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洁 吴苗苗 陈小勇
[摘要] 目的 探讨师范类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方法 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某高校师范类300名女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认为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占64.5%,性生活、共用针头、注射器以及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可传播艾滋病的占95%以上;对于母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为67.5%;对于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以及共用浴池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46.7%、79.2%、59.2%;对于避孕套的使用可降低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为74.3%。结论 师范类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仍存在较多误区,高校应继续加强对女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关键词] 艾滋病;师范类;女大学生;现状认识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06-029-02
自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随着监测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HIV/AIDS被检出。预计今后还将出现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由于这部分感染人群以青壮年为主,这就使他们面临不断恶化的健康状况时,还将陷入因劳动力迅速丧失而导致的家庭经济困难[1]。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特异性疫苗,宣传教育等行为干预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手段[2],并且艾滋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师范类大学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她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更应有一个正确、深刻地认识。为了解师范类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现状,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某高校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内容涉及HIV/AIDS相关知识及其获得途径,并对调查结果做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某高校各师范类班级分类编号,从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的在校女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2%。
1.2方法
问卷内容由调查者自行设定。问卷由研究者当场发放并当场收回。调查问卷整理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a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师范类女大学生对艾滋病引起原因的认识
在276名调查对象中,有178人知道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占师范类被调查者64.5%。(见表1)
2.2师范类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其他相关知识的认见(表2)。
与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关的问题中,师范类女大学生对女性性生活、共用针头、注射器以及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可引起艾滋病的传播的正确知晓率均超过95%;对于感染HIV的孕妇所生婴儿会被感染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为67.5%;对于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以及共用浴池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46.7%、79.2%、59.2%;对于避孕套的使用可降低女性感染这一知识的知晓率为74.3%;而对于感染者不会很快出现临床症状这一知识的知晓率为96.8%(见表2)。
2.3师范类女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途径分析师范类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相对分散,主要是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学校和网络(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在阅读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书籍上,师范类女大学生中仍有相当部分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缺乏正确的认识,有53.3%的师范类女大学生错误的认为蚊虫叮咬可引起艾滋病的传播;有20.8%的师范类女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咳嗽、打喷嚏可传播艾滋病;有40.8%的师范类女大学生认为共用浴盆、泳池可引起艾滋病的传播,这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本研究中大部分师范类被调查者获取HIV/AIDS相关知识的渠道为大众媒体(表3),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也有少部分被调查者是通过学校授课获取这方面知识的。由此可见,师范类女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在校大学生已成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人群,他们的认识及态度直接影响日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3]。此外,新的社会理念的形成和新生活方式的泛滥充斥着大学校园,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较为开放的态度[4],正确的知识和信息是改变态度和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前提。学生从大众媒体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通常是零碎、肤浅、不全面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误解[5]。因此,在高校开展有效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不仅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应根据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现状,合理设计教育内容与方式,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她们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主动性[6],最终提高大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降低我国青少年艾滋病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李冰,陈树民,王英.影响性病求医行为的因素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1997,3(3):106-108.
[2]Skidmore D, Hayter E. Risk and sex: Ego-centricity and sexual behaviour in young adults[J].Health Risk Society, 2000;2(1):23-32.
[3]石福艳,白亚娜,裴泓波.公共卫生专业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 22(5):541-542.
[4] 杨小丽,袁美学.医科大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268.
[5]黄静,绳宇,于荣辉.731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9):72-79.
[6]张晓宇,王学良,王建军.某中学学生AIDS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113-115.
(收稿日期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