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红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战胜挫折,在挫折中锻炼自己,在挫折中学习,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和成功的起点。
增强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
一、培养和锻炼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具有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参加集体项目的体育锻炼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集体活动的优势,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篮球赛、足球赛、跳绳比赛等,学生既锻炼身体又体现了团队精神,既锻炼了个体的意志力,又使其精神振奋,摆脱烦恼、陶冶情操。每次体育课后,体育教师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挫折和心理压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应当想方设法战胜挫折和解决心理压力。同时用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宣传和体育活动中做得好的学生来激励,让学生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心理和生理压力,使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不灰心、不气馁、再接再历,为下次的成功而努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让学生感受到信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困难和挫折可以激励和磨练人的意志,树立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念。
二、创设挫折情境,对学生进行意志磨练教育,增强挫折承受力。艰苦、恶劣的环境最易磨练人的意志,经历过较多艰苦环境磨练,有较多挫折经验的人,比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人,挫折承受力要强得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创设一些艰巨的任务、困难、问题等挫折环境,让学生来尝试、体验。进行必要的磨难教育,增强挫折承受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适当增加难度,提高数量和要求。如在高年级前滚翻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在场地上摆设不同高度的跳箱和山羊器材,课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敢跳的高度,进行跳下接前滚翻练习。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进行练习,向困难挑战。练习中部分学生产生一定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也是进行承受挫折能力培养所必须的,只要教师恰当地运用激励语言和必要时亲自保护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会感到安全,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勇气大增,同时施以适当教学方法,学生畏惧害怕的心理就会消退。
三、加强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教育。良好的性格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内在动力,是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首要条件。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独立性强有自信心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强,在挫折面前能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相反,心胸狭窄、意志薄弱、孤僻抑郁、依赖性强、自卑感重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低,往往稍遇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甚至悲观失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例如跳高练习。若按传统的队形方式站队,有体能素质的差异,却同一高度的横杆,则有的跳不过瘾,有的则跳不过去。前者因为接受不到新的挑战而兴趣大减。对于后者因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而胆怯和羞涩,同样也会兴趣大减,不利于个性发展。如果我们采用圆形升级跳的方式,既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学生又能观看同伴的练习,有助于互帮互学。
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生在逆境中的适应能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及挫折,有的来自主观方面,主要是自身的心理障碍,如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与所学内容相矛盾;有的来自客观方面,如器械体操,耐久跑以及环境气候,场地器材等。平时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每个班里都会有心理脆弱、心理失调的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没有自信,自尊心,争胜心,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这类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比如,把他们编在一个组里,多跟他们一起活动,多给他们鼓励、表扬,降低他们的练习难度和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应给予表扬。其次,在下课后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教师面前能轻松自然。要选定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手拉手伙伴,使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感受到温暖。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消除他们心理负担,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逐渐适应困难环境,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增强挫折承受力,增加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锻炼学生在逆境中的生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