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凤 王巧云
(永顺县人民医院,湖南 永顺 416700)お
摘 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COPD患者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采血,测定CRP与10名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健康人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感染期CRP浓度显著高于感染控制后(P<0.05)。结论:CRP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发现,并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COPD;C反应蛋白;急性发作期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3-0101-02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感染是COPD急性发作期最主要的病因。我们将2007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COPD患者30例,分别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测定CRP的血清含量,探讨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或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5±6.5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除外同时合并患有与CRP升高相关的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肺水肿、支气管扩张、脉管炎、慢性肝病、结缔组织病等。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 COPD急性加重期的判断标准
呼吸困难加重、咳脓痰、痰量增加,3个主要症状中出现2个,或者1个主要症状合并下列非主要症状(伤风感冒、鼻塞流涕加重、喘息、咽喉痛、咳嗽、发热)之一,症状持续2d以上[2]。
1.3 指标监测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前,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7~10d,肺部感染治愈或明显好转后,采集肘静脉血分离血清后作CRP检测,健康对照组亦抽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做CRP检测。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检测指标比较: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CRP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缓解期血清CRP水平较急性发作期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1930年首次发现,它是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其它免疫调控作用,是鉴别细菌感染最有效的试验。CRP分子量约12000,正常人体内CRP浓度很低,但在急性炎症时,CRP浓度4~6h内迅速上升,1~2d内达到峰值,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呈正比,半衰期为6h,随着炎症的消退,CRP也很快下降[3]。近年来研究显示,COPD病人血中CRP的浓度较正常者明显增高[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CR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急性发作期COPD病人经合理、有效的抗感染及解痉平喘等治疗处于稳定期后,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气道慢性炎症状态下,CRP表现出增高的趋势。这是因为在机体感染状态下,CRP可结合、黏附在病原体表面,启动机体免疫吞噬作用,同时,诱导产生补体参与机体免疫,杀伤病原体,在此状态下,血液内CRP浓度增高,参与机体应激反应,随着炎症的消退血液CRP也很快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对感染反应差,临床表现不典型,一些常规检查指标如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反应缓慢,甚至反应不出来,且受其它因素影响,缺乏特异性。有部分病人使用激素,其感染后的常规指标的变化被掩盖,例如在静脉应用或口服激素病人中,对体温的影响较明显,导致感染往往不易早期发现,而CRP浓度不受抗炎药、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素的影响,CRP测定只有等原发病得到控制、炎症吸收,才能恢复正常且比其它急性蛋白反应要快,故我们认为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的定量测定,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感染早期诊断。
在临床上用血清CRP诊断感染时,应注意其局限性:①CRP为一非特异蛋白,有很多因素如损伤出血也可使其升高;②CRP由肝脏产生,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其增高可不明显;③可有假阳性;④病毒感染时CRP可不升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何智辉,陈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989.
[3] MURPHY T F, SETHI 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J].Drugs Aging,2002,19(10):761-775.
[4] EID A A, LONESCU A A, NIXON L S, et 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4(7):1414-1418.
(责任编辑:姜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