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语言哲学思想渊源简论

2009-04-29 12:15
理论月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

杨 卿

摘要:德里达一生中的理论创作可谓错综复杂,涉及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历史文学等不同领域,是20世纪后期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语言观主要表现为他的书写学、“异延”符号意义理论,而精髓则是他的解构主义语言哲学观。它颠覆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哲学,从而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革命,为人们揭示出了一幅全新的世界景观。德里达从西方传统语言哲学理论开始,特别是对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和卢梭、胡塞尔等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展开批判,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海德格尔反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传统。

关键词:德里达;异延;解构主义;书写学

中图分类号:H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8-0046-03

一、德里达的语言学思想

1语言哲学观的解构性

自柏拉图以来,许多哲学家都认为存在着某种终极的、客观的外在的绝对参照物。而这种绝对参照物也就是一种中心结构。以索绪尔语言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都持“逻各斯中心论”和“声音中心论”。德里达继承了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的反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传统,建立起了解构主义语言哲学观。其解构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提出了“解构”或“消解”这个概念,并由此形成他的“消解主义”。它是一种反结构主义的姿态,结构要被破坏、分解和排除沉淀物(各种类型的结构:语言的,“逻各斯中心论”和“声音中心论”)。德里达又指出:“解构不是一种否定性活动,与其说它是一种破坏,不如说它是为了理解一个‘整体如何被构成以及如何重新构造整体。消解或解构并不同于分析或批判,拆散结构不是康德哲学意义上的批判。”其次,他还对结构主义者关于结构具有整体性的观点提出批判。他认为整体性意味着结构中的某一方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而语言这个领域本身就与整体性相排斥,语言这个领域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游戏。一切都是在不断延缓的差异中形成。

因此,德里达提出“游戏论”来对抗“结构中心论”,用“意义链”概念来取代“结构”概念。“游戏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运动和自由活动的存在,强调无法确定的东西的存在,反对任何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意义链既无起源,也无终结,既无中心,也无整体性,既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

2言语与文字(书写学)

在德里达的语言哲学中,言语和文字或者说声音和书写的关系问题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书写语言学”是在反对“声音中心论”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书写学是其解构主义语言观的核心。从广义上讲,书写语言指视觉和空间中的符号系统;从狭义上说,它指记录语义的字形系统、即文字语言。德里达认为,文字不是有声言语的简单复写。而是“语音之前的一种铭刻”。书写的符号具有无限的转换能力。言语和文字是交流活动中平等的两种不同的手段。言语并不比书写有任何优越之处,书写并非是言语的影子。它同样能把握语言的本质。德里达还提出“增补”或“补充”(supplement)这个概念来说明言语和书写的关系。“通过增补,言语和书写之间的绝对界限被解构了,这两者都同样起着区分、撒播、延缓和表达的作用,都反映一种永恒的差异结构。”“世界是由那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事物链网络而成的,是在补充之中。写作、声、拼音等文化产品并不是自然、言说、情感、乐音等所谓的自然产品的外在的附加成分,而相反是后者内在不可缺少的必然的组成部分”。

3符号、意义观和“异延,理论

德里达解构主义符号学意义观的一个基本原则,即重复性使符号逻格斯中心主义的桎梏中释放出来,进入一个可以任符号自由游戏的开放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所谓的终极意义不复存在,符号之间可以无限替代,意义可以无限游离、散播(dissemination)。然而散播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意义未完成状态,意义在不断溢出的同时也在损耗自身,像播散的种子一样“无度的分散于外部”。他否定语言的同一性、一元性及确定性,认为语言与所指物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存在纯粹的所指,没有任何连续性的指称,意义具有流变性、不稳定性和多元性。

在德里达看来,所有话语都因历史而变化,我们的概念和意义都受到我们所处的历史的影响。意义自身不能在言语或写出的文章中呈现于我们面前,由于时间关系,意义产生的种种观念和种种差异被推迟了。正是在对语言概念的历史性的讨论中,德里达提出了他符号意义观的又一重要理论——“异延”理论。

