
林口湿气最重,常挖出未腐化遗体,俗称“荫尸”,分为二种:“干荫”如同人皮灯笼,家属若不愿火化,可请捡骨师以刀刮除皮肉;“豆腐荫”多因泡水造成,尸身软烂,就像豆腐摔在地上。传统认为对子孙不祥,只能火化。捡骨后,家属若感觉运势好转,都对陈旭仁千谢万谢,他也同感欣慰。
他通常不戴手套,便于在土石中辨认骨头:有时连口罩也省了,因为口罩根本挡不住荫尸味道。后遗症是:收工回家后仍觉得臭味挥之不去,晚上都吃不下饭。
中国人忌讳死亡,这行都是父传子,少有年轻人愿投入。近年来,台湾提倡火葬、树葬,他生意也受影响,淡季时便替人修墓、看风水、卖骨灰坛补贴。
曾有贫苦老妇无力上山扫墓,拜托他为死去儿子捡骨进塔,他象征性收1元新台币,当作做善事。小孩排斥墓区工作,家传技术恐怕失传,他也不在意:“捡骨很辛苦,能读书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