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父母先上好“预习课”

2009-04-29 00:44
家庭生活指南 2009年6期
关键词:奖学金竞争规则

导语:《请投我一票》是武汉电视台制作人陈为军执导的一部纪录短片。该片忠实地记录了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的一次班长民主选举。候选人共有三名,为了让孩子通过竞选,其中一位候选人的父母邀请全班同学乘坐轻轨,并免费提供矿泉水、大巴接送和导游等服务,使儿子的支持率止跌回升。而作为此次竞选的幕后教导者,父母们积极主张让孩子们放弃清高、行动救势,投入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这段纪录短片在网上热播后,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家长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加入竞争队伍,甚至介入孩子的竞争,为其出谋划策,是否违背了竞争的公平?由于资源的稀缺,造就了一个铁的定律:未来。只有强者才能找到较好的生存平台。那么。该不该将成人社会的竞争压力过早地迁移到孩子们身上,让他们体验到严峻的竞争形势?竞争到底要不要有规则和底线,要不要让孩子们明确什么是规则允许的范围?要是孩子生性怯懦。逃避竞争。父母又如何消除其畏难的情绪呢?

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等孩子将来碰壁后再来补课,为时已晚

(崔东伟,男,39岁,医生)

也许有人会质疑:该不该让这么小的孩子接触社会上的竞争“手段”,明白谦虚退让并非好事,而应该放手一搏。也许有人还会担心,竞争自然有胜有败,让这么小的孩子去品尝失败的苦果,是不是太残酷了?其实,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孩子将来必然要为进入好的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同伴展开竞争。如果淡化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肯定会影响其将来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的生存。

我经常以自己和妻子的例子来教育孩子:竞争是立足之本。比如,我所在的医院科室,每年都要进行双向选择。科室为了创品牌,都要选医术最好、口碑最好的医生。在双向选择时,每个人都使尽浑身解数,搜集论文资料,亮出自己的绝活,还要进行述职演说,甚至要说服病人参与行风评议,投自己一票。就算是再清高的医生,也得精心准备竞聘演说,上台进行演讲,让大家对其有全面的认识。而妻子在移动公司客服部,每年都要参与“星级客服接待员”的评定。如果评上,待遇提高不说,还会被公司派去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就连今年已59岁的岳父,每年也免不了要参加公司部门负责人的竞聘。

离开学校这座象牙塔,外面的世界是很现实的,孩子必须要有好胜心,才能为自己争得立足之地。我经常对孩子说:不要怕竞争不过^家,两强相遇勇者胜!我陪他看《亮剑》、看《士兵突击》,鼓励他在任何竞争中都要有“亮剑”式的精气神。只要他努力过,尽了全力,就算输了,也是值得的。因为他不但能赢得对手的尊重,也锻炼了自己的抗挫能力,了解了自己的短处。只有能输得起的男孩儿,才是真正的小男子汉!

灌输竞争理念,要从孩子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

(英莹,女,45岁,记者)

十多岁的孩子已经有逆反心理了。要是你对他说,到了社会上,竞聘啊、排名啊、按贡献大小者哙拉开收入的等级,他就会不耐烦地说:“我还小,接触这一套还远着呢!”“别拿你们大人的那一套来约束我!”为此,我开始尝试着从孩子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来教育他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他是一个勇于展现自我、勇于以最好的状态与别人PK的人,就会在竞争中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扩大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而且心里的成长速度也会加快。因此,竞争是一件好事,不能因为怕苦、怕累、怕丢面子而当—名旁观者。

平时,像超女、快男、舞林大会这类孩子喜爱的电视节目,我都会陪他看,还有意识地让他观察选手们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观察每轮比赛公布谁被淘汰时选手的表现。从胜者和败者的身上,都可以学到竞争者应有的风范。此外,我也尽我所能,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参与竞争。比如,鼓励他去竞聘校报的编辑,竞选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竞争校“小摄影家协会”的会员。我发现,孩子在竞争中慢慢地改掉了“沉默是金”的毛病,变得能说会道,做事有始有终、有条有理了;还学会了与上至长辈、下至学弟学妹的不同群体打交道。我觉得,这些能力的提高对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大有裨益。

现在,有很多孩子直到大学四年级才知道竞聘的—些基本规则,才知道与人打交道要注意些什么,这显然太迟了,也太被动了。其实,从孩子上中学甚至上小学的中高年级起,就应该让他有竞争意识,这才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的表现。

要注意教育孩子在单键中学会宽容

(王月利,男,42岁,销售经理)

我理解的竞争意识是一种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鼓励孩子参与竞争,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很多父母也知道让孩子早日明白竞争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孩子参与竞争。但是,如果盲目地鼓励孩子去竞争,会使这种鼓励非但起不到推进作用,反而会加剧孩子之间的恶性竞争。孩子会在成功时沾沾自喜,失败时怨天尤人,甚至仇恨对手,严重的还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使原本有益的竞争变了味儿,走向歧途。

我儿子班上的一位男生,从小学到初中,每次考试成绩均在班上名列榜首,没想到在初二上学期的放假前夕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原来,当天下午,班主任公布朝末考试成绩,此男生意外地掉到了第四名。一向位居榜首的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气之下,他拔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划伤了考了第—名的同学的胳膊后扬长而去。这个案例让人震惊。

有竞争,就会有输赢。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在竞争中失败的孩子往往会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对获胜的一方充满敌意,不再和对方交朋友,甚至怂恿别的伙伴也孤立他。这就要求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教育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宽容。让孩子明白:竞争不应该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该拥有广阔的胸怀,必要时甚至要与对方合作。

我常和孩子聊天,曾经对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初,奥巴马和希拉里成为民主党内的竞争对手后,竞争几近白热化。而奥巴马获胜后,希拉里却满面笑容地打电话恭祝他当选,并且和克林顿一起为奥巴马的当选拉票。后来,奥巴马任命竞争对手希拉里为美国国务卿。这,才是强者的风度一不但宽容自己的对手,而且和对手充分合作!

