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英
摘 要: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近距离接触传染病患者,并承担对其治疗和护理工作,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避免受到伤害。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安全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172-01
1 对象与方法
对本科16名护士2006年1月-2008年1月被刺伤或划伤的次数及物种、被分泌物、体液污染的次数及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2 结果
2.1 手部皮肤损伤情况
共26人次,其中2年以下工作经验的18人次,占69.2%;2~15年工作经验的7人次,占26.9%;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1人次,占3.8%。损伤手部的物种为穿刺针、一次性备皮刀、输液针头、破碎的输液瓶等。
2.2 被体液、血液及分泌物污染情况
共54人次,其中被各种细菌标本污染手部者17人次,占31.5%;被血液、排泄物喷溅到工作服或隔离衣上者26人次,占48.1%;被其它体液污染面部者11人次,占20.4%。
3 讨论
近年来,肝炎(甲肝、乙肝)、麻疹、肺结核患者逐年增多,2006年6月,我地区甲肝爆发流行,2007年2月中旬开始麻疹流行,而我科护理人员是直接接触此类患者体液、血液及分泌物的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短的护士被刺伤、污染的频率最高,人数也最多;而几乎所有护士都有被分泌物污染的经历。为尽量避免损伤和被分泌物污染,减少护理伤害,制定以下防护策略。
3.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治理,规范护理操作各个环节
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的理论学习,增进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优化工作方式,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3.2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对护士进行标准安全管理教育及预防知识宣教,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指导每位护士如何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由于其工作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防范意识差,更应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增强防护意识,积极防范各种潜在危害因素侵袭,预防职业性接触感染的发生。
3.3 避免针刺等锐器伤害,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严格管理各种锐器,尤其是用过的、带有血迹的锐器,建立针刺、体液等污染后及时报告、登记制度。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放入容器内,不可用手弯曲或破坏,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不可套回针头帽内,以防刺伤手指。注射乙肝疫苗,做到早期预防。
3.4 加强消毒隔离观念,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
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min紫外线空气消毒,减少所发生的锐器伤及污染物危害。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3.5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定,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自身涵养,以朝气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把职业暴露危险降到最低。
3.6 定期为护士检查,对受伤护士给予人文关怀
对发生针刺的护士要给予人文关怀,减轻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并找出原因,纠正其不良操作行为,约束不安全行为,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责任编辑:曾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