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2009-04-29 00:44张继伟
吉林蔬菜 2009年3期
关键词:黄萎病轮作茄子

张继伟

茄子是人们喜食的主要果菜之一,由于它营养丰富,食用多样,供应期长,故我国北方露地茄子栽培面积很大,随着茄子种植面积的扩大,连作现象严重,土壤病原菌逐年增多,使茄子黄萎病逐年加重。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发病率40%-50%,严重年份发病率达70%以上,使茄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有效防治茄子黄萎病,通过几年的试验,总结出一套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发病症状

我国北方露地茄子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门茄坐果前后表现症状,且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终致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萎垂以至落光仅剩整杆,7月中旬和8月中旬的盛果期病情急剧上升,8月下旬达最高峰,以后病势又渐趋缓。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及叶柄等部,可见维管束变褐,但挤捏上述各部横切面,无米水状混浊液渗出,别于青枯病。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茄子黄萎病是半知菌亚门大丽花轮枝孢属,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在当地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和带菌土壤或茄科杂草,借风、雨、流水或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翌年病菌从植株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土壤潮湿或浇水次数过多的情况下,发病率较高。此外,连作地块、土质黏重、地势低洼、地温偏低(15~C以下)、偏施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养分失调等,导致茄子生长发育不良,抗病能力下降,有利于病菌侵染,加速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病害受到抑制。

3综合防治措施

茄子黄萎病是一种比较难防治的病害,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3.1.1选用抗病品种:茄子不同品种对黄萎病的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据形态观察:凡叶片长,圆形或尖形,叶缘有缺刻或齿形,叶片茸毛多,叶片厚而呈浓绿色或紫色的都是抗病的类型。茄子品种含糖量与抗病性有关,茄株茎内含糖量愈高,则愈感病。

3.1.2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纯菜区如茄科面积大,可与葱蒜类轮作,粮菜区可与大田轮作,有水稻的地区可实行茄稻轮作,可有效控制这个病害。

3.1.3加强田间管理,深耕,合理施肥:茄子是深根作物,应逐年加深耕层,并多施有机肥,使25-30厘米的土层充分熟化,以利茄苗生长,增强其抗病力。每(亩)施有机肥3 000-8 000千克,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施用。有机肥少时,可在基肥中加入复合肥,每(亩)40~50千克。茄子坐果后,适时追施硝酸铵或尿素2—3次,每次每(亩)10-15千克,使叶片始终保持绿色。

3.1.4培育壮苗,适时定植:苗床应选地势高干燥,排水方便,土质肥沃无病原菌的地块。播种前苗床土应充分翻晒,施足腐熟堆肥,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用药量8-10克,进行床上消毒。苗出齐后用跟腐灵灌根。当土温稳定在15℃以上,选择无风的暖和晴天定植为宜。

3.1.5合理灌水:北方地区在采茄以前的气温和地温都比较低,应当选择晴天灌水,进入采收后要小水勤灌,保持地面不龟裂,不泥泞。

3.1.6嫁接防病,用托鲁巴姆、赤茄等材料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防病效果较好。据系统观测和资料记载,茄子嫁接苗抗黄萎病、青枯病能力强,发病率能降低4.7%~34.5%。

3.2药剂防治

3.2.1施用NEB菌根:NEB菌根是美国高科技产品,可使作物根系增加5-20倍,从而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范围扩大几十倍,比嫁接苗根系发达。同时菌丝网能分泌大量的抗生素(即杀菌剂),杀死有害菌,使作物不得或少得枯黄萎病。用NEB灌根后,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使用方法:定植时(亩)用NEB为5袋,拌肥或加水浇灌土壤。不管怎么用只要施在土里就行。

3.2.2及时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3%络氨铜500倍,96%恶霉灵3 000倍,50%多菌灵500倍液,20%过氧乙酸500倍,75%治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0.5千克,10天左右灌1次,连灌2~3次。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处理,携出菜田外深埋或烧毁。

猜你喜欢
黄萎病轮作茄子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茄子
愿你的成长路上有“茄子”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小捣蛋鬼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
深翻对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分析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