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危机是广义经济危机的一种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它们还会发生重合,但又不能简单地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同。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准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体经济失衡、需求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刺,从而引发经济危机;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是因为虚拟经济的发展不能与实体经济相适应。金融危机的肆虐会映射到实体经济。导致整个经济陷入衰退;反之。经济危机的爆发也往往与金融危机形影相随。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次贷”危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韩平平,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甘肃兰州,730000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6-0006-0004
2007年2月“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引发了迄今为止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倒闭或者被收购后,危机逐步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消费信心不足使得汽车、房地产及零售行业低迷;资金流萎缩及信用评级下降使得企业纷纷倒闭;跨国公司缩减成本裁减员工使得失业率大幅攀升。实体经济的衰退又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又一次面临困境。
从广义上看,经济危机较金融危机涉及的范围更广,金融危机只是广义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方式。考虑到所讨论的主题,本文考察的经济危机为狭义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相对独立。
一、文献综述
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每一次危机的出现都为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因和素材。归纳起来,国内外学者对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定义,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成因及二者关系,“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等课题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定义
严明认为实体经济是一种以现实的可感知的物质为存在形式和活动内容的经济活动形式,是传统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行为方式。类似地,沈良指出:实体经济是“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
成思危对虚拟经济的定义是“与虚拟资本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即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在现代经济中,它是一个涵盖整个金融业的概念,不仅包括资本市场,也包括货币市场;不仅包括国内金融市场,也包括国际金融市场;不仅包括原生金融市场,也包括衍生金融市场。债券、股票、期货、外汇、期权等金融产品都是虚拟经济的产物。
(二)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定义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关于金融危机,马克思指出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危机是只伴随经济危机爆发而爆发的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狭义的金融危机则是指单纯的货币危机。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和必须相互转换,才使资本运动过程本身潜伏着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三)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成因
关于经济危机,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导致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群众购买力不足又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凯恩斯也认为经济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但他同时指出有效需求不足取决于三条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规律。经济危机的产生并非缘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安排,而是缘于人们的主观心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因此,从长期看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远远落后于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水平。
关于金融危机的成因,成思危在考察虚拟经济系统的结构与演化规律后将其归结为:实体经济系统运行失常;政府宏观管理失误;金融系统幼嫩脆弱;投资人群信心动摇;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四)“次贷”危机的原因
孙时联、刘骏民和张云认为,“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低收入者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出现问题,而其本质原因是金融杠杆的泛化导致市场风险不断放大。陈雨露、庞红和蒲延杰则认为,“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流动性过剩,而金融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又使得金融体系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引发危机。
(五)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全面深刻地论述过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关系。他们指出,现实中的生产过剩危机(即经济危机)导致货币危机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危机的实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同时,金融危机会影响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从而影响消费和投资并导致经济危机。
本文以“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联动角度剖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提到的经济危机指狭义经济危机,即由于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或者稀缺资源供给减少而政府未能进行有效调节,使得实体经济系统失衡从而引发的危机。
而本文所考察的金融危机是指虚拟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偏离实体经济太远使得市场积累的经济泡沫破灭,进而导致一国或地区经济严重失衡所引发的危机,主要表现为危机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基准利率、汇率、股票债券等证券指数及房地产价格等)的急剧恶化。
二、从“次贷”危机看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演化过程
本次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次贷”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使得房地产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与此同时,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经济全球化又使得“次贷”危机一步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一)“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
2000年至2004年,美联储连续15次降息,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但过度降息所带来的过剩流动性使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积聚,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通胀压力骤增。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逆转,先后加息17次,将利率从1%提高到5.25%。连续的加息在提高了房屋借贷成本的同时,也促发了房价的迅速下跌,以及抵押违约风险的急剧增加,并最终成为本次“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
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使得大批国际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并相继破产或被国有化,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波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
(二)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
“次贷”危机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股票市场深度调整,信贷持续紧缩。金融资产价值的萎缩通过负向的财富效应a影响居民消费信心,通过托宾Q值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效应唧制企业投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危机又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从美国传导至全球,造成世界经济疲软。2008年9月起,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这场风暴开始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多国经济放缓甚至出现衰退,大量企业倒闭或者大规模裁员。金融危机开始演化为经济危机。
(三)经济危机使得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
实体经济衰退使得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大批企业破产和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银行坏账扩散至次级抵押债以外的商业贷款领域,加剧了信用市场的紧缩态势,形成恶性循环。
