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林艺术档案
黄志林,1984年至1986年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研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国画《黑魂•白云》《煤魂》《矿工日记》曾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太行子民》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中国画《大家闺秀》、《幽香》、《走娘家》入选全国第九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画《觅春图》入选 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作品展,个人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2004年获中国煤矿美术成就奖。2007年水墨画《农民•农民》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黄志林画集》《黄志林小品集》等。
黄志林作画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在笔墨技巧上敢于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他具备了很高的造型能力,以大量的画作使自己在笔墨功夫上达到某种极致。在笔墨语言运用方面,力求做到凝练、单纯、强烈、不概念、不雷同,他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构想和总体的感染。
——刘进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志林是一个不断地在进行试验类型的画家,他不断地在寻找,应该说他从开始的载体是矿工,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不断地再找一个新的文化形象,来理解矿工,刻画矿工,表现矿工,或者说是用一种独特的文化理念,在塑造矿工的形象,他把中国传统笔墨文化形象和当代文化形象,融合在一起,完成了笔墨语言的转换,所以从黄志林的整个艺术历程来看,他是属于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寻找自己新的启动点,新的文化点,新的语言方式的画家。
——赵贵德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编审)
黄志林多年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得益于自然补偿较多,加之锐意勤搜,研所靡穷,可谓成绩斐然。在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研修期间深得名师点拨,于传统水墨画领悟较多,以自身位置于矿工、山民、自然之间探求艺术的崇高力和纯净美,其作品充满神情的感叹及对生活的爱恋。
——李明久(河北省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黄志林始的作品一方面自觉地继承了来自传统的工整严饬与神韵意趣,一方面又融会了西画的体积与结构、变形等技法,或朴拙凝重,神韵凛凛(如《矿工日记》《矿工赋》等,或逸笔草草,妙趣横生(如《高士图》《踏春》《咏怀》等)。总之,黄志林善于从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出发,结合具体的创作对象,将传统笔墨与西画技法融而会之,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绘画语言。这种坚韧地“打进去”又自觉地“打出来”的卓越努力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他擅长将“本门”的招法发扬光大,变成一种自出机杼的话语演出。黄志林的招法看上去很“土”,却在浑厚敦实中闪现出灵异。这种灵异,迹化成一束束奇妙之光,穿越题材的有限地域,抟飞在阔大的艺术版图上。
——邵盈午 (教授 艺术评论家)
黄志林强调绘画艺术的审美直觉和瞬间灵感,希冀以传统的笔墨语言建构现代,使笔墨的构成韵律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而上的精神升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水墨文本,用心灵悟彻世界,用画笔悟道自然 。 画家黄志林所描绘的人物,不论是矿工形象,还是山里的农民,追求的都是一种整体的构思和总体的感染。他的大幅力作气韵生动,水淋墨涩,浑然天成,粗犷中不乏细腻,柔婉中深蕴风骨,将视觉冲击力进行充分的张扬,使自己的笔墨功力运用恰到好处,水墨小品意境柔和淡远,静谧深邃,将写意与抒情的中国传统绘画思想内涵充分地展现在了画作之中。
——崔自默(艺术史学博士)
作为来自底层的艺术家,黄志林依然充任着矿工代言人的角色,但他又将视角投向中国画笔墨语汇的锤炼层面,在案头塑造他所熟悉的市井百姓,其作品更注重学术性与当代性。黄志林笔下精湛的技巧,也仅仅是雕塑家手中的泥巴,是思考的碎屑 ,而不是用来炫耀或者用来演示的花拳绣脚,从学术角度来讲,黄志林受过“浙派”“京派”的熏陶,这两大体系似乎是当下画坛两支重要脉络。他虽倾心清新素雅的笔墨,但依然固守着“北派”的精髓——雄浑、博大、强健。
——贠冬鸣 (《艺术实录》执行主编 美术批评家)
(责编:王鹏)