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军队主题宣传的“一池春水”

2009-04-29 19:59张鹏飞
新闻世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一池春水宣传军队

张鹏飞

【关键词】军队 宣传

当前,全军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胡主席提出的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为内容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军队媒体,承担着把全体官兵引向核心价值观精神高地的神圣使命,如何搞好这一重大主题宣传,并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其宣传、引导、塑造功能,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军队媒体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在报道策划上,力求“新”,开创报道的新局面,避免“炒剩饭”

一是以新观念引领报道方向。新时期新阶段,官兵所处环境和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军队媒体应该以敏锐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洞察到这种变化,并自觉站立在时代的潮头,顺应、引领这种变化。军队媒体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并日益向军营蔓延的情况下提出的。基于这一认识,军队媒体应自觉用反映时代发展特色的报道把官兵引向主流精神高地,而不能像对待一般的报道一样,采取老方式、老办法进行报道,这样的宣传报道由于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而缺少感染力和渗透力,势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赵凯在《新时期办好新闻媒体的着力点》一文中说:“新闻媒介要做一个合格的瞭望者,首先就要将时代的风云际会了然于胸,清晰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知道哪些是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哪些属落后事物,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这样,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才能正确选择,有所侧重,才能代表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以新视角拓宽报道思维。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官兵灵魂塑造问题,要想使这一价值观深入官兵的头脑,军队媒体在宣传这一价值观时就不能一味走以前的老路径,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要用独特的视角予以报道,实现新闻报道角度和形式等不同程度上的创新与突破。具体来说,应做到:一是运用逆向思维。军队媒体在宣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时,不能一味唱赞歌,还应该敢于揭露矛盾和问题,指出与军人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现象,并在校正偏差中引导官兵用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二是突破定势思维。军队媒体在报道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时,不能一味强求从大事中寻找、从英模人物中攫取,这样的报道势必拉远与官兵的距离,使官兵误认为核心价值观是大人物的事,自己不过是普通一兵,因而产生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而应该善于从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发掘出官兵身上的闪光点,让官兵感到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可望不可及,而就在他们的周围、身上,这样的报道才能使官兵感到可亲、可感。

三是以新内容增强报道时代感。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军队媒体要着重把握“当代”两个字,要善于发掘反映时代和军队发展风貌的新典型,不能一说起典型,永远是吃苦、奉献、牺牲,事例还是那些事例,情节还是那些情节,虽然仍旧可以感动人,但由于典型太过于千篇一律和“似曾相识”,没有什么个性,以至于给官兵带来了审美疲劳,不能在官兵头脑中沉淀,达不到用典型人物精神感召官兵的效果。军队建设应随时代发展,军队典型形象也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典型要能够表现时代主题、符合时代要求。比如当今时代主题是社会和谐,那么军队媒体在宣传先进典型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时就应该自觉把典型的先进事迹与这一主题结合起来,应突出反映先进典型是如何立足本职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奉献、牺牲的层面,游离于时代主题之外。只有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同时又能反映时代主题的典型才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才能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比如“捍卫国家战略安全的忠实守望者”金一南,“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丁晓兵,“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等等,无不具有典型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大力传播与时俱进的典型形象,既要坚持历史的继承性,展示我军性质、宗旨之共性,又要着眼时代的新要求,展现典型的时代特色,突出典型独特之个性。这个历史和现实、共性和个性和结合点,是军队媒体新世纪典型形象传播应确立与维护的坐标①。

二、在报道手法上,力求“活”,增强报道的表现力,避免“一潭死水”

一是以灵活多样的体裁加强报道效果。军队媒体在报道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时,为了增强宣传效果,应不拘一格,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和新闻图片等多种新闻样式,形成动态报道与典型报道辉映、记者感言与编辑点评齐发、专版专栏组照各展风采的生动局面。在版面编排、栏目设置等方面,应大量采用集中编排,通过围框、大标题强化宣传效果,并配发编者按、记者感言、编辑点评等,增强宣传的综合效果。

