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社会责任要求的深化

2009-04-29 13:16杨学丽
新闻世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案发言论案件

杨学丽

【摘要】本文以“邓玉娇案”为例,从理论角度出发,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为例,论述当代中国社会对报刊社会责任要求的深化。《南都》对该案件的报道,包括整理其他媒体报道,独家专访,刊登媒体人士、读者及网友的评论观点等,及时、全面、深入、准确公正,体现了当代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社会责任理论南方都市报邓玉娇案

一、研究背景

2009年5月12日,《三峡晚报》刊登的《镇招商办主任命殒娱乐场所》报道称:10日晚,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某宾馆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端,争执中,邓玉娇用随身携带的修脚刀将镇招商办公室主任邓贵大的喉部刺伤,致其不治身亡,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德志被刺伤。该事件一经披露便受到读者和网民的关注。13日,《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对此事予以关注,进行跟进报道,并派出记者到实地采访。《南都》对“邓玉娇案”报道的及时、全面、深入及角度多样等特点,受到了读者和网民的一致好评,履行了当代中国报刊的社会责任。

二、当代中国的报刊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行为在大众媒介的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中日益透明化,媒介由以前的单纯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工具”逐渐转变为“舆论监督”与“反映社会民情”的“32向沟通工具”。此外,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草根阶层”参与到公众事务的讨论中,推进、延缓或改变公共决策及传统媒体议程。

当下社会,我国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①满足公众对于信息了解的及时性、广泛性与深入性的要求,成为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②对事实的报道要客观公正,将事实性报道与评论性文字区别开来,不在新闻报道中掺杂记者或编辑的个人情感或进行倾向性舆论引导;力求从多角度报道事实的真相,增加解释性材料,消除受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误读与理解的偏差。③允许网络中有思想、有见解的文字见诸报端。鼓励新观点、新思路及新建议的提出,营造争鸣、探讨的言论氛围。④关注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尊重民族情绪及种族、宗教情感,不使用敏感、歧视性的字眼,平息社会极端言论,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国家和谐发展。⑤充分发挥媒介的教育引导功能。弘扬社会美德,强化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并倡导社会共同目标的实现。⑥合理提供受众所需信息的内容、数量与质量,不受政治团体与压力集团的控制,自由发表全面、真实的言论。

三、从“邓玉娇案”报道看报刊的社会责任

1、《南都》报道的及时性、全面性与深入性

(1)及时性

“邓玉娇案”于5月12日公开,《南都》虽地处广东,但于13日便转载了《长江日报》的报道,刊登了题为《疑拿一沓钱抽打修脚女镇干部被刺死》的新闻。《南都》对案件报道较为及时。

(2)全面性

13日,不少传统媒体报道了“邓玉娇案”,它也成为国内各大网络媒体及网络社区关注的焦点。人民网强国社区的深水区中。有关该案件的主贴量每日均在30个以上,且浏览数与回帖数居高不下。网络舆论几乎完全倒向邓玉矫。谴责对其性侵犯嫌疑的邓贵大、黄德志二人,一些网民根据媒体报道推出案发经过,一些网民呼吁司法机关判定邓玉矫为“正当防卫”。正是洞悉了公众对案件信息的需求,《南都》于14日再次干登了有关“邓玉娇案”的报道,并在其后派记者对此事进行采访。

表1是笔者汇总的《南都》对“邓玉娇案”报道的全部新闻及评论。从表中可见,《南都》报道的数量逐日增加,由13日和14日的1篇报道、1个版面增加为19日的3篇报道、2个版面。且19日,《南都》记者对巴东警方负责人及案件当事人的亲属进行采访,回溯案发经过,详细报道与案件相关的言论及细节,充分体现了其报道的全面性。

(3)深入性

在对巴东公安局长的专访中,记者从对邓玉娇的精神鉴定是否完成、羁押程序是否合法、鉴定是否有效等方面对案件的调查环节进行详细挖掘,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减少调查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的可能性。随后对案发过程细节的追问则通过局长的言论体现出警方对待案件所持的态度,由此让公众评判警方的调查是否公正可信。

《南都》对于案件的报道解释性材料丰富,能够让受众近距离地了解案件的真相。

2、《南都》报道的准确与客观

《南都》于20日刊登了报道《女服务员与招商办官员的致命邂逅——命案发生前他们各自的人生细节,命案当天的现场还原》。记者到巴东县实地采访,通过询问与案件有关人员的家属及同事。用叙事的手法披露了案发当天的经过。

在报道的第四段。有一句这样的话:本篇调查,将尽力还原野三关镇上的这场“意外”悲剧。记者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在整个行文中用第三者的语言对案件经过进行不带感情色彩的描述。且为了确保读者相信调查的真实性,记者在文中对文字的准确性做了提示,清楚地划分采访得到的材料与警方通报的内容,而对于受访者的言论,则用“据★★★回忆”等字样标出。由此可见《南都》对案件报道要求的严格。

在报道中,《南都》尽量客观还原案发前后经过,不在新闻报道中掺杂记者或编辑的个人情感或进行倾向性舆论引导,体现报道的客观性。

3、《南都》为各种观点提供交流平台

对于“邓玉娇案”的报道,《南都》不仅登载了大量的事实性报道,还为媒体人士与读者提供了观点发表的平台。此外,它还刊登了网络上有关该案件的网友评论。

这些评论中,有的是支持邓玉娇的,如《后邓玉娇时代,我们的妻女该如何应对权贵邪行?》;有的是呼吁网民理性对待案件的,如《公正处理邓玉矫案必须回到司法场域》,《南都》为各种观点提供平等的发言机会,成为交换批评意见与观点的论坛。

4、《南都》报道的公正性

尽管社会舆论对邓贵大的态度是谴责与驳斥,但《南都》在对其妻子进行采访时,如实记录了邓贵大在妻子心中的形象。在还原案发过程细节及转述邓玉娇的母亲、委托律师的言论中,也没有加入任何不文明字眼。在所有27篇报道中。《南都》对非被采访者的文字叙述,不包含情感偏向。

5、《南都》报道的教育功能

《南都》对“邓玉娇案”的系列报道。是报社有意识地进行议程设置的结果。其目的是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与教育引导功能。

6、《南都》对议题报道的强化

在对“邓玉娇案”的报道过程中,《南都》时刻关注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时提供相应信息。《南都》持续大篇幅对案件追踪,不仅提供事实性报道,而且刊载来自各方的评论,有意识地强化对于该议题的设置,引导舆论的走势。

四、结语

“邓玉娇案”是一则典型的由网络舆论参与的社会公共事件,《南都》对其的报道体现了网络媒体影响下传统媒体报道的特点。《南都》对网络舆论走势的敏锐察觉,及时对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并为各方言论提供传播平台,体现了报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案发言论案件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左脚丢鞋”案件
录下的证据
他们的言论
俄前特工中毒案案发地发现神经毒气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漏洞百出的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