“延异”或“异延”这个术语是德里达在其《哲学的边缘》里的一个杜撰,大多数人都只认为它包含了延迟、拖延、推后(to defer)和差异、区别、不同(to differ)等意义。而德里达杜撰这个词的目的,却远非这些意义所能涵盖的。“延异”(differance]这个词语源于法语词“diff6renee”,德里达通过a和e两个字母的调换,来解构传统结构主义的逻各斯——言语先于语言,意义可以提取于语言符号之外,语言服务于一个跳出能指之外的万能的、永恒不变的所指。“在德里达看来,‘延异一词中的字母a,就像一块默默无言的墓碑,宣示着词语本义的死亡。至此,以言语为先以文字为后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已经不攻自破了。”因而,“延异”一词的杜撰,本身就是反对传统语言观点的一个例证。德里达在《论书写语言学》指出:语言的各要素,从观念、到言说,再到书写是本自它们各自内部的差异关系,声音和文字互为对方的存在前提、一方补充另一方的任意关系,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质都是差异的异质的。这里所说的“差异”和“异质”即是德里达“延异”理论的核心。在德里达看来,“语言不是可以被自由支配的工具,语言所表达的是文字本身或者语言本身,而不是某种存在于语言之外的先在的意义。”语言本身是一个意义开放的系统,而且其结构本身也是不稳定、不明确的。每个语言符号的意义都没有明确的边界,所以说“意义不是来自语言之外的所指,而是来自与其它能指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德里达又认为,任何语言符号都带有其它符号的印记(trace),它的意义总是在语言符号漫无目的的自由嬉戏当中,以延异的形式存在。而且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延迟和差异,符号的意义无尽地“散播”(dissemination)开去,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没有任何的中心,没有任何的明确意义,最终消解在无穷无尽的符号当中。在这里,德里达正是借diff6rence与differance的不同来说明他哲学中主张的“差异”具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差异”的含义,即“产生差异的差异”,是一种差异化的运动。

二、德里达对西方传统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判

1德里达的语言学意义观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的现象学构筑成了德里达解构语言理论的最基本的话语平台。德里达对胡塞尔符号学的批判主要是从对表

达符(ex-pressions)开始的。在胡塞尔看来表达符是先于指示符而存在的,基于主体起意指作用,直接反映了意识中的意向性活动,因此意义是内在于表达符中,二者是一体的。德里达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表达符的提出又回到了形而上学的立场,因为没有任何符号能够指向完美的、理想的领域,表达符只不过是一个预设的虚无概念。“意义不是先验的,而是引申的,是一种结果,一种产生差异游戏的规定性”。

关于表述和指示的关系,胡塞尔从意识本体论出发,商扬表述贬抑指示。他认为,由于表述内在于意识,而指示外在与意识,所以人类意识的基本表达形式是表述,而指示只是意识和表达的补充形式,它依附与后者,是无足轻重的。胡塞尔的高扬表述贬抑指示现象言语学观点究其根源,是与帕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一脉相承的。传统的语言学思想认为语言中有某种中心。它决定和支配着语言,这种中心就是逻格斯或言超验所指(A transcendental signified)。进一步从哲学上来解释,这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实质是以“在场”为中心的本体论。德里达敏锐的发现并解构了这种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论,从根本上颠覆了胡塞尔关于意识和表述决定符号和指示、内容决定形式的语言学思想。他在《言语与现象》中指出:人的内在思想意识及其直接表现形式表达与其外在的符号形式指示之间不是一种一方决定制约另一方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一种一方以另一方为存在前提的交叉互补关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

2德里达语言观的“补充”学说与卢梭的逻格斯中心主义

卢梭的逻格斯中心主义语言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探讨意义、声音、图像与文字符号之间的关系时阐发的论点。“补充”,英法文同形,为supplement,原意为“外在附加物”。“补充”一词出自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此后,卢梭在他的《论语言的起源》等系列著作中沿用了这一词义并进行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二元对立思想的发挥。他认为它们是追加在自然物之上的非自然物,是外在的、反常的。在卢梭那里,言说是先在的理想的语言形式。而书写则是派生的低劣的语言形式,是言说的补充:“语言是用来说的,文字只是说的补充…言说借传统的符号指代思想,文字技艺正是思想的间接表现一至少在我们所运用的各种表音语言中是如此。”然而,德里达一反这种传统的结构思想和等级观念,深刻揭示了事物的丰富多元性和平等互补性。首先,德里达解构了卢梭所提出的“补充”的涵义。他认为,书写作为对语言的“补充”揭示出言语的内在的,先天的不完善。在这种增补的过程中,书写的基本特征,成为思想活动的本质规定。通过补充,言语和书写之间的绝对界限被消解了。其次,德里达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无不是借“他者”得以显现,无不是在因为有缺陷而需要别的事物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根本没有自在自足的事物。我们以“某人体重120斤为例”。就其本身而言,无任何意义。它只用借助于它的“他者”(如张三体重190或李四体重90)才能生成意义——某人体重标准或某人超重。在德里达那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也无不是补充和被补充的。如:书写是对言说的补充;文化是对自然的补充;历史是对本源的补充,等等:

