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新闻宣传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2009-04-29 12:20赵红梅
新闻世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安徽经济

赵红梅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经济宣传作为新闻宣传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最直接形式,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但是,当前经济新闻报道中还存在着新闻性不强、思想性不足、现代味不浓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努力践行“三贴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经济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切实提高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拓宽思路创新宣传理念

创新经济宣传理念,首要的是正确认知受众需求。我国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呈现新的特点,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宣传必须正视这一深刻变化的经济社会复杂背景。认清形势,面对现实,通过全视野、多维度、多层次的理念创新,使经济宣传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是坚持导向性。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灵魂。经济新闻也必须坚持导向,立足于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优越性和辉煌成果,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经济宣传要围绕提振信心这个基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重点宣传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展示人民群众危中求机、共克时艰的生动实践,积极营造氛围,主动引导舆论,进一步增强信心、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把握关联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经济本身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地方的、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的、世界的经济形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宣传中要切实关注这种关联。报道全国性、世界性的宏观经济新闻,要重视反映其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力求在宏观经济新闻中体现本地元素;报道本地的经济新闻时,努力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背景中找准本地经济新闻的位置,更加完整地体现新闻背后可能隐含的深刻意义,着力提高本地经济新闻的层次。

三是抓住时效性。经济政策的出台、经济现象的产生、经济信息的发布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比如,党委、政府出台的一项新的经济政策,必须及时通过准确的宣传和权威的解读,使之尽快传达到人民群众当中,进而转化为他们自觉行动的迫切需求。经济宣传的时效性还体现在。能够深刻洞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适时准确地作出前瞻性报道。

四是突出贴近性。经济宣传要强化受众意识,找准受众的关注点,从促进受众理解的视角进行报道。要深入群众,贴近生活,善于从群众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经济新闻线索。挖掘经济学问和知识,善于找出经济新闻与群众衣食住行之间的联系,并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的经济新闻群众才会觉得好看、耐看、受启发。

积极创新健全运行机制

经济生活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求经济宣传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搭建多样化的基础平台和载体。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为做好经济宣传,树立安徽良好的外部形象,积极调动各种宣传资源,着力做好内外两种宣传,努力实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对内宣传方面,在日常报道中不断增加经济宣传的力度和份量,积极求新求变,以战役性集中宣传提升经济宣传的水平和声势,创造性地把新闻舆论宣传、理论政策宣讲、群众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上下联动,虚功实做,在融入经济、促进发展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有力地鼓舞了安徽人民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勇气。2008年,《安徽日报》刊发经济报道稿件约1.6万篇,省电台、省电视台播发经济报道近4千小时,均占发稿总数的50%以上,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对外宣传方面,采用“多方请进来,主动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多批中央和港澳媒体来皖采访;组织了各类论坛、经贸活动、招商活动的宣传;结合全国“两会”宣传,贴近海外受众对安徽经济信息的需求,积极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报道素材;赴海外举办了“安徽电视周”、“安徽文化周”,把安徽特色、安徽风格、安徽气派传递到海外。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经济宣传要根据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以及经济运行和经济生活的特征,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推动工作机制创新。我省切实加强宏观舆论管理。发挥不同媒体优势,建立健全三级策划机制和激励约束制,推动工作机制创新。近年来,每年策划集中经济宣传40多次,重点宣传10余次。如2007年组织的“奇瑞汽车一百万辆下线”集中宣传。进一步树立我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形象;2008年组织的“积极融入方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集中宣传,展示了安徽人民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加速推动崛起的生动实践:2009年开展的“坚定信心、加、速崛起”集中宣传,反映了安徽各地迎接挑战、危中求机的经验做法,极大地鼓舞激发全省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同时。切实加强对经济宣传的阅评工作,健全科学有效的阅评机制。重点开展对重大经济宣传活动和专题的综合阅评,每次抽样选取一些有影响的经济宣传战役或新闻单位一段时间的版面和节目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评估宣传的质量和效果,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在阅评的基础上,严格奖惩,赏罚分明,及时兑现。

