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辉
[中图分类号] R657.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06-048-02
术中胆道镜的使用对胆道系统检查更具直观、清晰的特点,配合病理检查可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使胆管残余结石率明显降低。我院3年来应用纤维胆道镜62例,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治疗效果,现总结术中胆道镜的应用在胆总管梗阻性病变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女37例,男25例,年龄20–75岁,其中胆总管结石31例,附壁淤滞胆泥14例,胆总管蛔虫残留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并结石梗阻6例,结石合并化脓性胆总管炎17例,胆总管息肉3例,总管癌(包括壶腹部癌)6例。
1.2方法
术中切开胆总管后,安装胆道镜,通过胆总管切开处伸入镜头,首先探查胆管近端,观察有无结石及其他病变,镜头可深达Ⅲ级胆管,后调转镜头方向,观察远端胆管、壶腹部,部分病例进入十二指肠,观察乳头有无病变。对化脓性胆管炎病例:术中结合低压盐水冲洗,清除脓絮状分泌物;附壁结石病例:应用刮匙取出结石;对息肉样病变:术中应用胆道镜取活检即时送病理分析,明确病变性质,及时更换术式。
2结果
我院经术中胆道镜配合使用后,结石性胆道梗阻病例镜下探查结石阳性率高达42%(经传统术式取石后镜下探查出结石13例),取净率96.8%(术后残石1例);14例附壁淤滞胆泥清洗效果满意;2例胆道蛔虫镜下网篮取出;9例胆管新生物,镜下活检,6例证实为恶性肿瘤。
3讨论
目前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仍然是胆道外科的一个难题。胆道镜因具有直观、清晰、真实的特点,可明确胆管内结石分布情况、数量多少、形态大小、结石嵌顿以及胆管狭窄程度,用胆道镜探明结石情况后用器械刮取或钳夹,如此反复交替进行,可以取出一些巨大的、嵌顿的且一般方法难以取出的结石,并且可同时对狭窄胆管进行扩张,避免了单纯器械取石的盲目性,减少对炎性胆道的损伤。常规统计手术器械探查取石其残石率高达20%甚至80%[1],而经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残石率为3.2%,使残石率明显降低。
术中胆道镜的应用为手术方案制订提供可靠依据。目前用于胆道系统疾病诊断方法很多。但大多属间接检查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常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文献报道确诊率有时仅达25%[2]左右,尤其是对较小的壶腹部肿瘤影像学难以清楚显示,术前误诊率较高,由此而致手术后及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不符,即使术中采用常规手术器械探查,特别是胆管下端的探查,因不能在直视下观察胆管内病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盲目使用胆道探子强行扩张、探查狭窄或阻塞的胆管下端,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医源性Oddis括约肌损伤,甚至十二指肠损伤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术中胆道镜恰恰可弥补这些不足,他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视胆管,直接了解胆管内病变部位、外观形态,对可疑病变部位直接取活检,并进行快速病检,以获得病理诊断,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内镜与外科手术有机结合,既解决了一些传统外科手术无法解决的胆管内部的问题,减少胆管附壁结石、胆管癌等的漏诊、漏治,也为外科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了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安平, 赵聪, 索运生, 等.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胆管镜下乳头切开术的应用.中国消化内镜杂志,2008,12(11):9-12.
[2] 徐定银, 金凯, 钱建中. 应用纤维胆管镜探查胆管的临床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4):653-654.
(收稿日期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