二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凸显报道张力。形式生动活泼,官兵喜闻乐见,看得进、记得住,主题宣传才能真正入耳入脑,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人民日报坚持“内容抓重点、形式求出新、言论加力度、版面要突出”的策划方针,形成了阶段性专题配发评论员文章,重点典型配短评,次重点典型加按语,自主选择典型配“记者感言”,调查性报道配“基层之声”等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新华社把电视脚本的写作方法引入主题宣传,通过“现场见闻”、“数据看点”、“背景插播”、“声音回放”等形式,把长篇报道分解成既有记者目击又有系统分析,既有新闻背景又有精辟观点的报道组合,通稿采用率大大提高。光明日报把解析文化现象、促进文化建设作为主题宣传的重点,通过“采访手记”、“背景图示”等形式增强对新闻事实的解析和引导。经济日报在主题宣传中形成有高度、有深度、有趣味的“报道品牌”,通过“对话”、“笔谈”、“采访日记”、“故事会”、“多维坐标”、“百姓身边事”、“专家观点”等形式推出专题②。这些做法,值得军队媒体借鉴。

三是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彰显报道魅力。军队媒体在报道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时,报道语言方面要贴近现实、贴近官兵。现阶段,官兵主体多为“80后”、“90后”一代,他们受电视尤其是网络、移动流媒体等新媒介影响比较大,对社会上的一些时髦词、流行语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对文件性质的语言则相对排斥。所以在报道中军队媒体应认识到这点,多用生动、活泼、新鲜的词汇,少用模式化、材料化的语言,用新闻语言转化文件语言,使之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官兵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同时,要善于运用故事化语言。

三、在报道对象上,力求“深”,提升报道的层次,避免“蜻蜓点水”

一要以知兵深为基础。军队媒体应充分认清,其受众主体为广大官兵,能否取得比较理想的宣传效果,必须由官兵说了算,而只有真实反映官兵生活、有浓浓兵味的报道才能得到官兵认可。因此,记者必须了解、熟悉基层,不能通过向机关要材料的方式整理出稿子,闭门造车。要求记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像钉子钉进木头一样扎根基层生活,与官兵一同生活,和官兵“交朋友”,做官兵的“贴心人”,通过对官兵工作、生活、思想的深层次了解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让官兵“身边人”、“身边事”成为报纸的宣传内容。

二要以挖掘深为手段。报道只有对素材挖掘得比较深,才可能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有血有肉。对报道素材的挖掘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是对报道对象的直接了解;二是对与主角相关人员和对官兵群众的了解。在对报道对象的直接了解时,要避免泛泛地问问题,应以交心、话家常的方式,在取得报道对象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使其说出真情实感;在对与报道主角相关人员和对官兵群众的了解时,要循循善诱,引导其说出报道主角由于遗忘、自我认识存在盲区等原因没有讲到的地方,这一有益补充将使得关于报道主角的素材更完整、更全面、更饱满。同时,对报道对象素材的挖掘一定要生动具体,特别要能抓住反映报道对象鲜明性格特征的细节,不能泛泛地“蜻蜓点水”。

三要以思想深为支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要想把这一价值观说清楚、讲透彻,使官兵的心灵产生强烈启迪和共鸣,从而在自觉接受这一价值观的过程中完成对思想和灵魂的塑造,必须以深刻的思想作为支撑。如何增进报道的思想性?一是要加大深度报道的力度。在报道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要生发开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不但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要在解决“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上下功夫,力求使报道触及到对部队发展起决定作用、带根本性的东西。二是要精心写好新闻言论。言论是报纸的“重磅武器”,是官兵发表意见建议的重要形式,也是报纸宣传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本报评论员文章”、“述评”等形式直接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渲染氛围、壮大声势。三是以系列专栏为依托,组合报道、系列报道唱主角。通过这些专栏,有计划地组织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式报道,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挖掘,成组推出,收到分散的或孤立的单篇报道所收不到的效果。四是用文化提升报道的深度。在报道中融入文化的元素,能极大提升报道的深度和张力。解放军报近期刊载的两篇文章《传统武德文化与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见解放军报2月10日第7版)、《培育当代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见解放军报2月24日第7版)从文化层面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论证,并就如何培育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①滕晓东《应大力宣传与时俱进的先进典型——对新时期军报典型报道的一点思考》,《军事记者》2002第8期

②胡孝汉《做好主题宣传,壮大主流舆论》,《新闻战线》2008年第5期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一池春水宣传军队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激活学校党建“一池春水”
研训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金融扶贫激活“一池春水”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