3德里达的“延异”理论、索绪尔的“差异”原则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语言观

解构主义发扬了后现代主义中的“反映主义”(Ami-Representationalism)的特色,无限反复拷问意义的绝对性,使语言中能指与所指之间显而易见的确定关系成为了虚幻。而德里达提出的“延异”概念则正是这一转变的最好注解。“延异”思想是德里达苦心孤诣的声势浩大的解构主义运动的中心策略”。“延异”可以说是德里达进行解构的锐利武器,也是研究解构主义理论的切入点。索绪尔的“差异”、弗洛伊德的“心灵书写”、海德格尔的“存在”等等无一不是这一思想的源头。

索绪尔以“差异”原则开创了结构主义的先河。“语言中只有差别……没有积极要素的差别。就拿所指或能指来说,语言不可能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或声音,而只有由这系统发出的概念差别和声音差别。”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的本质既不在声音,也不在文字,而在于差异;差异决定符号的意义;差异或差别是语言价值的本原。索绪尔认为差别主要是声音或音响形象的差别。他虽然也承认文字具有任意性和差异性,只不过是把文字作为一个比较,以此来阐明整个问题。“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后者单独构成的。”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用一章的篇幅集中讨论了语言问题。他试图深入语言现象的内部去寻找人的存在的某种原始模式。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强调逻各斯、语言和存在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语言就是存在的住所。海德格尔说“:存在的遗忘是存在和存在者之间的差异的遗忘。”而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本体的差异。这种在场与在场者之间的本体论差异的领域,正是德里达“延异”论在哲学上的立足之地。德里达在《沦书写》中写到,“原初书写就是‘异延,它是‘显现与显现物之听不见的差异”。那时德里达就已经把“异延”置于本体论差异的领域了。德里达说:“从它自身的一方面看,‘异延肯定只是存在的或本体论差异的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展开。”因此,可以说。德里达在某种程度上用“异延”概念代替了海德格尔的在场概念。只是“异延”不等于在场,因为对于“异延”来说,没有存在的在场问题,“异延”的后面没有存在;而海德格尔的在场后面有存在。“异延”并不像在场那样是存在的显现。它本身就产生差异,并使之延迟,意义在差异和延迟中寻找,并瞬间即逝,千变万化。结果是,“在场者变成了符号的符号,踪迹的踪迹。它不是最终指涉的东西,而是普遍化指涉结构中的一种功能。它是一个踪迹,而且是踪迹的涂抹的踪迹”。在德里达看来,整个世界就是由延异产生的一个差异的系统或者一个踪迹的游戏场。

三、东方犹太文化思想对德里达语言哲学的影晌

不可否认,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有着深刻的西方哲学渊源。他的解构世界观是在研究和发展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柏拉图、弗洛伊德、福柯、勒维那、列维一斯特劳斯和马拉美等西方哲学家极大的影响了他的哲学、政治学、文学思想。然而。无论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看还是从方法策略的角度看,他的语言哲学观相异于欧洲大陆以及英美已有的各种各样的语言哲学。德里达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家庭,接受的是犹太教的习俗和观念。正如他本人所说的:“我感觉到的这种包围着我的、迥然不同于欧洲的、法国、德国、希腊文化的外在性”,显然除了他的犹太民族性外不可能有第二种东西。克里斯蒂芬在他的著作《德里达》中也指出:“他属于边缘性的、被放逐的民族文化的特殊感受——这一切对他的思想构成无疑是具有深刻影响的”。肖锦龙也指出:“犹太人文化思想的独特性正体现在他们密切关注事物的矛盾性和边缘性的差异论世界观以及从事物结构内部颠覆事物结构并改造事物结构的解构式的思想策略上”。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厘清德里达解构主义语言思想的另一渊源:东方犹太民族性。

总之,德里达的语言观是在批判和解构索绪尔、卢梭、胡塞尔、海德格尔等西方哲学家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解德里达的语言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理解他的语言哲学基础。德里达批评了以逻格斯中心主义意义观为基础的结构主义传统语言学流派的哲学基础,同时又吸取了胡塞尔现象学合理成分,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海德格尔反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传统,由此奠定了自己的哲学基础,并贯穿于其语言的意义观、书写学等独特的语言思想体系中。无疑,其解构主义语言观思想对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和基于它之上的西方传统的文化的解构是空前深刻而彻底的,这一思想不仅为语言学而且为整个人类思想文化启示了一种全新的景观。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于今天的语言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但是,我们有必要在人类知识的大参照系下审视他的理论,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理论本身似乎存在弱点和局限性:如上文所提到的解构主义意义观以及他对结构主义者的整体性观念的批驳是值得商榷的。这样就能给它一个尽可能合理的理性定位,以免在学理建构和应用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责任编辑梅瑞祥

猜你喜欢
德里达解构主义
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以山顶度假屋为例
近十年来国内德里达研究的三条路径
重塑与解构
解构主义服装风格研究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解构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