恶性竞争多是由规则不规范发的,规则越无懈可击,竞争越光明正大

《田艳,女,40岁,公务员)

我的侄女梁莉在某重点高中上高二。学期末,担任学习委员的她参与了班里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负责给同学们统计加分情况。和以往一样,奖学金评定以考试成绩为基础,获得荣誉称号、发表文章或担任学生干部等,都可以得到加分。

她的同学王琪称自己在某省报作文版发表了作文,还是“名师面批范文”,给自己加了3分,再加上担任班干部的分,她便取代梁悦,从第七名一跃为第一名,而排名第

二的刘思同于是就落到了第三名。而全班一等奖学金名额只有两个,这使刘思同很不服气:“王琪根本拿不出登有自己作文的样报,网上也查不到,这3分不能加!”刘思同便想方设法地从熟人那里弄来了一本国家级音乐比赛的获奖证书,也加了分,升至班里的第—名。而王琪因为被取消了来历不明的加分,被挤出了前两名。就这样,刘思同和梁悦拿到了一等奖学金。为此,王琪也很不满:“刘思同的那个获奖证书根本没有公信力,谁不知道那是音乐协会的人为熟人创福利的方式?”为了争得奖学金,一向关系良好的同学从此形同陌路。其实,这类恶性竞争多是由规则不规范引发的。评定奖学金的规则越规范,越无懈可击,竞争才越光明正大。比如,在奖学金的评定中,每班都有评定小组,班干部在其中占很大比例,甚至有的全由班干部组成,这公平吗?有些孩子说,每次评比,仅有的奖学金名额都被班干部瓜分了,“人家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你怎么争得过他们?”所以,将规则细化才是体现竞争的公平和公正的前提,就像击剑比赛一样,哪些是有效部位,哪些是无效部位,规定得一清二楚,竞争产生的矛盾才会大大减少。孩子也就不会偏激地认为“竞争是人际关系的‘速朽剂”了。

千万别把竞争理念使歪了

(程世,男,38岁,软件工程师)

有一次我去参加女儿学校的一个专题讲座——教会我们的孩子竞争。专家宣称,要整个扭转与颠覆我们平常的教育观念。“我们教育孩子最多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要求孩子要谦让。但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比如,美国的妈妈给孩子分苹果,不是让孩子门让来让去,而是让他们去花园除草,谁除得又快又多,最大的苹果就给谁。”接下来,他举的例子就“雷”到我们了。专家说,他是1967年生的,当年他想当兵,尽管身体条件都符合要求,但是超龄了,部队只要1968年以后生的。怎么办?他就去找乡党委书记和武装部长,摆困难、讲感情,终于打动了他们,将他的出生日期由1967年改为1968年,这样才顺利参了军。唉!难道专家是让我们给孩子灌输这种不公正竞争的理念吗?

我们知道,所谓的“竞争”有两种:—种是不讲规则的竞争,人人都可以使用阴谋诡计来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霍布斯所说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每个人都要防备来自他人的偷袭,永无宁日。而另一种就是严守规则的竞争,在法律的框架下,在规则之内,发挥自己的能力与聪明才智,这才是文明的竞争。通过这种竞争,下一代会形成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给他们的成长环境带来安宁与秩序。很明显,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参与的是第二种竞争。

本刊观点:当父母意识到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重要性之后,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有:

第一。当孩子看透了一些有违公平的潜规则,或看到了竞争规则的漏洞后,要不要鼓励孩子愤而退出?

正确而负责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当“打补丁”的高手。父母要告诉孩子。任何一种竞争规则都是从不完善到完善,是通过竞争者坚持不懈的据理力争才逐步修订完善的。一旦竞争规则变得滴水不漏,一些有违公平的潜规则也就没有了市场。因此。愤而退出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更容易纵容不公正的现象堂而皇之地存在下去,让有实力的人继续吃亏。

第二,竞争与合作是不可共存的吗?讲竞争就不可能谈合作吗?

21世纪,普遍意义上的竞争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拼。在一个团队中。你当然要尽可能地与伙伴竞争。成为领军人物。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伙伴密切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外国的父母为了让孩子领会竞争与合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通常让孩子四五岁时就参加球类运动。而孩子成为小小运动员的过程。会贯穿其整个成长历程,通过一级一级的球类比赛来形象化地教导孩子:竞争应该如何讲规则、讲默契、讲风度,才是最有效的。

第三。孩子赢得起、输不起怎么办?孩子作为赢家,被周围的伙伴孤立怎么办?

这就涉及到赢家和输家之间有益互动的问题。在国外,任何一项球类比赛结束后,赢家和输家之间都要互相拥抱半分钟。有时。沮丧的输家不愿意拥抱。赢家的父母便会出钱买来冰激凌和棒棒糖,分给所有的小朋友。同时,赢家有奖杯,输家也有玩偶。以奖励他们的拼搏精神。而比赛结束后所有的孩子拥抱在一起的感人镜头,既安抚了沮丧的输家,也让赢家对对手有足够的尊敬。避免了赢家因傲慢而被周围的伙伴孤立。

猜你喜欢
奖学金竞争规则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让规则不规则
感谢竞争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