三是创新宣传阵地。着力突出经济新闻在整个新闻宣传中的地位,切实加大了经济报道在头条、头版、头组新闻中的份量,不断巩固宣传主阵地。同时,加大经济宣传的品牌建设,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群众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培育一批有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经济宣传名牌栏目。如,安徽日报的《经济周刊》、安徽电台的《财经信息港》、安徽电视台的《财经特快》均是我省知名的经济类品牌栏目,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是创新报道内容。在经济宣传中注意做好四个改变:改变“四季歌”式的成就宣传,注意从宏观上宣传阐释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突出报道整体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改变“一厂一店”式的工作报道,着力从深层次上发掘、剖析经济现象,反映经济发展规律;改变单纯提供实用性经济信息的做法,密切关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动向,敏锐捕捉转型期的经济热点和社会焦点。加强科学分析,进行正确引导,推动干部群众创新思想观念;改变重宏观轻民生的报道倾向,坚持以人为本,多从民生视角反映百姓关注、感兴趣的经济现象,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对各种影响百姓生活的不良现象或问题。给予适时、适度的批评性报道。

五是创新报道形式。把改进创新报道形式作为提升经济宣传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抓

“活鱼”,不断改进新闻表现手法,硬新闻做软,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贴近性。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做足深度报道,着力在“深、透、精”上下功夫,真正把经济新闻做足、做深、做透。让报道入耳、入脑、入心。切实加强经济新闻评论,克服“短腿”现象,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实指导性。

密切协作扩大宣传声势

做好经济宣传,必须强化“大宣传”的意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规划和推动工作。构建服务经济宣传的新格局,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与声势。

一是打造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新格局。各级党政部门切实加强对经济宣传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图书等多媒体协同合作,打好组合拳,理论宣传、政策解读、思想教育、典型指路、舆论引导、文艺配合等多种宣传载体共同运用。声、屏、报、网发挥联动作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开展宣传,跨平台运作,相互贯通,取长补短。同时,省、市、县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上下同热,形成“大合唱”,发挥整体宣传优势。

二是打造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新格局。推进形成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各经济部门积极参与的经济宣传工作机制。各级宣传部门主动跳出“自我循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到各经济部门了解情况,征求对经济宣传的意见和建议。各宣传部门和各经济部门切实加强沟通联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综合运用思想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盘活全社会的宣传资源,共同推进经济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打造内外兼顾、广泛覆盖的新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安徽日报《经济周刊》、安徽电台经济台和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等多家专业经济宣传媒体和多个经济宣传专刊、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组成的庞大经济宣传网络,打造省内经济宣传的主力阵容。积极利用收视人口逾8亿的安徽卫视,在全国和境外都有一定覆盖面的安徽电台,以及我省在海外18个外宣窗口阵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安徽经济建设实践和成果。

培养骨干打造人才队伍

舆论引导,关键在人。要做好经济宣传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加快建立强大的人才支撑体系。

一是切实加强培训教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好经济宣传人才培养,积极组织他们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定期举行经济形势报告会、经济信息推介会、宣传干部和媒体负贵人培训班,推动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学习经济理论,掌握经济规律,提高驾驭经济宣传的能力,增强做好经济宣传的信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深厚、道德情操高尚、工作本领过硬的经济宣传人才队伍。

二是切实加强实战练兵。坚持“三贴近”,落实“三深入”,主动靠前服务,切实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通过策划组织大型的经济宣传活动。让记者与火热的经济生活亲密接触,与勤劳的人民群众面对面地沟通,着力打造一个学习、实践、交流的良好平台,使经济宣传人才在贴近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三是切实抓好长效机制建设。着力营造新闻工作者主动学习经济知识、熟悉经济工作、克服对经济工作的陌生感、距离感的动力机制。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几个环节,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着力建立有利于优秀新闻作品不断涌现的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安徽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5.回声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