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玉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长期来人们常常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非常优秀的。对此,我一直是将信将疑。不过,近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有幸走访了许多著名的中国高中,想法有了改变。我到访的使一些中学名校:南师附中、南京外校。南京一中、金陵中学、苏州中学、无锡一中、北京师大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中、清华附中、哈九中、哈师大附中、东北育才、东北育才外国语、杭州第二中学、浙江宁波镇海中学、宁波效实中学、浙江义乌中学、绍兴中学、湖州中学、江西临川中学等。几十个中学走下来,颇为感触:中国中学的领导和中学老师真是了不起,远非“敬业”二字就能表达的!
这些中学名校,校长都亲自上课。中国中学的校长几乎都是出身于教师,而且是教授理科的老师居多。教而优则校,这样的结果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保障。和美国学校有校董一说不同,中国的中学没有一个超然的校董机构来左右学校的方针政策。在中国,中学的校长有比较绝对的权力来决策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例如:在江西一个距离武昌一百多公里的小镇临川,有一个拥有万名学生的临川一中,创造了中国高考的神话:每年有30多名学生考取清华和北大,占江西省所有考取清华和北大学生总数的25%。神话的缔造者就是一位传奇校长饶祥明,特级物理教师。他的重点班不是A班或是一班,而是O班,是专门攻击清华、北大的尖子学生。当然,1班、2班、3班直至10班的学生,都是学校冲刺一本的优秀学生。临川一中由于高考的成绩优异,被中国的某些机构评为中国十大名校之一。
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方向在悄然改变。在素质教育无疾而终的情况下,留学美国正在中国渐渐兴起。一方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尽如人意。无论我们的基础教育多么优秀,但如果基础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高考,那进入一些糟糕的大学,基础教育的意义又何在?这使得优秀的中国高中校长,开始思索如何为自己优秀的学生寻找更合适的教育。另外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建设急需一大批世界精英。不了解世界的精英,很难肩负起建设21世纪文化中国的使命。所以,中国的中学校长们开始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学校的大门口悬挂邓小平在30年前高瞻远瞩的重要讲话:“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这可能出于鼓励学生走向世界的舞台,寻找优秀的高等教育,为建设文化中国引进新的思想的缘故。在江苏省,据说要评5星级学校(现在只有四星),而评5星级学校的标准就是学校的国际化。这是个令人欣慰的动向。
高考还是出国,不但困扰中国的广大中学生,也让家长和老师难眠。家长愁的是一大笔学费,老师怕的是万一自己优秀的学生都去了美国著名大学而放弃了清华北大,那么今年的奖金可就受到了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高中校长、老师和中国基础教育,被高考与高考教育体系“绑架”了。他们无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理念,因为高考成为基础教育的唯一评判标准。每年6--7月份,校长都会如数家珍地数着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大学录取成绩过日子,同时为以后的高考做准备:招收新高一。希望在学苗!
那么,将高考作为凌驾于一切理念之上的基础教育标尺,和培养未来建设文化中国的人才需求,真的是一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