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研究

2009-04-29 00:44:03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6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

申 杰

摘 要:目的:探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其结果。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血清IgG、IgA、IgM水平升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速率散射比浊法;免疫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017-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病率在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居首位。多数学者认为RA 的关节损伤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及滑膜增生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表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对RA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我们检测43例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探讨其对R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RA 患者43例,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13) 岁,病程6月~21年,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 分类标准[1]。试验的前2 周内,均未使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男15 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9)岁,作为正常对照。

1.2 检测方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利用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例正常对照体检者与43例RA 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IgG、IgA、IgM。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s表示,数据处理应用SPSS12. 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43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A、IgM水平分别如表1所示。可见,活动期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gG、IgA、IgM水平升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

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病因十分复杂,由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可造成严重的致残。RA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滑膜衬里层增厚,滑膜细胞有类肿瘤样改变。引起RA关节滑膜组织增生的基本原因可能由于滑膜细胞凋亡障碍和滑膜细胞增殖过盛的缘故[2]。 临床表现主要是关节改变,RA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膝、足等关节受累最为多见,活动期常伴关节肿胀、压痛和僵硬,颞颌关节亦可受累。目前仍以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但在临床上,RA早期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许多慢性关节炎与RA的表现常类似。由于至今仍没有特异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诊断指标,常造成误诊。多年来,人们试图寻找一种RA特异的诊断指标,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自身抗体、遗传标志物和组织特异性标志物上,但仍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诊断指标,不小比例的患者血清中检测不出这些标志物,且诊断试剂昂贵,普及困难。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者发现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自身抗体在RA患者中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现血清IgG水平与RA严重程度成正比,未经治疗的类风湿病患者IgA升高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这为R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条经济简便的思路。为此,我们对43例RA患者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检测与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显著升高,经治疗后无显著变化,表明体液免疫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体液免疫紊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升高的幅度与疾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有关,其机理可推测为当致病因子侵入人体后,导致TH 细胞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同时活化B 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血管壁等处,激活补体,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3]。综上所述,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于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Arnett FC,Edworthy SM, Block DA, et al. The 1987 revised ARA criteria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RA)[J].Arthritis Rheum,1987, 30(Suppl 17):45

[2] Spadaro A,RiccieriV,Scrivo R,et al.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determination in the synovi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ment on the article by Caspietal[J].A rthritis Rheum,2006,55(4)681-682.

[3] 蒋培余,何建方,陈士芳,等.外周血胞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的意义[J].检验医学,2006,21(4):345.

(责任编辑:王尚勇)

猜你喜欢
免疫球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
双藤痹痛凝胶对CIA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评价
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评价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