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云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影响极大,所以引起运动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运动性贫血通常以血红蛋白为主要判断指标,目前运动医学界普通认为,对运动员来说,最适宜血球压积应为:45%左右,此时血红蛋白大致相当于160g/L左右,由此可见,如果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低于150-160g/L时,就被认为是处于较低值了。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男:3.5%;女为7.5%;国内报道成年人4.9%:儿童、少年为15.9%,其中以轻度占多数,女性较男性明显要高。
1、标本收集
选自运动学校发生贫血的女性运动员4名:对照组选自运动学校非贫血的女性运动员10名,年龄在16-17岁,训练年限为1.5—2.5年。
2、测定方法
本研究对发生运动性贫血的运动员及对照组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分布宽度(RDW-CV)、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测定。实验前后运动员各项指标的变化用配对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显著水平。
3、结果与讨论
3.1贫血运动员组与非贫血运动员组Hb含量、RBC计数的结果,见表1。
与非贫血组比较,p<0.05**P<0.01
从表1所示,贫血运动员组Hb和RBC计数均低于非贫血运动员组,尤其Hb明显低于非贫血运动员组(P<0.01)。
3.2贫血运动员组与非贫血运动员组血清睾酮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
与非贫组比较:*P<0.05**P<0.01
表2所示,运动员sT水平有明显差异,从表2可见,贫血运动员组明显低于非贫血运动员组(P<0.01),RDW水平同样具有明显差异,既贫血运动员组明显高于非贫血运动员组(P<0.05)。已有研究证实,当机体出现铁缺乏征兆,即使Hb仍然正常时,RDW均异常。因此,当失血或其他原因造成体内铁缺乏时,RDW的变化早于任何红细胞参数。所以RDW异常增高是判断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简易指标,运动员血清睾酮含量是判断其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睾酮除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肌纤维和骨骼生长等功能外,还对RBE和Hb的生成具有强力作用,它还能促进Epo的生成,直接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但是贫血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下降,这是否由于这些运动员个体适应性不良所致?尚待进一步探讨,可能睾酮水平的不足对造成贫血也有一定影响。
4、运动性贫血的发生主要原因
4.1血液稀释
纵观运动与血量的研究可见,与正常安静状态的血量比较,运动员在运动后即刻的血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大约6.5%~18%)
这种血量的下降在运动后3小时内表现出开始回升趋势,另一方面,单纯的血液稀释作为运动性贫血的原因似乎可能性较小。
4.2血管内溶血
由于各种原因使血循环的成熟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速度加快,即称之为溶血。急性或力竭性运动会引起红细胞膜发生一系列改变,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功能。显性血红蛋白尿是溶血可能导致的一种现象,但运动性血管内溶血严重到发生贫血或血红蛋白尿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同时无血红蛋白尿并不代表该运动员没有血管内溶血。运动后血管内溶血现象的机理有待于深入研究。
4.3女性运动员的月经紊乱
有学者在对运动员体内的矿物质状态研究中发现,加拿大和美国女性运动员的铁状态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其中20%-47%的女性运动员的铁蛋白低于121ug/L。引起女性运动员铁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运动性月经紊乱。
4.4膳食结构和饮食方法的不合理
运动性贫血的运动员往往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现象,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摄入不足,铁吸收、利用不足等。铁作为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体育运动的生理和代谢过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功能。运动员的铁丢失状况更为严重,其补充铁的量则需相应地升高。
5、小结
依据上述结果,为了防治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5.1定期检查Hb、RBC、血清铁和以及血清铁蛋白;
5.2在饮食中应注意食用含铁、铜丰富的食品;
5.3注意食物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5.4适当补充维生素c,以助铁的吸收和利用;
5.5贫血较严重者,在医生监督之下给予铁剂和铜剂;
5.6给睾酮水平比较低的运动员适量补充可促进雄激素提高的营养补剂,可能对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有一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