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和谐社会中民生新闻的作用

2009-04-29 13:16童丽萍
新闻世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童丽萍

【关键词】民生新闻和谐社会舆论引导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与百姓生存状态的新闻,即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视野、民生态度、民生情怀。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停电、失火,被盗、被骗、走失、纠纷、投诉、求助等。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无论是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许多代表参加的“讨论发言”,都十分重视并且热议着“民生”话题。毫无疑问,民生的改善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运作中,要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内容和中央重大决策为指针,确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发挥民生新闻报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宣传鼓动和舆论导向的重大作用。

一、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

由于一些人法律意识薄弱,受利益驱动,见利忘义,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受到伤害的群众心中不平,强烈不满。如果不及时使矛盾解决,极少数人就有可能一时想不通而走向极端,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新闻媒体得知此类新闻线索或得到他们的“投诉”后,及时利用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有关部门配合,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就可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出现不和谐因素。如《燕赵都市报》接到群众“一打工妹被个体老板剃了阴阳头遭到人身侮辱”的投诉后,将个体老板的不法恶行予以曝光。执法部门对恶老板予以惩处。为打工妹伸张了正义,并对打工妹进行了妥善安置,避免了不良后果。又如他们接到群众投诉。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成功解救了被困在外地的受传销所骗的群众,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也就理顺了情绪,化解了不安定因素。

同时,民生新闻要关注弱势群体,要将推动解决弱势群体的诉求作为报道的着力点。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只有高度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地走向更加公平和公正。

二、发挥民生新闻报道消除群众各种疑惑的作用

新闻媒体的主要作用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为民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把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解气”的时期,90年代是“解闷”的时期,进入21世纪是“解惑”的时期。实行改革开放。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在一些很特殊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群众对社会转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譬如政策的调整或新规定的制定),由于一时不理解,或从局部利益出发,产生了不满甚至对立情绪。如果不及时理顺这些群众的情绪,就会影响社会和谐。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发挥民生新闻报道联系群众的优势,针对群众的不满情绪,多做宣传解释工作,让群众了解新的政策调整、采用新规定的意义,解除群众的疑虑,消除群众的困惑,使群众心平气和。

如国家房改政策、医保政策的颁布,新闻媒体就宜用大量篇幅进行宣传,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群众心里清楚了,疑虑消除了。就会转向支持和配合。又如城市市容整治,必然使马路边上的摊贩产生怨言,新闻媒体要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另外。新闻媒体也要为群众开辟“来电来信”“百姓心里话”等栏目,让群众有反映意见、抒发心声的地方,这也是理顺群众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新闻媒体所做出的民生新闻报道,应从民生角度悉心解读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尽可能地满足民众思考、行动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从民生的角度诠释“国计”,关注政策影响下的社会生活状态,更好地服务大众。

三、发挥民生新闻报道揭露消极腐败现象的作用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之一。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新闻媒介应坚持做到: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职能时,尤其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和批评、针砭时弊时,既能正确引导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愿望,又能准确地把落脚点放在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呼声的契合点上,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前景和希望,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热情。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广大群众对腐败现象,社会不良风气、坏人坏事极为不满。新闻媒体要与纪检、监察、执法部门密切配合,不断揭露消极腐败现象,揭露坏人坏事,使腐败分子、坏人恶人受到惩处,让群众拍手称快。群众消了气,去掉了堵心的事,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时,新闻媒体既应重视主要矛盾,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看似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细小纠纷,但总有人有“不平”、有痛楚,因而应让群众苦有处诉,问题有人揭。困难有人帮,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一家小店与周围住户因“采光”产生了矛盾,投诉到报社,如果不管,最后可能闹到打架斗殴或到法院打官司。报纸干预了。批评小店不应影响住户采光,结果小店进行改建,把矛盾解决了,小店主和周围住户双方也就相安无事了。如今,许多新闻媒体都设立了“新闻热线”,“全天候”地接受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群众把新闻媒体当成他们倾吐心声、抱怨不平、寻求公平、讨回公道的地方。这就说明了新闻媒体采写的民生新闻报道确实有一定化解矛盾的能力,也说明了新闻媒体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为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群众的肯定,获得了群众的信赖。

四、发挥民生新闻报道倡导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

舆论引导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舆论引导的方法又提出新的要求:任何新闻媒体在利用民生新闻报道为大众服务时。都要注意策略、把握时机。一是要加强社会性合作。记者不是法官,也不是裁判员,在采访报道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须由执法部门配合,最终才能解决。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些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现象。新闻媒体要慎重行事,不能盲目干预,干扰大局。三是正确对待群体性行为。如群众上访、请愿等。记者不要盲目参与,否则会火上浇油,帮倒忙,给各级领导部门的工作造成被动。四是解决矛盾要有始有终。对一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报道。或请有关部门对群众有所答复,不要有头无尾,不要让切盼很快解决问题的群众大失所望。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