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新闻报道面的扩大看新闻改革

2009-04-29 13:16
新闻世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新气象警民新闻报道

赵 鑫

【摘要】2008年我国新闻报道又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主要表现在新闻报道面的扩大以及信息量的大幅度提高。这种进步是法制的建立健全、新闻研究的深入和管理层观念的更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2008年出现的这些新气象也许还属于“偶然现象”,但只要坚持不懈的地努力,就可以变成常规做法。

【关键词】新闻报道报道面新闻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过新闻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新闻改革工作已经卓有成效。2008年,我国新闻报道又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主要表现在报道面的扩大上,并由此促进了信息量的大幅度提高。

一、2008年新闻报道新气象

事例1:央视汶川地震灾害报道——全程直播不间断、负面消息不回避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中央电视台迅速启动重大事件报道的指挥调度机制。新闻频道在获得中国地震局的权威消息后,最先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了地震的消息。

从5月12日22:00起,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实现同步并机播出。除了大量的地图、动画、字幕、图表等,中央电视台还首次使用了立体的三维地图,直观地解释了救灾工作推进的难度。截至5月24日晚,经过十数天不间断直播,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报道直播节目总时长达1034小时,仅5月12日至21日,就有10.3亿电视观众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直播报道。

在所有报道中不乏有关地震的负面消息,诸如“四川卧龙失踪的大熊猫已被证实遇难”、“灾区水源细菌严重超标急需烧水设备”、“什邡储粮可能只够5天陇南急缺7万顶帐篷”等等。这些负面消息虽然只是很少一部分,但它们的出现已经说明了中国媒体对负面消息的一种不回避的态度。

回溯电视面对灾难的作为,抗震救灾的直播报道可以说是掀开了中国灾难报道史崭新的一页,它打破了常态惯性的操作模式,建立起一个完全开放式的信息集合平台,扩大了报道面,使得信息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事例2:中青报报道云南孟连事件——在报道警民冲突中批评政府滥用警力

《中国青年报》从2008年7月24目的《云南孟连警民冲突事件调查》开始,共有10余篇关于孟连警民冲突的报道及评论,不仅将这一事件的始末报道了出来,更是在评论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在2008年9月16日发表的一篇署名评论《滥用警力对待群众岂能屡禁不止》中明确指出:“警察成了利益集团的‘家丁,成了政府压制群众的私家‘卫队。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多了。各地县、乡政府,只要他们感到事情有点难度,只要政府推行的工作可能受到群众的抵制,出动警察对付几乎是不需要思考的惯性选择。”与以往相比,《中国青年报》用了“滥用警力”这样立场鲜明、言辞尖锐的字眼来评论警民冲突,这在中国评论史上还属首次。

不管是警民冲突也好,还是官民冲突也罢,均被认为是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借口为了防止矛盾扩大化和矛盾被敌人利用,过去通常的做法是不报道或含糊其词。此次《中国青年报》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批评其“滥用警力”,并且将主要责任归于当地政府和警察,对于今后处理这类矛盾具有指导或启发意义。就新闻报道本身而言,也是一大进步。不仅报道面扩大了,在舆论监督层面也深入了一步。

事例3:新京报《成思危:房价中30%成本属开发商用于行贿费用》——敏感话题明白谈

房价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而官员腐败问题更是敏感中的敏感。《新京报》将这两个敏感话题集中在一起,报道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清华大学做的题为“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的演讲。演讲中称:“在房价中,房子土地和建筑成本占50%,政府税费占20%,开发商占30%。这30%里有一部分,是开发商最不愿意公布的,说白了就是行贿的费用。”,

关于房地产产业中的行贿问题实际上是路人皆知的“潜规则”,这种“潜规则”不仅是老百姓心里明白,其实各级政府的党委纪检部门,以及检察机关也都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始终没有人像成思危那样直言不讳捅破这层窗户纸,更没有媒体敢这样明明白白地报道出来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

过去关于官员接受贿赂的报道也有很多,但通常是集中在个人身上,针对某一贪官的腐败进行报道,从而达到警示的作用。但此次将矛头直指官员中的某一群体。明确指出“房价中30%成本属开发商用于行贿费用”,像这样具有一定的全局性的批评报道极为罕见。所以,如此明白地谈如此敏感的话题,这对于中国媒体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突破。《新京报》报道的成思危的这番讲话也可以视为释放了一个信号,可以预见,在反腐败斗争中将会有更多的媒体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引导作用。

事例4:胡锦涛主席称“明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客观事实客观报道

中央电视台报道:2008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辽宁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镇考察工作。在考察沈阳人力资源市场时,胡锦涛对工作人员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明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针对这个情况。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希望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不提“形势一派大好”的情况下。就说“严峻”这一“坏消息”,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当然,这是国家领导人对目前形势做出的客观分析。也是媒体对这种客观分析做出的客观报道。相比于之前的“就业形势一派大好。但某些地方仍存在暂时困难”的报道模式,现在的新闻报道已经可以客观报道这些“坏消息”了。实践证明。大众的承受能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面对这些“坏消息”,大众已经可以冷静面对。而媒体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客观事实客观报道出来,履行其告知职能,而不是“只报喜不报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人要自主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媒体就责无旁贷地要履行这种职能。

二、新气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法制的建立健全

早在2006年1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此外。2007年11月1日起执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第三十九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第六十三条还规定了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的相关法律责任。,

信息公开领域法制的建立健全为新闻报道面的扩大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众多敏感话题、负面新闻因为这些法律上的保障而得以报道、评论。

(二)新闻研究的深入

面对新形势,新闻理论界提出了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新闻媒介既是上层建筑又是信息产业的两重性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媒介由单一的宣传功能,转变为新闻、宣传、信息、舆论、表达等多种功能;每一个新闻传媒,允许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反映不同利益集团及社会公众的要求和呼声等观点。这些观点为新闻报道面的扩大、信息量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三)管理层观念的更新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就曾提出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面临新的形势。迫切需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任务。”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就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做出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媒体不报是失职,政府不公布也要问贵”。同时,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也表示:“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力。”

只有政府信息透明了,才能在信息传播中掌握主动权,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管理层观念的更新使得自上而下形成了信息公开的观念。过去一些不敢报、不敢明确报、及时报的新闻。现在出于“信息公开”的理念都可以报道了。这为促进我们的新闻改革注入了“强心剂”。

三、新气象的启示

2008年新闻报道出现这些新气象,标志着我国的新闻改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气象的出现还只是偶然出现的个别现象,面对敏感话题、突发事件,不少媒体仍旧选择避而不报或报喜不报忧。

要使这些新气象成为一种常规出现的普遍现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从“偶然出现”到“常规做法”的过程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党的十七大已经吹响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军号,2008年出现的新闻报道中的新气象,终究会变成新闻界的常规做法。

猜你喜欢
新气象警民新闻报道
等利交换原则下警民关系联结性研究
博物馆
新规新气象
《五十块买来新气象》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部长通道:从“躲”到“等”新气象
让百姓看得见、找得着、叫得应——武夷山市全国首创“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纪实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