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的新闻评论

2009-04-29 13:16沈荣华
新闻世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评论者社论都市报

沈荣华

【摘要】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背景,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体系为例,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下的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评论形式的特点,提出新闻评论在操作中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评论《南方都市报》

一、《南方都市报》评论体系设置

《南方都市报》的网络版“南都网”专门设置了“南都评论”子网页(http://www.nddaily.com/comments/)。其评论被分为以下几类:社论;个论;街谈;来论等。该报鲜明地把社论和个论做了区别。本文选取2009年6月15目的南都网上的样本。对社论和个论进行比对分析。选取《南方都市报》的理由是笔者认为它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操作理念的报纸。样本如下:

对样本(参见附录)分析可以看出:

(1)引用消息来源方面,社论样本和个论样本都偏向于省略对消息来源的说明,但个论省略的程度更大。个论样本中存在泛化的介绍事实信息的现象——介绍事实信息时没有具体案例,而是泛泛而谈;社论样本提到的事实信息大多都是具体的,有具体时间和发生地点的事实。

(2)在下结论方面,社论比个论的逻辑组织更加严密。社论样本c+++(中心观点并交代依据或推理)、b+++(重要观点并交代依据或推理)的次数分别是12和17。个论样本这两个数量分别是6和9,这说明在中心论点和重要观点上,社论比个论交代更多的依据。

(3)修辞方面未发现大的差别,反问、假设是最常用的方法。

(4)情感(叙述角度)方面,社论样本没有出现抒情语句,个论样本中存在抒情语句和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个论样本中出现了第一人称的写作角度,而社论样本中的写作角度是隐含的,没有交代谁在写作。

(5)社论样本体现出来的整体普遍特征是结构紧凑,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较前面,段落短(一般是3到5行一段),段落层次清晰;个论样本中出现了漫笔式的写法,相比之下,个论样本的段落也偏长。

二、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的新闻评论

《南方都市报》将社论和个论作区分,并不是评论话题的不同,而是评论者和评论方式的不同。社论即来自媒体的评论,个论即来自个人的评论。《南方都市报》的这种“标明”行为可以给读者一个交代——这些观点是来自何处,即谁在说话——为读者判断评论信息提供参考。

文本分析可以看出,“社论”的写作方法受到了“公正、客观、平衡、准确”这样的新闻专业操作理念的影响,这种评论方式有别于个人立场的评论。

1、公论立场:媒体性质的延伸。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下的媒体并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此新闻报道——事实信息的传递——就不应该有利益倾向,即做到公正,新闻评论也不应该受到利益倾向的影响。对于评论者来说,他观察事件应该不是从某一个利益角度出发,而是考虑到事件中的各方利益。在新闻事件中,媒体评论人应该是一个“局外人”,所以新闻评论中一般不出现“我”“笔者”这样的词汇。

2、多维视角:新闻评论的“气质”。媒体评论置身局外,就要处理各方利益的冲突。同一个事件,从不同角度看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评论者把握好平衡准则,认真对待每一方利益诉求。而如此“小心”的重要原因在于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信息载体,具有巨大影响力,从而决定了媒体必须为言论负责。所以新闻评论往往体现出某种“和气”的气质。例如如果政府推出了一项措施遭到网民的质疑,那么评论者就需要考察政府推出措施的原因,同时也需要考察网民诉求的原因,不能仅仅从某个角度说政府如何不对,或者网民如何无理取闹。

3、就事论事:新闻评论力量所在。事实大干雄辩,评论能够产生影响,用事实取胜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文本分析可以看出社论偏向于使用直接的事实,而个论采用了更多的泛化事实。引用直接事实是新闻媒体客观准确的要求,新闻评论不能天马行空,任意发挥评论者的感想。就事论事,“有多少事实说多少话”,媒体的职业评论人受到的“约束”更多。在事实基础上,评论人必须基于合理而严密的论证,依据不充分,或者逻辑推理不严密都应尽量避免。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做法体现了对传播源头的要求:谁在说。_二方面,这一做法体现了媒体作为一种“公共领域”的功能;另一方面,它承认媒体评论的独特性,有别于个人评论。作为新闻专业操作理念的代表,样本分析解答了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下的媒体评论特点和规范。当然,这种操作手法也会带来某些弊端。样本分析发现。个论的形式更加自由,可以以阅读趣味为目的去组织语言。专业的新闻评论写作模式单一,语言上因为力求客观而降低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如何坚守专业准则的同时让新闻评论“好看”是评论人在实践中需要把握的问题。

猜你喜欢
评论者社论都市报
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获奖名单
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子商务虚假评论者检测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电子商务虚假评论者检测
基于情感特征和用户关系的虚假评论者的识别
基于评论关系图的垃圾评论者检测研究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