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英
摘要:分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桃市场的现状,桃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主要是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栽培管理,发展贮藏业,面向大市场,实现产业化。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地区;桃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09)05—0012—03
桃原产我国,品种有1000多个。我国桃的自然产区主要有西北、华东、华北三个传统产区,西南和东北两个新兴产区,共5个产区。栽培桃树结果早,见效快、易管理;桃营养丰富,销量大,因此近年来发展较快。截至2007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桃树栽培面积达7.6万km2,产量达72万吨。
但是,从近几年桃果市场看,鲜食桃国内市场已近饱和,低档桃充斥市场,优质高档桃奇货难觅。市场调查显示,优质果率仅占30%,这其中约有5%属高档优质果,约有50%的普通果随产量的增加价格下跌;还有20%的劣质果没有市场,被积压滞销。
在国际市场上,桃果的售价往往高出苹果的1~2倍,经济效益可观。我国的桃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口量不到2%。如何使黄河中下游桃主产区稳定高效地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黄河中下游产区桃市场现状、分析桃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1桃生产存在的问题
1.1品种老化、品种结构不平衡
目前黄河中下游产区桃的主栽品种大多集中在雨花露、安农水蜜、大久保等老品种上,新品种发展少,品种与栽培管理技术、经营理念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桃质量差,价格下跌。早中熟品种比例过大,中晚熟品种比例小,特别是整个8月份上市的品种更少。
1.2缺乏市场调查和预测
在生产中只考虑生产管理手段、早收获早结束,不去搞市场调查使生产处于盲目和无目标状态。
1.3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突出
桃生产多是以单户分散经营方式,小生产难于面对大市场,获得市场信息和大效益。即使某地已经形成规模生产,但大多缺少相应的合作组织,不适应大市场的需求。
2桃产业发展对策
2.1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良新品种
品种是质量的第一要素。发展品种多样化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黄河中下游桃产区发展中晚熟品种桃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经过贮藏后,若能在元旦、春节销售,市场前景将会更好。改变目前早中熟品种比例大,晚熟品种比例有限的状况,适度压缩早中熟品种比例,扩大晚熟品种的栽培面积。使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至3:5:1。但晚熟品种桃生长周期长,应对其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予以重视。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适栽优良品种,现对黄河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推广的早、中、晚熟桃新品种作一简要评价,以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早熟品种:生育期61—90天,主要有源东白桃、安农水蜜、春艳、春雪、早凤王、松森等,共同特点是:果个大而整齐、色艳、柔软多汁、口感好、果实商品率高。成熟期能弥补北方水果短缺期,售价高。但早熟桃品种果实的缺点是见红就软,不耐贮藏和运输,需要适当早采,八成熟时销售。其中春艳和春雪硬度较大,早凤王、松森成熟期介于早中熟品种之间,可考虑优先发展。
中熟品种:生育期91~120天。代表品种有沙红桃、新川中岛、新大久保、大珍宝赤月。这些桃品种的特点是果个大、色红、味甜、品质优良、硬度较大、商品性能好、货架期较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中熟品种中的优良品种,栽植量比较大。但是中熟品种较多,表现不一。选择时要注意成熟上市时间,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尽量选择在当地重大节日前上市的品种,同时要避免与西瓜上市时间相冲突。另外,要注意选择硬溶质品种,使货架期能够适当延长。
晚熟品种:生育期121—160天。代表品种有中华寿桃和中华圣桃,两者都是雪桃的红色芽变,果个大、味甜、耐贮运,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其他晚熟品种如桃王九九、仕女红桃、冠华雪桃、寒露蜜桃等,均具有果个大、色浓红的优点。但有的品种象中华寿桃存在裂果问题,目前需要套袋栽培来解决。
2.2科学栽培管理,生产优质果品
2.2.1采用密植早果丰产技术以前桃采用稀植大冠栽培,结果晚,丰产晚,栽植后3年见果,4年丰产,不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密植是当代果树栽培的主流。如中国农业大学贾克功等发明的桃树高密度栽培技术,现正在全国推广,666.7m2栽植300~400株,翌年产量可达1500kg,3年及其后可达2500kg,一般2~3年即可收回投资并盈利,短则数年,长则10年即可更新,即时又可栽植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2.2.2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生产中偏施氮肥,平衡施肥少。因此必须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特性。
2.2.3合理整形修剪桃树生长量大,桃园往往出现群体和个体枝量偏大,树体结构不够合理,光照差等问题。生产优质果必须要通过整形修剪使冠内各部分见光度达到全光照的50%以上。
2.2.4综合花果管理采取授粉、疏花疏果、套袋等系统配套管理措施,以生产优质果品。
2.2.5发挥地域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果品质量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大,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栽培品种,考虑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来确定栽植品种,或者考虑果实成熟期比周边地区提前或错后,利用时间差赢得市场。
2.3发展贮藏业,延迟货架期
桃一般不耐贮藏,但是可以选择比较耐贮藏的品种,搞短期贮藏,增加附加值。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过反复试验,对山东肥城水蜜桃采用光谱抗霉药物AF-2药纸包果,再加上高效乙烯吸附剂,在3—5℃冷库中进行气调贮藏,保鲜期40天,好果率达97%;对北京水蜜桃采用硅窗气调小包装代替普通冷藏,保鲜期可延期到35天,好果率也达95%以上。
2.4更新观念,面向大市场
改变过去果品短缺时代谁发展果树谁就能致富的意识,顺应时代要求,以质量为核心,面向高档市场,国际市场。我国周边国家除日本、韩国等部分国家生产桃果但桃果价格昂贵外,中亚、东南亚地区不适宜桃树生长,对桃果的需求量很大。欧美地区重点发展口味酸的油桃、水蜜桃,不适应亚洲人喜食甜桃的口味。这就给黄河中下游地区桃产业带来很大的国际发展空间。而我国生产的桃果具有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应该发展高质量的品种,打出自己的品牌。
2.5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
在市场经济时代,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销售方式,实行规模生产或形成联合组织进行生产销售。实践证明,凡是某种果品的集中产地,就容易形成市场,且能带动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果品多数是易销价高。例如北京平谷区是全国大桃生产的名产区,发展桃近1.12万km2,年产桃11万多吨,从3月底到11月底均有鲜桃上市,拥有218个品种,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系列,每到销售季节,市场十分火爆,全国各地批发商和出口商都云集平谷,带动了当地服务业、运输业、包装业和贮藏加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