具体传导机制如下:当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后,与该抵押贷款债券相关的信用风险及其收益,就从贷款者转移到持有这类证券的机构投资者中。一旦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大幅上升,这些证券的信用评级就会调低,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持有这些证券的金融机构就会出现巨额的账面资金亏损。至此,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资产价格泡沫破灭。
在此期间,经济社会整体的信用风险骤然上升,金融机构主动降低杠杆比率进入去杠杆化阶段。去杠杆化的过程又加剧了资产价格的下跌,资产价格的持续下跌又导致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包括贷款)在资产组合中的比例,从而引发“惜贷”行为。信贷市场出现萎缩,导致危机从资本市场再度传导至信贷市场。
另外,危机使得大批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撤离,全球出现严重流动性短缺,进一步恶化了金融危机态势。
三、(实体)经济危机与(虚拟)金融危机的区别及联系
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来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归纳起来。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三点
1,危机爆发原因不同
(1)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宏观经济失衡或者受外界供给冲击影响引发经济波动。国民收入理论认为:
Y=C+I+C+NX
(1)
其中Y、c、I、G和Nx分别表示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和净出口。在这个公式中,假定政府投资G为外生变量,Y主要取决于C和I。当有效需求不足使得居民消费水平下降、企业投资规模萎缩时,国民收入就会下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进出口贸易也是影响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20世纪前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都是由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的不足或者外界能源供给冲击而直接导致经济下滑。以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为例,阿拉伯国家削减石油产量造成油价暴涨,欧美经济严重受挫,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整体下降8.1%,企业破产严重,失业人数创战后世界最高纪录。
(2)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发展速度与实体经济偏离,虚拟资产泡沫积聚过多。
一方面,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M=LI+L2
(2)
M表示货币需求,Ll表示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L2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当货币需求总量M一定时,L1和L2此消彼长。虚拟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以至于偏离实体经济过远,表现在货币需求上即是L1实体需求的萎缩和L2投机资本的膨胀,泡沫积聚的结果必然是虚拟经济崩溃,整个经济体系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货币数量论观点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并且得出现金交易方程式:
MV=PQ
(3)
其中的M、v、P和Q分别表示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一般物价水平和全社会商品劳务供应量。需要指出的是,公式中的M(货币供给量)主要指进入实体商品经济的货币供给量,未包含虚拟经济的货币。
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货币被频繁使用,股票债券等虚拟资产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人们除了用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以外,也投人大量货币购买虚拟资产进行投资或投机。我们用M表示用于购买虚拟资产的货币交易量,则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就转变为以下的货币交易方程式:
MV=PQ+M
(4)
在货币供给量(MV)不变的前提下,用于虚拟资产交易的货币量M如果适中,那么虚拟资产会通过投资渠道,财富效应渠道,流动性渠道等方式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当M过多时,就会产生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从而使得虚拟资产价格过高,泡沫膨胀。同时,用于虚拟资产交易的货币量M越大,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量就越少,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就越少。二者交互作用,经济逐步萎缩。
以本次“次贷”危机为例,次级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占用大量的货币,使得M上升,导致两个结果:
一方面,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量下降,降低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导致消费和投资下降,从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另一方面,虚拟经济扩张导致经济泡沫膨胀。当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会使得市场预期发生微妙变化: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入量减少,价格上升趋势减缓;投机者的心理预期下降,开始大量抛售虚拟资产并撤离资金,造成经济泡沫破灭;信用链条断裂,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甚至资不抵债导致破产;商业银行出现巨额坏账,大幅亏损直至倒闭。
2,危机发展的阶段性不同
实体经济危机传导链条简单,危机爆发之后通过影响消费和投资使得经济迅速恶化。而“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首先使得金融市场产生巨大震动,之后传导到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发酵扩大后再次反作用于虚拟经济,并阶段性爆发。本次危机始于美国并逐渐传导至欧元区和亚洲区且至今未有迹象表明有减缓趋势。
3,危机规模不同
经济危机由于仅限于实体市场,规模相对可控。在金融危机下,衍生品的出现使得危机爆发的能量以几何级倍数放大并反射到实体经济,其危害程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危机。本次“次贷”危机爆发于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的21世纪,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所代表的经济量远非一国或地区实体经济总量可比,一旦泡沫破裂,经济链条中断,其传导性和破坏性都得以放大,规模和危害远远超过单纯实体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虽然有很多区别之处。但二者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且最终都会对一国或地区甚至全球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危害
以“次贷”危机为例,当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及其衍生品泡沫破灭引发第一轮金融海啸后,其对实体经济直接造成很大的伤害:一方面,金融投资产
品价格暴跌,长期靠信用和投资收益支撑消费的居民需求迅速萎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纷纷倒闭或陷入困境,现金流收缩,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获得充裕的融资,经营举步维艰,投资大幅减少;同时,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必然促使各国实施从紧的贸易政策,如此一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外向型国家也会深受其害。
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射到实体经济后,又反过来会对金融市场的失衡恶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各国经济联系空前紧密,实体经济一旦发生危机,紧跟现金流萎缩而来的往往就是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负有大量外债的国家由于现金链条断裂,无法支付高额的利息,面临国家倒闭风险;与此同时,面临支付危机的国家信用评级下降,本国货币被抛售,汇率大幅波动,货币迅速贬值,从而引发货币危机。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呈现不断蔓延与加速扩散的趋势,作为一个外向型的庞大经济体,中国不可能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中国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出口市场、外国直接投资、国际初级产品及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及货币政策等渠道传递到中国。
全球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下降以及美元的疲软必然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2008年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7.8%,比2007年增长速度降低近5.7个百分点,出口作为与消费、投资并驾齐驱的“三架马车”,其规模的下降必然减缓中国宏观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危机下“热钱”的大量撤离必然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震荡风险;随着美元弱势地位的不断强化以及美国金融机构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我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难免蒙受损失。
这次金融危机除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对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重要启示。
一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并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造成虚假繁荣,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因此,政府应防止虚拟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平稳发展。
二要坚持适度稳健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在深化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防范过度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政府须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